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中国民俗文化中国民俗文化
——礼仪习俗
短文六则讲礼仪是做人的关键,成功的基石。1990年,美国Syracuse大学管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对《幸福》杂志所列的100家大公司的高级执行经理和人事主管同时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英国93%和美国96%的公司经理一致认为礼仪和个人形象显示对于获得成功非常重要。 事例: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管理人员介绍了他们公司在2004年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时,就是由于一个细节录用了一名学生。那天,西门子在总部的一个办公室进行集体面试,因为办公室的门需要打卡才能进入,在大家进入的时候,这位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始终站在门里面,主动帮助每一个人开门。他一直坚持到最后一个人走进了门才放手,他所服务的人中有一些就是来挑选新员工的部门经理。结果,当他最后出现在面试考场时,好几个部门经理对他都有很好的印象。
因为一个人的教养体现于细节, 细节展 现一个人的素质。可以说礼仪无小节,用人单位正是由小节来考察一个人的人品与教养。 企业为什么会看重这个小小的细节呢? 爱幼——倒屣相迎同辈间的尊重——嗟来之食尊师——程门立雪敬老——圯上老人尊师——程门立雪3、荀子把“天地君亲师”相提并论。把尊师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上去认识,不能不说是很有战略眼光的。1、《尚书 泰誓》云: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2、《荀子·礼论》中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快,指放肆的意思)在传统社会里,老师的概念比今天要宽泛。古代包括两类人:一是为帝王出谋划策的军师、高参,比如伊尹、姜太公、周公旦、管仲、范蠡等。二是在手工业、商业、医药业、戏曲杂艺、武术宗教等向弟子传授技艺的人
尊师礼俗:拜师、敬师、报师、祭师。拜师礼中的“束脩礼”和“释菜礼”。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脩,就是十条干肉。束脩里一直沿袭到明清。《通典》载唐代的学生入州、县学校,就要缴纳帛一匹、酒一壶,干肉五条,作为给老师的见面礼,并有一定的礼节。
《明会要 先师孔子》:古者,士见师,以菜为贽”‘敬师:称呼——师父,恩师,再生父母
行为上——作揖行礼,起立回答,提问举手,老师坐着,学生侍立一旁;路上相遇,趋行敬礼;老师在场,学生不可高谈阔论。关于“敬老”“敬师”和“孝”的观念紧密联系。敬老,首先要敬重自己的祖先、自己的父母,也就是对祖先亡灵的祭祀和对活着的祖辈的赡养和尊敬。
“乡饮酒礼”。由地方官员主持,应邀赴宴的大多是当地有声望的名流,尤其是老人为多。六十岁以上的人才有资格坐着,年轻人只能在旁边站着侍候。老人面前的菜叶不同,年纪越大,菜肴盘数越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复习巩固文言知识一、解释划线字词含义
粲徙长安
粲至,年既幼弱
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齐大饥
以待饿者而食之
蒙袂辑屦
左奉食,右执饮
从而谢焉
迁移年少赠给荒年把食物给人吃用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捧,拿道歉 焉:于之,兼词有一老父,衣褐。
良殊大惊
出一编书
有倾,父亦来
旦日,视其书
常习诵读之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穿很,甚册一会儿第二天温习二 词类活用
蔡邕见而奇之
闻粲在门,倒屣相迎
父曰:“履我”
良殊大惊,随目之
良因怪之
良因异之,常习诵之
意动,认为他才能出众名词做动词,穿鞋为动,为我穿鞋名词做动词,注视形容词的意动,认为这奇怪形容词的意动三、特殊句式邕曰:“此王公孙也”
黔敖为食于路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古城山下黄石即矣。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判断句状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判断句被动句敬老——圯上老人1 谈谈你所知道的张良。2 梳理思路,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文章叙述了张良和老人之间
哪两件事?②在为老人“取履”过程中张良的变化?表明什么? ③相见的次数及时间?④老人的目的?这个情节的
作用?链接高考,语言得体类试题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一位诗人在某学校给学生作有关诗歌创作的学术报告,准备朗诵一首诗时,发现诗作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于是走下讲台去拿。他在上阶梯教室的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学生们顿时愣住了,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他身上。诗人站起来稳住身体,指着台阶对学生们说:________________ 。这一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不仅为诗人解除了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答:你们看,上升一个台阶多么不易,生活是这样,作诗(学习、工作等)也如此。
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5分)
①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②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③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④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⑤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⑦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⑧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⑨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⑩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⑾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⑿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答案】:①处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 ⑦处与⑥处对调,或⑥处与⑤处对调。 ⑩处删去“故地重游”,或将其改换为合适的词语。
作业:
1 将文言知识总结到摘抄本上。
2课下讨论:对待古代礼俗,如何辩证看待,并将其发扬光大?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