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线段的长短 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沪科版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4.3.1 线段的长短 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沪科版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1-09 09:2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4.3.1 线段的长短
副标题:比较与度量线段的长度
姓名:[教师姓名]
日期:[授课日期]
幻灯片 2:复习回顾与情境导入
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的基本事实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知道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有两个端点且可以测量长度。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比如比较两根铅笔的长度、两条绳子的长短等。
情境导入:如图所示,有两根不同长度的线段 AB 和 CD,你能一眼看出它们谁长谁短吗?如果两条线段的长度比较接近,又该如何准确比较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以及相关知识。
幻灯片 3: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 叠合法
叠合法的定义:把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同一侧,通过观察另一个端点的位置关系来比较线段的长短。
操作步骤:
步骤 1:将线段 AB 和线段 CD 的一个端点 A 与 C 重合。
步骤 2:使线段 AB 和线段 CD 落在重合端点的同一侧。
步骤 3:观察另一个端点 B 和 D 的位置:
若点 B 与点 D 重合,则 AB = CD。
若点 B 在线段 CD 上,则 AB < CD。
若点 B 在线段 CD 的延长线上,则 AB > CD。
图形示意:分别画出三种情况的示意图,清晰展示叠合法比较线段长短的过程和结果。
注意事项:使用叠合法时,两条线段必须在同一平面内,且要保证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同一侧。
幻灯片 4: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 度量法
度量法的定义: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根据长度数值的大小来比较线段的长短。
操作步骤:
步骤 1:用刻度尺的 0 刻度线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如线段 AB 的端点 A)。
步骤 2:使刻度尺与线段 AB 重合,读取线段另一个端点(B)对应的刻度值,即为线段 AB 的长度。
步骤 3: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出线段 CD 的长度。
步骤 4:比较两个长度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线段长,数值小的线段短,数值相等则线段一样长。
单位说明:测量线段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厘米(cm)、毫米(mm)、米(m)等,根据线段的实际长度选择合适的单位。
图形示意:画出用刻度尺测量线段长度的示意图,标注刻度和测量结果。
幻灯片 5:两种比较方法的对比
叠合法的特点:
优点:直观形象,不需要测量工具,适用于快速比较线段长短。
缺点:不能得到线段的具体长度,对于长度接近的线段可能存在误差。
度量法的特点:
优点:可以得到线段的准确长度,能精确比较线段的长短。
缺点:需要借助测量工具,操作相对复杂一些。
适用场景:在不需要精确长度时,可采用叠合法;在需要知道具体长度或精确比较时,采用度量法。
幻灯片 6:线段的中点
中点的定义: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几何语言表述:若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 AM = MB = \(\frac{1}{2}\)AB,或 AB = 2AM = 2MB。
图形示意:画出线段 AB,标注其中点 M,并用式子表示 AM、MB 与 AB 的关系。
中点的性质:线段的中点只有一个,它将线段分成的两部分长度相等。
幻灯片 7:与线段中点相关的计算
实例分析 1:已知线段 AB 的长度为 10cm,点 M 是 AB 的中点,求 AM 和 BM 的长度。
解:因为点 M 是 AB 的中点,所以 AM = BM = \(\frac{1}{2}\)AB = \(\frac{1}{2}\times10 = 5\)cm。
实例分析 2:已知点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AC = 3cm,求 AB 和 BC 的长度。
解:因为点 C 是 AB 的中点,所以 AB = 2AC = 2×3 = 6cm,BC = AC = 3cm。
实例分析 3:线段 AB = 16cm,点 M 在 AB 上,AM = 6cm,点 N 是 MB 的中点,求 MN 的长度。
解:MB = AB - AM = 16 - 6 = 10cm,因为点 N 是 MB 的中点,所以 MN = \(\frac{1}{2}\)MB = \(\frac{1}{2}\times10 = 5\)cm。
幻灯片 8:线段的和与差
线段的和:如图,点 C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那么线段 AC 的长度等于 AB 与 BC 的长度之和,即 AC = AB + BC。
