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归园田居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9 15:34:23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1.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2.体悟古典诗歌中融注的积极健康的情感。
2学情分析
本课选自语文版第四册,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3教学重、难点
1.朗读成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归园田居
导入
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园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
活动2【讲授】归园田居
作者简介及山水田园诗派
(教师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陶渊明及山水田园派的了解,教师适时补充。)
1、作者介绍: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有“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之称。
2、作品风格: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3、山水田园派: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桃花源记》、《饮酒》、《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等诗文都是田园诗的代表作。
诵读
1、听示范朗读带,学生齐读
2、范读并正音,请个别同学朗读,并加以评价。
3、再齐读、分组读、男女比赛读,教师引导学生读时注意情感的把握。
讨论分析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而归? (补充背景介绍: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1)本性爱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明确:“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学生自由发挥) (参考:屋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覆地,习习清风平息心中焦虑。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唤起心中欢欣。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 4、归去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活动3【活动】归园田居
总结
诗人从自己的本性出发,写自己热爱田园,之后写到田园美,然后表达了自己愉快、舒畅的心情,对归返田园生活做了总结和赞美,同时也对官场做了否定。 由于文人的这种特殊情节,所以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的时候定是做了很强的思想斗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不容易的。虽然他在田园中找到了一份宁静和快乐,但其内心必有一丝酸涩。
活动4【作业】归园田居
作业 1、陶渊明,我想对你说; 2、陶渊明归隐之我见。 要求:任选一题,写一篇小文章。
课件12张PPT。归园田居陶渊明作者简介陶潜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东晋元亮陶渊明,又名_______,字______,____(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_________”。又自称作“_________”。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种,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 1从何而归
官场
2为何而归
不想同流合污
3归向何处
田园
4归去如何
但使愿无违读注意节奏
揣摩情感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及重点语句的含义荒秽:
带月:
荷锄:
道狭: 草木长:
沾: 但使:
愿无违:
请你给蓝色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秽(huì)古义:杂草丛生。今义:肮脏顶着月亮。荷:hè, 负荷、扛着锄头。hé,荷花Xiá 道路狭窄。cháng草木丛生。zhān, 沾湿。只要让。Wéi ,不违反自己的意愿。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我在南山下种豆,地里杂草茂盛豆苗稀少。早起到地里锄野草,黄昏时带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草木丛生使道路变狭窄,露水打湿我的衣裳。衣裳被打湿并没什么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译读 品读:小组探究4、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全诗的主旨?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既是希望庄稼能有好收成,又是希望自己能在田园安居,自食其力,远离官场,获得身心上的安宁。 “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陶渊明有怎样的愿望?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此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愉快恬淡的心情和对归隐生活的满足喜爱的思想。   全诗用语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不见丝毫修饰,但平常中富于情趣,诗中有画,意境醇美。拓展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并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这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