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
②、诵读诗词,读出诗歌的节奏,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点拔引导品味赏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②、教育学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社会与生活。
2学情分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1世纪的少男少女,与他们生活的时代差距大,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首通过环境描写表达作者心境的诗歌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
(2)、在诵读中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教学难点: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4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3分钟)
1、教师唱歌。
2、猜猜老师的姓名,说说自己名字的来历。
(二)、导入新课(1分钟)
多媒体出示“禅’字,问学生由这个字想到什么?学生会想到,禅院、禅音、禅师、禅机等由此导入课题。破山寺是一个环境优美寂静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和诗人一起去破山寺游览一下感受破山寺寂静的环境。
(三)、学法指导(2分钟)
介绍学习古诗的一种基本学法:(幻灯出示)
1、解读。(了解诗歌的题目、作者及背景)
2、听读。(读准字音、节奏与重读)
3、译读。(翻译诗歌,弄懂诗歌的意思)
4、背读。(理出诗歌的脉络,背诵诗歌)
5、悟读。(悟出诗歌的思想内容)
6、赏读。(品味欣赏诗歌的精彩之处)
(四)、合作探究(5分钟)
按照这种基本学法,这六个步骤,按部就班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发言)(教师巡逻指导)(板书:题破山寺后禅院)
(五)、信息反馈。(25分钟)
(1)、解读。(3分钟)
①解题:破山寺,即兴福寺,古址在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后禅院,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那么,“题”字是什么意思?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写破山寺后禅院。)交代了写作的内容。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它分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板书)
②作者、背景简介: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和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xū
yí)尉的小官。由于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后来隐居鄂渚的西山。《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在他游览破山寺时所作,这是他的代表作。(解释:盱眙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
(2)、听读。(5分钟)
①教师范读。
②同桌互读互听。
③指名读。
④齐读。
(3)、译读。(3分钟)
要朗读好诗歌就要以理解诗歌内容为基础。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这首诗翻译出来。
译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早晨进入古老的寺庙,早上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树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处,僧人的房舍被花木浓荫覆盖着。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的景色使鸟儿欢悦,潭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自然界的)各种声响这时都悄然寂静,只剩下(僧人敲的)钟和磬的声音(在回响)。
(4)、背读。(5分钟)
①译读诗歌,让我们了解了诗歌内容,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作者在游览破山寺时写了哪些景物?(板书:古寺
初日
高林
曲径
禅房
花木
山光
鸟
潭影
钟磬音)
这些都是描写后禅院的环境,这种环境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幽静)板书:环境(静)
②根据板书试背诗歌。
③闭上眼睛背诵诗歌。
(5)、悟读。(3分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这首诗通过描写后禅院幽静的环境,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板书:寄情于景、远离尘世)可以用诗中的哪个字来概括?(空)板书:心境(空)。接下来,请同学们面带表情地朗读这首诗,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朗读)
(6)、赏读。(6分钟)
这次朗读让我们更加走近常建,一首好诗啊,它犹如一杯香茶,光读是不够的,还要仔细欣赏,才能发现它意味无穷。请同学们看看,这首诗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学生各抒己见)
3、反复诵读诗歌(齐读、分组读、齐背)(机动时间)
(六)、拓展延伸(5分钟)
1、常建为什么隐居呢?
明确:因为他得不到进仕的机会,看到仕途的艰险,想远离这个烦扰的尘世而隐居。
2、从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来看,你同意他的做法吗 为什么 (同意,因为这是作者善于排解内心苦闷的做法。)(不同意,因为这是属于逃避现实的做法。)假如你是常建,你会怎么做 (请用“假如我是常建,我会------”这样的句式说说。)(学生各抒己见)
3、在现实生活中,你有遇到过困难与挫折吗?你是怎么处理的?请举例说说。(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无论怎样,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社会与生活。
(七)、布置作业(1分钟)
1、把《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改写成写景散文。
2、运用这种方法自学《题李凝幽居》。
(八)、结束课堂(1分钟)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诗使人睿智”。希望你们从此以后会喜欢上诗歌,在诗歌的天地里找到无限乐趣。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