线段的差:如图,点 C 在线段 AB 上,那么线段 BC 的长度等于 AB 与 AC 的长度之差,即 BC = AB - AC。
图形示意:分别画出线段和与差的示意图,标注各线段的关系。
实例分析:已知线段 AB = 8cm,BC = 3cm,点 C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求 AC 的长度。
解:AC = AB + BC = 8 + 3 = 11cm。
幻灯片 9:课堂练习(基础巩固)
练习 1:用叠合法比较图中线段 AB 和 CD 的长短,并说出结论。(展示线段 AB 和 CD 的图形)
答案:通过叠合比较,得出 AB > CD(或 AB < CD 或 AB = CD,根据图形实际情况而定)。
练习 2:测量下列线段的长度,并用 “>”“<” 或 “=” 连接。
线段 a:______cm;线段 b:______cm;线段 a______线段 b。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长度和比较符号。
练习 3:已知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AB = 12cm,则 AM = ______cm,BM = ______cm。
答案:6;6。
幻灯片 10:课堂练习(能力提升)
练习 4:如图,线段 AB = 10cm,点 C 是 AB 上一点,AC = 4cm,点 D 是 BC 的中点,求 AD 的长度。
解:BC = AB - AC = 10 - 4 = 6cm,因为点 D 是 BC 的中点,所以 CD = \(\frac{1}{2}\)BC = 3cm,AD = AC + CD = 4 + 3 = 7cm。
练习 5:已知线段 AB = 5cm,延长 AB 到 C,使 BC = 2cm,反向延长 AB 到 D,使 AD = 1cm,求线段 DC 的长度。
解:DC = DA + AB + BC = 1 + 5 + 2 = 8cm。
练习 6:点 A、B、C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 AB = 3cm,BC = 2cm,求 AC 的长度。(提示:分点 C 在线段 AB 上和点 C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
解:① 当点 C 在线段 AB 上时,AC = AB - BC = 3 - 2 = 1cm;② 当点 C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时,AC = AB + BC = 3 + 2 = 5cm。所以 AC 的长度为 1cm 或 5cm。
幻灯片 11:常见错误分析与规避
错误类型 1:使用叠合法比较线段长短时,端点未重合或线段不在同一侧,导致比较结果错误。
规避方法:强调叠合法的操作规范,确保一个端点重合,两条线段在同一侧,仔细观察另一个端点的位置。
错误类型 2:测量线段长度时,刻度尺的 0 刻度线未对准线段端点,或刻度尺未与线段重合,导致测量结果错误。
规避方法:测量时规范操作,将刻度尺的 0 刻度线与线段端点对齐,保持刻度尺与线段重合,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垂直。
错误类型 3:对线段中点的概念理解不清,认为 “把线段分成两部分的点就是中点”。
规避方法:明确中点的定义是 “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强调 “相等” 这一关键条件,通过实例辨析。
错误类型 4:解决线段和差问题时,忽略点的位置关系,漏解多情况问题。
规避方法:在涉及线段上点的位置问题时,先考虑点可能的不同位置,分情况讨论,避免漏解。
幻灯片 12:知识拓展 —— 生活中的线段长短应用
建筑测量:在建筑施工中,需要精确测量线段的长度并比较长短,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符合设计要求,如柱子的高度、梁的长度等。
服装制作:裁缝在制作服装时,要测量布料的线段长度,比较不同部位的尺寸,确保服装合身。
道路建设:工程师在规划道路时,需要比较不同路段的长度,选择最短路径,节约建设成本和时间。
幻灯片 13: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了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 叠合法和度量法,掌握了线段中点的概念及相关计算,还学习了线段的和与差。比较线段长短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与中点和线段和差相关的问题时,要注意点的位置关系,必要时分情况讨论。
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教材课后对应习题 [具体页码和题号],完成线段长短比较和中点相关计算练习。
实践作业:用叠合法和度量法分别比较身边 3 组线段的长短(如不同铅笔的长度、书本不同边的长度),记录比较结果。
拓展作业:已知点 M 是线段 AB 上一点,AM:MB = 2:3,AB = 10cm,求 AM 和 MB 的长度。
2025-2026学年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4.3.1 线段的长短
第4章 几何图形初步
a
i
T
u
j
m
i
a
N
g
如图,两支笔放在一起,哪支长?
你是怎么比较的?
观察
怎样比较下列两条线段AB与CD的长短呢?
A
B
C
D
可以采用度量法和叠合法.
知识点1
线段的长短比较
度量法:利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A
B
C
D
叠合法:将AB 、CD放在同一条直线上,使端点A 与C重合,端点B与D落在A的同侧.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位置
图形
线段AB与CD的关系
记作
点D与B重合
线段AB等于线段CD
AB=CD
点D在A,B两点之间
线段AB大于线段CD
AB>CD
点D在AB的延长线上
线段AB小于线段CD
AB<CD
A
B
(C)
(D)
A
B
(C)
D
A
D
(C)
B
注意:
(1)度量法一般采用相同的测量标准,单位统一,精确度一致.
