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饮酒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9 15:35:10

文档简介

饮酒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熟读成诵,整体把握全诗,理解名句内涵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探究、抓住关键词欣赏诗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思想中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
2学情分析
诗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和联想的能力,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对于字面意思可以让学生自己理解,教师答疑解惑,不必逐字逐句讲解,巩固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3重点难点
1 朗读成诵,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重名句内涵,并适当扩展。
2 形成对陶渊明的正确认识,体会其思想中积极的人生最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4教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二、复检 默写《归园田居》
三、导语
由《过故人庄》导入。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
四、新授
1、初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1).听范读,弄清诗歌的朗读节奏。
2).边读边议,理解诗句的意思。
2、品析诗句。
  1).诗歌前四句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
  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2).怎么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3).《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五、总结
  六、练习 背诵
  七、作业。
  背诵并默写《饮酒》。
课件16张PPT。饮酒“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登池上楼》 名片·陶渊明陶渊明(365-427),
一名( ),字( ),自号( )。是( )时期著名的诗人。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有《 》。
性格:
爱好:
喜爱的花卉:
理想追求:
代表诗作:
后世誉为:潜元亮东晋陶渊明集田园诗;饮酒诗;咏怀诗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嗜酒”;“著文章”。“晋陶渊明独爱菊”世外桃源隐逸之宗熟记字音词义
庐 境 喧 东 篱 悠 然 相 与
结庐: 结: 庐:
人境:
尔:
日夕:
相与: lú jìng xuān lí yōu xiāng 构筑房舍。 建造。简陋的房屋。人居住的地方。这样。傍晚。相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人群聚居的地方建造房屋,但并没有(感觉到)车马的喧闹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自问自答)问自己为什么能这样,心境高远,所居之处就感到很僻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下采菊,无意间抬头看见了美丽的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时分南山蒸腾着美丽的山气,飞鸟相伴飞回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中有高远的意境,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为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问君何能尔”的“尔”指代什么?
3、“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能否将“见”改为“望”?
5、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的关键词是哪两个字上?“心远地自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心远”。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述,表现了“心远地自偏”、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和诗人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自己丰富的精神生活。陶诗的特点:
平淡自然而诗味隽永、富有意境。
本诗独创——情与境合,理与情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