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吉安县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安市吉安县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08 06:43:17

文档简介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河南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仰韶文化生活的是( )
A. B.
C. D.
2. 2025年正是乙巳年,首先它的造型参考了甲骨文中的“巳”字,寓意万物生生不息。对甲骨文理解正确的是( )
A.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 完整记录中华古老文明的起源
C. 我国已发现古文字中最早成熟文字 D. 使中华文明诞生时间大大提前
3. 下表知识卡片中描述的战役取胜一方是( )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与东晋 相关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影响: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A. 西晋 B. 东晋 C. 前秦 D. 北魏
4. 梁启超认为:“自此法(科举考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这表明科举制( )
A.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B. 促进了民间教育发展
C. 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D. 禁锢了学术思想发展
5. 下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 商品经济发展 B. 对外贸易的繁荣 C. 民族文化的交融 D. 农牧文化的交流
6. 下列作品能够体现北宋书画创作成就斐然的有( )
A. B.
C. D.
7.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材料表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 开辟市场 C. 加强对少数民族的交往 D. 宣扬国威
8. 数轴上学历史,“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由此,他们绘制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下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的历史事件( )
A 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9. “中国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逐渐病入膏肓。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名医”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他们觉得用“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思想疗法”来形容这一场场“救治行动”非常恰当”材料中“猛药重治”中的指导思想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三民主义 C. 新三民主义 D. 维新思想
10. 1861年3月6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香港卖奇珍,北京战利品令人炫目》的报道,该报道指出:“香港天天转运着英法两国的部队、军粮和其他军用物资。这些从北京回来的部队,尤其是法国远征军,无不满载着抢回来的赃物返回欧洲。”该报道从侧面印证了( )
A. 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 B. 八国联军在北京城肆意抢掠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大肆抢劫 D. 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1. 在某连环画中一页,描绘了这样一段话:“按照原定计划,消灭了伪区队,部队准备打大虎山,歼灭武孝网这股伪军。夜里江志海聚精会神地学习毛主席《论持久战》中的教导“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材料中江志海同志属于( )
A. 国民革命军 B. 工农红军 C. 解放军 D. 八路军
12. 2025年“两会”中提到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等关键词。某同学收到一份“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的信:1952年的《姚湾乡颁发土地证的工作报告》记载:“十里铺农民领证时主动向毛主席像鞠躬,贫农方桂文说:‘大红契到手,土地到家,真翻了身’。”针对卡片中“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党和国家在农村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施土地革命 B.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制 C. 实施土地改革 D. 实施农业生产合作社
13. 歌曲《2035去台湾》被广泛传唱:“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还有那脚印两对半……坐上那动车去北京,日夜思念啊在心中,去看看那天安门上太阳升,还有那雄伟的万里长城……”简单亲切的歌词表明了( )
A. 两岸同袍一家亲的心愿 B. 台湾旅游值得你拥有
C. 团结与互助的民族关系 D. 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
14.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陆续收复了超过40个南沙高礁,包括安达礁、半路礁、仙宾礁等。同时我国在南沙群岛建设了多个基地和设施,为军民提供便利。假如我们研究“中国海军发展史”,以下素材中最具有参考价值的是( )
A. 电影《辽宁舰》 B. 《中国海军史事编年》
C. “福建舰”模型 D. 《中国海军》文学作品
15. 李老师上课的时候用了下面这幅图。与这幅图相对应的国家是( )
A. 古埃及王国 B. 古印度王国 C. 古巴比伦王国 D. 古代中国
16. 据记载,15、16世纪之交,英国有个富裕农民承租他人土地从事生产,夫妇俩和6个受雇农业工人一起参加劳动,农耕之余他们还要放牧100头绵羊和管理30头奶牛,收益不菲。这反映出英国( )
