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08 06:3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标志着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魏灭蜀 B.司马炎自立为帝
C.西晋灭吴 D.司马懿控制魏国大权
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以下历史事件发生在长江流域地区的是(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长平之战 D.赤壁之战
3.三国中魏政权的建立者是( )
A.曹丕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4.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曹操篡位 B.刘备建汉 C.曹丕建魏 D.孙权建吴
5.它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里的“它”指的是( )
A.《齐民要术》 B.《兰亭集序》 C.《大明历》 D.《洛神赋图》
6.“以农为本”是历代王朝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其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西晋时期作《钱神论》奉钱为神物,体现重视商品经济发展
B.三国时期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并积极开展海外贸易
C.南朝时期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D.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总结了历朝代农业生产的经验
7.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交融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有( )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8.“它打破了人民宁静的生活,无数人被迫离开心爱的家园,从而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它让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它”指的是( )
A.国人暴动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五胡内迁
9.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各自发展,下面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恢复经济
B.蜀国由诸葛亮治理,开发西南,民族融合
C.吴国造船业很发达,发展海贸,发展经济
D.公元前230年,卫温到达夷洲,加强联系
10.根据下表的课文子目,判断该课的课文标题应该是( )
西晋的建立 八王之乱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1.以下是反映某场战役的四张连环画图片,根据图片信息,该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2.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学习笔记,归纳的学习主题是( )
·三国鼎立 ·西晋的短暂统一 ·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改革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3.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他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还大力提倡儒学:“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出现“英儒毕集”局面。苻坚的作法( )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B.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有利于民族间融合
14.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这一变化是由于( )
A.统治者大力宣扬佛教 B.中外文化交流密切
C.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D.民族关系趋于紧张
15.以下关于科技文化的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华佗发明了“麻沸散”,编创五禽戏,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者
B.《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史事,司马迁开创个人修史先河
C.《齐民要术》“顺天之时,量地之力”,突显以民为本的务实精神
D.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祖冲之的成就领先于世界
16.《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该战役( )
A.推翻了东汉的腐朽统治 B.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D.造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17.这座城市展现东晋南朝时期发生的历史活动和图景,勾勒设计“一座城市、乱世激荡三百年”“一番开发,从此奠基千余年”“一种趋势,收拾河山又统一”。这个城市是( )
A.洛阳 B.建康 C.开封 D.大都
18.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标志性事件是( )
A.魏灭蜀 B.司马炎改国号为晋
C.西晋灭吴 D.八王之乱
19.南朝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陈庆之在宴会上大言不惭,自诩长江以南才是“正朔”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看见洛阳欣欣向荣的景象时,观点大变并自愧不如,称“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种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洛阳成为都城后经济繁荣 B.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
C.民族交融消除了胡汉隔阂 D.五胡内迁带来先进的劳动力
20.如图是北魏时期输入中国的中亚地区酒具,通体带有强烈的希腊化风格,《洛阳伽蓝记》记载“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洛阳)焉”。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鎏金镶嵌高足青铜杯
A.北魏农业技术的进步 B.北魏时期的中外交流
C.鲜卑族风俗习惯的改变 D.北魏手工业技术的成熟
二、材料题
21.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B、C分别为三国中的哪三国?它们各自是由谁建立的?
(2)分别写出D、E战场进行的战役名称。这两次战役的意义各是什么?
(3)F为今天的什么地方?当时被称作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司马炎采用羊祜生前拟制的计划,发兵二十万,分六路进攻东吴。水陆并进,直捣东吴京师建业,一举灭亡了东吴政权,使中国自东汉末年开始的百年战乱局面宣告平定,使中国又重新统一于一代新的封建王朝治理之下,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当时社会前进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词。
材料三:晋武帝司马炎鉴于两汉的覆亡及曹魏宗室的孤立,封司马氏十七人为王,皆以郡为国,并允许诸王在封国内有自选文武官吏的权力。其后又允许各封国可自置军队,并将较大封国诸王按军事实力大小,配置于长安、邺、许昌等重要军镇。
——摘编自高尚志《秦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晋“一举灭亡了东吴政权”的时间及其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西晋时期怎样的社会风气?
(3)材料三描述的是晋武帝司马炎采取的哪一统治措施?
23.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时空观念三分天下】
材料一 阅读两幅图片
【唯物史观人物看台】
材料二 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是值得怀疑的。
【史料研读概括分析】
材料三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1)材料一 中的图1最大影响是什么 请写出材料一 图2中三个政权的名称以 及建立者。
(2)材料二是对诸葛亮的评价。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 样的历史人物。
(3)根据材料三写出曹操和诸葛亮共同理想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D A D B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C D C B C B B
1.C
2.D
3.A
4.D
5.A
6.D
7.B
8.C
9.D
10.B
11.C
12.B
13.D
14.C
15.D
16.C
17.B
18.C
19.B
20.B
21.(1)A:魏、曹丕;B:蜀、刘备;C:吴、孙权。
(2)D:官渡之战;E: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台湾;夷洲。
22.(1)时间:280年。
影响:结束了长期战乱的局面,使中国又重新统一于一代新的封建王朝治理之下;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当时社会的前进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风气: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3)统治措施:大封同姓诸王。
23.(1)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名称、建立者:①魏国;曹丕。②蜀汉;刘备。③吴国;孙权。
(2)评价: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赤壁之战前,他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他治理蜀汉,大力发展经济,与吴国结盟,维持了三国鼎立局面。
(3)共同理想:统一中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