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无题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www.21-cn-jy.com
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2·1·c·n·j·y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初一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的诗歌,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进入初二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把他们放在整个诗歌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另外,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果在课堂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就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品赏别离之美,挖掘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思。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1
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活动2【导入】2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21教育网
3、具体讲解:
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
准备课堂练习本,思考问题:
(1)“无题”有几种情况,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
(2)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
(3)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4)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5)“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
(6)“殷勤”意义(古今异义)
5、学生讨论、核对,检查自读习惯,反思学习方法。
6、选生讲,教师补充。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无题:《诗经》、乐府诗很多;说无题,真正的“题”是什么?文章写的角度,前四句是……,5、6句是……,用了什么手法?与杜甫的什么句子最相似?)21·cn·jy·com
7、请大家分组讨论:
(1)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21cnjy.com
活动3【作业】3
作业:欣赏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感受意境,,完成作文改写《无题》。
要求:(1)自拟题目,《无题》改写只能做副标题,不可做主标题。
(2)根据诗歌思想内容意境合理展开想象,设置故事情节。
(3)塑造人物形象,细笔描绘,要加进去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