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登飞来峰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9 14:2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飞来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反复吟咏,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
过程与方法把握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王安石有较深的了解,在此之前他们学习过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在历史上又学习了王安石变法,这为学习本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理解此诗蕴含的深刻理解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3重点难点
1.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2.体会诗歌意境,领会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活动一
了解作者,检查预习:王安石(1021—1086)字,晚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朝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之一,死后谥号“文”。
活动2【讲授】活动二
背景介绍:《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径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做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活动3【讲授】活动三
朗读品味
一.朗读
二、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
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点拨要点:
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点拨: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③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活动4【活动】活动四
质疑活动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活动5【活动】活动五
讨论活动,边讨论边板书
①②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活动6【练习】活动六
抢答题
1、王安石_______(朝代)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散文成就很高,为______之一。(北宋,政治、思想、文学。唐宋八大家)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千寻塔( )(指应天塔)
②闻说鸡鸣见日升(  )(这里是“听到”的意思)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怕)
④只缘身在最高层(  )(因为)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夸张)
4、《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可多写一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前:写景,后:抒情)
6、《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活动7【测试】活动七
1诗中描写飞来峰概貌,并通过传说写飞来峰之高的诗句是:
□□□□□□□,□□□□□□□。
2诗中表现诗人高瞻远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3诗中表现诗人虽然变法遇到挫折,但仍矢志不改的诗句是:
□□□□□□□,□□□□□□□。
4诗中表现诗人不畏艰难,极具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5王之涣《登黄鹤楼》一诗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飞来峰》中与之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6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
7诗人借景抒情,发议论,阐述了登山的体会,同时融情于景,情中寓理,表达了“站得高,看得远”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8人们经自己的努力,具有高瞻远瞩的思想、眼光和胸襟,在观察社会、处理工作矛盾时,就能游刃有余地排除阻力,克服困难,信心百倍地把事业推向前进。与上述观点相符的诗句是:
□□□□□□□,□□□□□□□。
9“遮云蔽日”历来是比喻奸佞小人在皇帝面前谗害贤臣,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不畏艰险,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的句子:
□□□□□□□,□□□□□□□。
10借民间传说来烘托飞来山上塔的雄伟、高俊,为下面的抒情作很好铺垫的句子是:
□□□□□□□,□□□□□□□。
活动8【作业】活动八
《登飞来峰》和《题西林壁》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