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水调歌头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9 14: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在熟读中熟悉词,了解词中所叙写的内容;通过反复吟咏、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意境,进而了解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豁达的心境,让学生结合实际树立正确且积极的人生观。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学习过《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词,对于词的学习方法已有所了解,对本次作者苏轼更是了解颇多,所以学习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朗读分析贯穿始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背诵并默写整首词;品味词的语言意境,感悟作者的思想内涵,理解词的大意。
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的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以苏轼少年时的轶事导入,更能吸引学生。
一、导入新课: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于是他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一位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地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话美谈。就因为苏轼有这样的志向,发奋苦读,才写出了许多好的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体会作者蕴蓄其中的感情。
活动2【讲授】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介绍作者苏轼,并进行朗读训练。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在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与父苏苏洵,弟弟苏辙(字子由),合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三、朗读感知:
1、听录音范读词,注意下列字的读音:丙辰(bǐngchén)
宫阙(què)
琼楼(qióng)
绮户(qǐ)
婵娟(chánjuān)
不胜寒(shēng)
2、学生自由读,要求声情并茂。
3、指名朗读,感悟文意。
4、学生齐读,加强理解。
活动3【活动】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分析,回答老师所提问题,并总结概括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及对自己的启示。
四、多边互动:
1、感悟理解:
(1)、在小序里作者交代的写作时间是什么时候?写作目的又是什么呢?
-----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是中秋,目的是“兼怀子由”。
(2)、词人此时为什么怀念他的弟弟呢?
2、背景简介:
苏轼因乌台诗案备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41岁,任密州知州,除政治上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六、七年未见。时值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这首名篇。
五、研读探讨:
1、读上阕回答下列问题:
(1)、谁问“明月几时有”?谁“把酒问青天”?
----苏轼。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哪两句诗的句意?
----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3)、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想怎么样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我欲乘风归去”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词人便想乘风飞往月宫去,但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这就流露出词人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
(5)、.“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愿?
----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这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6)、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
----望月问天(写景)通过想象由失意矛盾变得乐观旷达。
2、读下阕回答下列问题: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人是谁?为何无眠?
----作者苏轼。
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心头,使人难以入眠。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好像是对月亮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3)、下阕中哪些词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者自我安慰,将人世的欢聚离别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无法克服的遗憾,蕴含哲理。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的一种美好祝愿。祝愿兄弟俩的情谊天长地久,同时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而且能推而广之,表达对天下所有与自己有类似情况的人的一种美好祝愿。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无尽思念,难怪有人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真是一首千古绝唱。
七、拓展延伸:
月亮,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你能吟咏几句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吗?
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教师寄语:
铭记:李白曾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老师希望大家在失意的时候能做到:“人生失意仍须欢,莫使年华付流水”。
活动4【测试】本词学完,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并查缺补漏,及时巩固。
八、堂堂清练习:
1、苏轼,字
,号
,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
)及父亲
同为“
”,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子瞻,东坡居士,苏辙,苏洵,唐宋八大家,词牌名
2、表达词人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的句子是?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表达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作者将眼光放开去,将人与月、古与今都纳入视野心胸,而对人事、自然产生达观之想,认为人生的欢聚离别原来是自然界的规律的句子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词中表明作者从矛盾中得到解脱,要面对现实,虽身处逆境,却仍热爱生活的句子是?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6、词人在词中指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安慰自己的语句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7、词中化用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听杯一问之。”的句子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8、化用前人诗文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手法。本词中与谢庄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意境相近的句子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适当拓展延伸。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积累有关写月亮的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