A. 出现了手工工场 B.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C. 出现了租地农场 D. 棉纺织业日益兴盛
17. 罗马法学家拉贝奥曾解释“关于用水的令状”:如果某人从你的土地上引水,并污染、损害、破坏水质或使水质恶化,你可禁止他的此等行为,此后该解释进一步扩张为危害水道之清洁的任何人。请你给这一现象树立一句口号( )
A. 拒绝浪费人人有责 B. 遵纪守法人人有责 C.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D.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18.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根据宣告的内容,下列属于“联合”的事件有( )
①雅尔塔会议 ②诺曼底登陆 ③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9. 2023年12月联合国通过第2720号决议,要求“立即、安全和不受阻碍地向整个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平民直接提供大规模人道主义援助”,并“为持续停止敌对行动创造条件”。材料表明联合国的宗旨( )
A. 促进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 B.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 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 D. 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
20. 三星堆和金沙古蜀文明全球巡展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展览以来自这两大古蜀遗址出土文物的3D打印文物复制品、VR作品、全景式多媒体影像等呈现方式,让法国观众身临其境地了解灿烂辉煌的古蜀文明。据此可知,信息技术( )
A. 促进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B. 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C. 改善人们交通出行的方式 D. 产业升级的速度快速发展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 陶瓷是中国人民的独特创造,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着中国优秀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史料有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类型。据此,指出“唐三彩”史料类型。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唐朝历史的什么内容?
材料二:《陶记》记载南宋时期一地有300多处瓷窑,所制瓷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之后,来自四方的工匠博采众长,创造出青白瓷等新品种。,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后来,此地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2)《陶记》描述的此地在哪里并分析此地发展成著名的瓷都的原因。
(3)我国传统优秀文明种类丰富多样,请结合所学知识为我国古代优秀文明绘制一张简易的思维导图。(至少绘制四个方面)。
22. 时空观念是指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事件,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中外时间线索图,请你在图中增添一场重要会议。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3.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与人类文明相生相伴。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亚洲西部,有两条大河,东边的叫底格里斯河,西边的叫幼发拉底河……泛滥的洪水退去之后,留下了大量的淤泥,使两河地区的土地变得非常肥沃……所以庄稼年年丰收,农业非常发达。
——烟波《世界上下五千年》
(1)根据材料一试分析此地区农业发达的原因?
材料二:巴拿马运河
1903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美巴条约》,由美国开凿并控制运河。1914年,运河竣工并通航,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缩短了5000~10000公里。
20世纪60~70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主权。
(2)结合材料二,简要叙述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历程。
材料三:泰晤士河被英国人民习惯性的称之为“老父亲泰晤士”……“泰晤士河里的每一滴清水都包含着历史”。但是好景不长,也就是这条曾经最让英国人自豪的河流后来却遭到了最严重的污染。……但在治理多年之后,大自然展现出了巨大的恢复能力……泰晤士河的治理是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河流污染治理的经典案例。
机器时代的“享受”
——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河流的感悟?
24. 红色江西,精神感人;万里长征,始于瑞金;南昌起义,铸就军魂;井冈精神,代代传承。绿色江西,景色迷人,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九年级某班同学在假期参加了“红色研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下面是各站不同情况,请你参与完成。
第一站【红色地标我打卡】
(1)以下是小唐同学未完成的游览记录,请你帮他完成。
浏览地1:井冈山
所在地址: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
浏览价值:
浏览地2:叶坪
所在地址:江西省瑞金市叶坪
浏览价值:
第二站【情景再现新军队】
材料二:“那一年夜幕下第一声枪响,让人们记住了我生长的地方。惊醒腾王,惊动了赣江,先辈们冲过了大街小巷,这是英雄集合的地方,点燃了新中国万丈光芒,喊出八月一,就喊出我故乡。”
——江西歌谣
《石破天惊》的雕塑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意义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坚强部队的名称是什么?
