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使至塞上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9 10:35:27

文档简介

使至塞上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流畅地背诵并默写诗歌。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诗歌。
2、体会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3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蕃夷部落不断入侵,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见闻写成了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成了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学生自读这首诗
注意字的读音:单车(dān)候骑(jì)
三、学生了解作者及诗作背景
王维,字摩法,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人称“诗佛”。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开元25年(737年)春,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是被排挤出朝庭)。《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四、学生再读这首诗
思考: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的,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明确: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五、研读赏析
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明确:诗人经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过居延”,山高路远,像“征蓬”,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在叙事写景中传达着难言的情感。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萧关,见到了侦察兵,可将官还在前线。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而诗歌却戛然而止。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诗人传神刻画了奇特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想,无边无垠的大漠,只有一个“大”子才能状其景观:在这天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上,那远处燃起的一股浓烟,既孤单又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子能状其神韵。“直”使景物一下变得挺拔有力。而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数,只有黄河横贯期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黄河杳无尽头,“长”子便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一轮浑圆的落日,“圆”、“直”都用得传神逼真,难以言出其妙处,还能找出其它替换的词吗?不能。
六、学生读背课文
课件10张PPT。《使至塞上》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2、情感目标: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荒凉的大漠长河落日圆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破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微,诗“中有事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重要字词,如属国、征蓬、汉塞、萧关、单车和候骑等词 。
2理解“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意蕴
3体会诗歌的意境,(重点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美 。)★ 重点突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地醒目,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 传神的笔墨朗诵注意注意节奏,朗诵时要边诵边想,脑中要有画面感,要融于诗的意境中,充分体味诗的美感。课堂练习 1.《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