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渔家傲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9 14:36: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渔家傲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这首诗词。
2、能力目标: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哲理。
3、情感目标:走近诗人、词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当时的思想感情,激发自己的诗兴。
2重点难点
1、体会词作所表现的征人远征边塞、远离家乡的痛苦。
2、体会豪放词的风格特色
3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可以说以上诗作都是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
(二)介绍有关于词的文学常识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进入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可入乐歌唱。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调或词牌,每个词调都有限定的句数,字数,句式,声律;词的篇幅长短不一,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词的段落也有数种,一段的称为单调,两段的称为双调,三段或四段的称为三叠或四叠,双调词的第一段称为上片或上阙,第二段称为下片或下阙;词的句式或整齐,或参差,但绝大多数词调的句式长短不齐,短者仅一字,长者达十一字,因此,词又名长短句。
(三)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军事家,1040年,曾带兵组织西北战线,抗击西夏。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对苏辛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词仅存五首。
(四)背景简介: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挽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五)朗读:
1、师范读两遍,学生挺好停顿、标注好字音
2、学生自由读,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
3、个人表现读
4、班级齐读
(六)根据注释和实词的积累程度,小组讨论,了解诗作的大致意思,有问题的地方圈画出来提出质疑,由其他小组学生解答,最后教师概括,进行点评。
(七)赏析《渔家傲》:
1、赏析上阕:
赏析: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写景]
[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口头笔头训练,互相补充]
塞下秋来风景异:[诗人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其感受定有不同]
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总写]
并从三处来体现:[分写]
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
①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
[视觉上悲凉]
四面边声连角起:[单调孤苦的生活]
②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
[听觉上的震撼]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想象陕北黄土高原的地势,体会战士的感受]
③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凉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恐怕无心欣赏]
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2、赏析下阕: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
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细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
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疆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3、课文小结:
这首词在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