第三站【江西画卷展未来】
材料三:新中国至今,江西取得的巨大成就
1980年 九江港成为国家一类外贸港口,建设区域航运中心
1996年 京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
2009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复
2016年 江西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田
2016年 国家级新区——江西赣江新区正式挂牌
2017年 江西省井冈山最先脱贫摘帽
2018年 首届世界VR产业大会在南昌召开
2020年 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
(3)结合材料三并分析取得这些发展成就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4)综合以上材料,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青年,作为新时代的江西青少年,你如何为江西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吉安吉安县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河南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仰韶文化生活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据题干“用于研究仰韶文化生活”和所学知识可知,可用于研究仰韶文化生活的是牙雕蚕,考古学家在山西、河南的仰韶文化遗址中相继发现了蚕茧、丝织品残片,以及骨雕、牙雕或石雕的蚕蛹、蚕形象进物,表明仰韶先民已经能够养蚕缫丝,制作丝织品。丝织品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A项正确;干栏式房屋主要是河姆渡文化的典型建筑形式。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与仰韶文化所处地域和文化特征不符,排除B项;彩绘龙纹陶盘属于陶寺文化的代表性器物。陶寺文化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晚期的一支重要文化,其年代比仰韶文化稍晚,在文化内涵和特征上与仰韶文化有差异,不能用于研究仰韶文化生活,排除C项;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属于青铜时代的典型器物,商代距离仰韶文化时期时间跨度大,不能用于研究仰韶文化生活,排除D项。
2. 2025年正是乙巳年,首先它的造型参考了甲骨文中的“巳”字,寓意万物生生不息。对甲骨文理解正确的是( )
A.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 完整记录中华古老文明的起源
C. 我国已发现古文字中最早成熟文字 D. 使中华文明诞生时间大大提前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已经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C项正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排除A项;甲骨文记录商朝时期的历史,“完整记录中华古老文明的起源”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在商朝之前已经考古证实文明诞生,排除D项。故选C项。
3. 下表知识卡片中描述的战役取胜一方是( )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与东晋 相关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影响: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A. 西晋 B. 东晋 C. 前秦 D. 北魏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383年,前秦与东晋在淝水决战,东晋以少胜多,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割据状态,且与淝水之战相关的成语有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B项正确;西晋在316年灭亡,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前秦是失败的一方,不是取胜的,排除C项;北魏建立时间是38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 梁启超认为:“自此法(科举考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这表明科举制( )
A.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B. 促进了民间教育发展
C. 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D. 禁锢了学术思想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自此法(科举考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强调的是科举考试对于整个社会的求学氛围的营造,A项正确;促进民间教育的发展也是科举考试的作用之一,但是材料中并未提到,排除B项;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是科举考试的作用之一,但是材料中并未提到,排除C项;禁锢了学术思想的发展,这强调的是科举考试的弊端,主要在科举制度后期凸显出来,材料并未提到,排除D项。
5. 下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对外贸易的繁荣 C. 民族文化的交融 D. 农牧文化的交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可知,辽是少数民族契丹建立的政权,它的茶具与烹茶程序有汉族政权唐宋茶法的影响,这体现出民族文化的交融,C项正确;茶具与烹茶体现的是生活习惯,并非是贸易兴盛的表现,不能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民族文化的交融,不是与外国进行的往来,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B项;茶具与烹茶体现的是生活习惯,体现不出农业生产对游牧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6. 下列作品能够体现北宋书画创作成就斐然的有(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能够体现北宋书画创作成就斐然的作品是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徽宗时期)的风俗画长卷,以散点透视描绘汴京市井生活,是北宋市民文化与写实绘画的典范,直接体现北宋书画成就,D项正确;《送子天王图》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盛唐)的作品,以佛教题材为主,体现唐代宗教绘画的本土化风格,与北宋无关,排除A项;《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题材源自曹植文学作品,核心体现魏晋文人画 “传神写照” 的美学,非北宋原创成就,排除B项;《颜氏家庙碑》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中唐)的楷书碑刻,属于唐代书法巅峰之作,与北宋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材料表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 开辟市场 C. 加强对少数民族的交往 D. 宣扬国威
