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象版一上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观察兔子》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走近兔子朋友——我是小小观察员
二、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设计主要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以下要求:
1.核心概念:生命科学领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2.学段目标:1-2年级学生能通过观察、描述、比较等方法,认识常见动物的外部特征;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工具进行观察,并用语言、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3.素养导向: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观察、描述)、科学态度(实事求是、保持好奇)和责任感(爱护生命)。
三、教材分析
《观察兔子》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和基础课。教材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兔子作为观察对象,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实践基本的观察方法(如按顺序、多感官),重点训练学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如长耳朵、短尾巴)和简单行为(如蹦跳、进食)。本节课掌握的观察方法将直接应用于后续《常见的动物》和《我喜欢的动物》两课的学习中,起到“授之以渔”的关键作用。
四、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征(如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短尾巴)和简单行为(如蹦跳、爱吃胡萝卜和青菜)。
2.科学思维:在教师引导下,能初步运用多种感官(看、听)进行有序观察;能用自己的方式(图画、简单词汇)记录兔子的特征。
3.探究实践:对观察兔子产生浓厚兴趣,愿意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发现,初步形成实事求是表达观察结果的态度。
4.态度责任:通过观察兔子,感受动物生命的奇妙,初步建立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有序、多角度地观察兔子的显著外形特征。
2.教学难点:鼓励幼儿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或图画描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高清兔子图片、短视频、兔子啃食胡萝卜的慢动作视频)、兔子布偶或模型、实物兔子(若条件允许且确保安全卫生)、 “动物王国探秘之旅”任务卡、学习任务单(每人一份)、观察记录范例图、奖励贴纸(兔子形状)。
2.学生准备:彩色铅笔、油画棒。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再次来到我们的‘动物王国探秘之旅’!我是你们的探险队长。今天,我们要去拜访一位非常可爱的新朋友。它呀,长着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猜猜看,它是谁?(等待学生回答:兔子!)没错,就是兔子!你们想不想当一名合格的小小观察员,去发现兔子身上的小秘密呢?好,现在,就请大家接过这张‘探秘任务卡’,我们的探索开始啦!” (出示精美的“兔子探秘”任务卡,上面有兔子的卡通形象和“观察兔子”的主题)
学生活动:
被情境吸引,积极猜谜,接过“任务卡”,情绪高涨,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理念:利用单元大情境和猜谜游戏,瞬间抓住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参与探究的欲望,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二) 探究新知,学习观察
环节1:整体感知,初步观察
教师活动:
“首先,让我们静静地看一段关于兔子的视频。请大家用小眼睛仔细看,兔子是什么样的?它在哪里?在做什么?” (播放兔子在草地上活动、进食的短视频) “视频看完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点名提问2-3名学生)”
学生活动:
认真观看视频,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兔子(如:“兔子在白白的”、“兔子在吃草”)。
设计理念: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对观察对象有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
环节2:局部聚焦,有序观察
教师活动:
“大家的眼睛真亮!现在,我们要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从头到尾、有顺序地仔细观察兔子。我们先来看兔子的头部,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出示兔子头部特写图片)” (引导学生依次观察耳朵、眼睛、嘴巴) “它的耳朵怎么样?(长长的)像什么?(像树叶)眼睛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嘴巴和我们的一样吗?(不一样,是三瓣的)” “我们再看看兔子的身体,有什么特点?(毛茸茸的)尾巴呢?(短短的,像个小绒球)四条腿有什么特点?(前腿短,后腿长又强壮)所以它走路怎么样?(一蹦一跳)”
学生活动:
跟随教师的引导和图片,有序地观察兔子的各部分特征,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设计理念:教师示范并引导有序观察的方法,帮助学生抓住兔子的显著特征,培养观察的条理性。渗透比较的思维(如对比人的嘴巴)。
环节3:合作探究,记录发现
教师活动:
“小小观察员们,现在轮到你们大显身手了!请拿出我们的《学习任务单》(见附件),和小组的小伙伴一起,把你观察到的兔子最有趣的特征画下来。可以画它的长耳朵,也可以画它爱吃的食物。看哪个小组发现得多,画得像!”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辅助学生进行记录,对观察仔细、记录有特色的学生给予兔子贴纸奖励)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自己的发现,并在学习任务单上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兔子的1-2个特征。可能还会模仿兔子的动作(如蹦跳)。
设计理念:体现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动手画一画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能巩固观察所得,也是重要的评价依据。教师巡视中的鼓励和贴纸奖励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三) 交流分享,梳理总结
教师活动:
“各小组的观察员们,请派代表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观察日记’吧!说说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画它?” (邀请2-3组学生上台展示、讲解) “哇,大家真是了不起的观察家!我们发现了兔子这么多秘密: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短尾巴、爱蹦跳、喜欢吃胡萝卜和青菜。(教师边总结边板画或贴出关键词卡)”
学生活动:
小组代表展示图画,尝试介绍自己的记录。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补充。
设计理念:提供展示平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的总结梳理了本课的核心知识,形成板书。
(四) 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教师活动: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仔细的观察,我们认识了兔子这位好朋友。你们知道吗?认真观察,发现事物特点,正是所有科学家最了不起的本领之一!从古代细心记录药物特性的李时珍,到如今仔细观察星空、探索宇宙的科学家,他们都有着和我们今天一样的好奇心和耐心。” “兔子这么可爱,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呢?(引导学生说出:爱护它、不惊吓、喂它合适的食物)对!爱护小动物,就是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希望大家能把今天学到的观察本领,用在以后更多的探索中!”
学生活动:
聆听教师讲述,联系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明确爱护动物的责任。
设计理念:将课堂学习提升到科学精神和方法论的高度,并自然渗透STSE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实现情感升华。与单元后续课程“爱护动物”形成呼应。
(五)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教师活动: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探索过程,表扬全体“小小观察员”的出色表现。布置分层作业。
学生活动:
回顾收获,明确作业要求。
八、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必做):在你的《学习任务单》上,为你画的兔子涂上喜欢的颜色,并指给家人看它的长耳朵和短尾巴。
2.提升作业(选做):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或绘本中还有哪些动物的耳朵也是长长的?(如:小狗、小猫、大象等,比较异同)
3.拓展作业(挑战):尝试连续两天观察家里的小宠物或小区里的小动物(如鸟、猫),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下它的一个动作。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动物王国探秘之旅”大情境贯穿,通过猜谜、视频、观察、绘画、分享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一年级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预计学生在有序观察和语言描述上会存在差异,需通过小组合作和教师个别指导加以引导。将科学精神与爱护动物的情感融入结尾,力求自然贴切,避免说教。学习任务单的使用有效支撑了探究过程的落实与评价。
附件:《观察兔子》学习任务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小小观察员编号:__________
任务一:我看到的兔子(画一画)
请你画一只可爱的兔子,并标出它最特别的一个地方。
我画的是兔子的:____________ (如:长耳朵)
任务二:兔子喜欢吃什么?(连一连)
请将兔子爱吃的食物图片用线连到兔子身边。
(左侧画兔子简笔画,右侧分散画胡萝卜、青草、青菜、骨头(打叉)、鱼(打叉)的简笔画)
任务三:我是模仿小能手(做一做)
学一学小兔子蹦蹦跳跳的样子吧! (完成后请打勾)
老师给我的小奖励: (此处预留位置,用于粘贴奖励贴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