(2)叠合法必须保证两个前提:一是两条线段放在同一条直线上;二是使它们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同一侧(操作要点:共端点,同方向,叠一起,比长短).
如图,已知线段 a 和 b,且 a>b.
a
b
(1)AB=a,BC=b,则线段AC就是a与b的______,记作___________.
A B C

AC=a+b
如图,已知线段 a 和 b,且 a>b.
a
b
(2)AB=a,BD=b,则线段AD就是a与b的______,记作____________.
A B

AD=a-b
D
知识点2
线段的尺规作图
例 1 如图,已知线段a,画一条线段AB,使得AB=a.
a
方法一 用刻度尺量出a的长度,再在一条直线上画出一条线段 AB = a.
例 1 如图,已知线段a,画一条线段AB,使得AB=a.
a
方法二 我们也可以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画.这种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方法称为尺规作图.
例 1 如图,已知线段a,画一条线段AB,使得AB=a.
a
作图步骤如下:
(1)作直线 l,如图.
(2)在直线 l 上任取一点A,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a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点B.
线段AB即为所求作的线段.
例 2 已知:线段a,b(a>b),如图,作一条线段AB,使得:
(1)AB=2a;
(2)AB=a-b.
a
b
作法
(1)作射线AM.
在射线AM上顺次截取AC=CB =a.
线段AB=2a即为所求作的线段.
A
M
C
B
例 2 已知:线段a,b(a>b),如图,作一条线段AB,使得:
(1)AB=2a;
(2)AB=a-b.
a
b
(2)作线段AN=a.
在线段NA上截取NB=b.
则线段AB=a-b即为所求作的线段.
A
N
B
练习
1. 比较各图中线段AB与CD的长短.
(1)
(2)
A
B
C
D
C
D
A
B
CD>AB
AB=CD
【教材P150 练习 第1题】
2. 如图,C,D是线段AB上不同的两点,那么:
(1)AC=_______-DC,BD=______-CD;
(2)AC=_______-BC,BD=______-AD;
(3)AB=_______+______+_______.
AD
A
B
C
D
BC
AB
AB
AC
DB
CD
【教材P150 练习 第2题】
3. 如图,已知线段a,b,作线段AB,使得:
(1)AB=a+b;
(2)AB=2a-b.
解:(1)如图所示.
作法:①作射线AM.
②在射线AM上顺次截取AC=a , CB=b.
线段AB=a+b即为所求作的线段.
a
b
A
M
C
B
【教材P150 练习 第3题】
3. 如图,已知线段a,b,作线段AB,使得:
(1)AB=a+b;
(2)AB=2a-b.
(2)如图所示.
作法:①作射线AM.
②在射线AM上顺次截取AD=DC=a ,
在线段CA上截取CB=b.
线段AB=2a-b即为所求作的线段.
A
M
D
C
a
b
B
【教材P150 练习 第3题】
1. 如图,下列关系式中与图形不符的式子是( )
A. AD-CD=AB+BC B. AC-BC=AD-BD
C. AC-AB=AD-BD D. AD-AC=BD-BC
C
随堂练习
2.尺规作图是指( )
A.用直尺规范作图
B.用刻度尺和圆规作图
C.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
D.用量角器和圆规作图
C
3. 如图,己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作法:画射线AM,在射线AM上截取AB=a,在线段AB上截取BC=b,那么所求作的线段是( )
A. AC B. BC
C. AB D. BM
A
1星题 基础练
知识点1 线段的长短比较
1.如图所示,比较线段????和线段???? 的长度,结果正确的是
( )
?
B
A.????>???? B.?????
2.创新题·新考法 [2025·阜阳月考]
如图,用一支角度固定的圆规比较
线段????,???? 的长短,则( )
?
A
A.????>???? B.????=????
C.?????
知识点2 线段的和差
3.[知识初练]教材改编题 如图,????,????是线段???????? 上不同的
两点.
?
(1)????????=????????+____,????????=____+____+ ____;
(2)????????=____?????????=????????? ____.
?
????????
?
????????
?
????????
?
????????
?
????????
?
????????
?
4.如图①,已知线段????,????,图②中线段???????? 表示的是( )
?
D
A.????????? B.????+???? C.????????????? D.?????????????
?
知识点3 利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5.(8分)如图,已知线段????,????,???? ,用直尺和圆规
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并用字母表示出所作线段.
?
(1)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 ;
?
解:如答图①,线段???????? 即为所求.
?
(2)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 .
?
如答图②,线段???????? 即为所求.
?
线段的比较:叠合法、度量法
尺规作图: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方法称为尺规作图.
课堂小结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