【答案】D
【解析】据材料“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可知,“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直接体现了通过外交活动展示明朝国力和皇权的目的,反映了其宣扬国威的目的,D项正确;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明代郑和下西洋无关,排除A项;虽然郑和船队有贸易活动,但材料未提及经济目的,核心是 “宣示德威”,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的对象是海外国家(如爪哇、印度、非洲),并非中国境内少数民族,排除C项。故选D项。
8. 数轴上学历史,“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由此,他们绘制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下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的历史事件( )
A. 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答案】A
【解析】根据“《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段对应1840年,这一年发生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下降”,B段对应1900年,这一年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降到谷底”,因此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的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是1856—1860年,与图示B段对应不一致,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年,与A段对应不一致,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1864年,与A段开始1840年不符,排除D项。
9. “中国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逐渐病入膏肓。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名医”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他们觉得用“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思想疗法”来形容这一场场“救治行动”非常恰当”材料中“猛药重治”中的指导思想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三民主义 C. 新三民主义 D. 维新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思想疗法”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孙中山主张新三民主义,排除C项;维新思想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
10. 1861年3月6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香港卖奇珍,北京战利品令人炫目》的报道,该报道指出:“香港天天转运着英法两国的部队、军粮和其他军用物资。这些从北京回来的部队,尤其是法国远征军,无不满载着抢回来的赃物返回欧洲。”该报道从侧面印证了( )
A. 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 B. 八国联军在北京城肆意抢掠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大肆抢劫 D. 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答案】C
【解析】据材料“这些从北京回来的部队,尤其是法国远征军,无不满载着抢回来的赃物返回欧洲”可知,1860 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并大肆抢劫,1861 年报道中从北京回来的英法军队满载赃物返回欧洲,侧面印证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大肆抢劫这一史实,C项正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在 1840 年,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 1900 - 1901 年,时间与材料中 1861 年不匹配,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提及英法两国从北京运回赃物,未涉及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在某连环画中的一页,描绘了这样一段话:“按照原定计划,消灭了伪区队,部队准备打大虎山,歼灭武孝网这股伪军。夜里江志海聚精会神地学习毛主席《论持久战》中的教导“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材料中江志海同志属于( )
A. 国民革命军 B. 工农红军 C. 解放军 D. 八路军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消灭了伪区队,部队准备打大虎山,歼灭武孝网这股伪军。夜里江志海聚精会神地学习毛主席《论持久战》中的教导‘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即“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伪军”指抗日战争时期为日军效力的汉奸部队,《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而“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武装力量。因此,江志海同志最可能属于八路军,D项正确;国民革命军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虽属抗日力量,但不会重点学习毛泽东著作,排除A项;工农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番号,1937年抗战爆发后已改编为八路军,排除B项;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番号,排除C项。故选D项。
12. 2025年“两会”中提到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等关键词。某同学收到一份“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的信:1952年的《姚湾乡颁发土地证的工作报告》记载:“十里铺农民领证时主动向毛主席像鞠躬,贫农方桂文说:‘大红契到手,土地到家,真翻了身’。”针对卡片中“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党和国家在农村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施土地革命 B.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制 C. 实施土地改革 D. 实施农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C
【解析】据题干“1952年”“大红契到手,土地到家,真翻了身”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主人,C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一般指1927年8月—1937年7月这一时间段,排除A项;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制,排除B项;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农业生产合作社,排除D项。故选C项。
13. 歌曲《2035去台湾》被广泛传唱:“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还有那脚印两对半……坐上那动车去北京,日夜思念啊在心中,去看看那天安门上太阳升,还有那雄伟的万里长城……”简单亲切的歌词表明了( )
A. 两岸同袍一家亲的心愿 B. 台湾旅游值得你拥有
C. 团结与互助的民族关系 D. 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
【答案】A
【解析】据题干“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坐上那动车去北京,日夜思念啊在心中”可知,歌曲《2035 去台湾》表达了两岸同胞渴望便捷往来、紧密相连的心情,体现了两岸同胞一家亲的心愿 ,A项正确;歌曲主要体现了两岸同袍一家亲的心愿,不仅只是强调台湾旅游,过于片面,排除B项;团结与互助的民族关系通常强调的是我国各民族之间,并非两岸关系这一范畴,排除C项;对外开放是针对国际间经济、文化等交流合作,和两岸关系没有关联,排除D项。
14.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陆续收复了超过40个南沙高礁,包括安达礁、半路礁、仙宾礁等。同时我国在南沙群岛建设了多个基地和设施,为军民提供便利。假如我们研究“中国海军发展史”,以下素材中最具有参考价值的是( )
A. 电影《辽宁舰》 B. 《中国海军史事编年》
C. “福建舰”模型 D. 《中国海军》文学作品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研究‘中国海军发展史’”可知,《中国近代海军史事编年》是编年体史事汇编,是研究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最有价值的文献史料,B项正确;电影属于影视资料、报告文学作品是艺术创作,都是对历史的再加工,不属于原始史料,因此电影《辽宁舰》、《中国海军》文学作品都不属于研究中国海军发展史最具有参考价值的素材,排除AD项;辽宁号军舰模型属于后期制作,再逼真也不属于研究海军的原始史料,且模型不属于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排除C项。故选B项。
15. 李老师上课的时候用了下面这幅图。与这幅图相对应的国家是( )
A. 古埃及王国 B. 古印度王国 C. 古巴比伦王国 D. 古代中国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汛期”“枯水期”“泛滥季”对应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河流是尼罗河。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A项正确;古印度王国诞生于恒河流域,题干规律与恒河无关,排除B项;古巴比伦王国诞生于西亚两河流域,题干规律与两河流域无关,排除C项。古代中国诞生于黄河、长江流域,题干所述河流不是黄河,排除D项。
16. 据记载,15、16世纪之交,英国有个富裕农民承租他人土地从事生产,夫妇俩和6个受雇的农业工人一起参加劳动,农耕之余他们还要放牧100头绵羊和管理30头奶牛,收益不菲。这反映出英国( )
A. 出现了手工工场 B.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C. 出现了租地农场 D. 棉纺织业日益兴盛
【答案】C
【解析】据题干“15、16世纪之交,英国有个富裕农民承租他人土地从事生产夫妇俩和6个受雇的农业工人一起参加劳动”和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 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C项正确;题干中提到的是“富裕农民”和“农业工人”,与手工工场无关,排除A项;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材料中虽然提到了“农耕之余他们还要放牧100头绵羊”,但没有说绵羊的用途,不能直接反映“棉纺织业日益兴盛”,排除D项。故选C项。
17. 罗马法学家拉贝奥曾解释“关于用水令状”:如果某人从你的土地上引水,并污染、损害、破坏水质或使水质恶化,你可禁止他的此等行为,此后该解释进一步扩张为危害水道之清洁的任何人。请你给这一现象树立一句口号( )
A. 拒绝浪费人人有责 B. 遵纪守法人人有责 C.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D.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罗马法学家拉贝奥的解释主要关注的是对水质的保护,防止水被污染、损害或恶化,并扩展到保护水道的清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直接对应水质保护和清洁水道的法律精神,C项正确; 题干未提及浪费水资源的问题,材料是水污染问题,排除A项;虽然法律是背景,但题干核心是环境保护,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节水问题,材料是水污染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18.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根据宣告的内容,下列属于“联合”的事件有( )
①雅尔塔会议 ②诺曼底登陆 ③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雅尔塔会议 是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的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协调反法西斯盟国的作战行动,确保早日打败法西斯,建立联合国等 ,与材料中的“联合”相符合,①正确;诺曼底登陆发生于1944年,是 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作战 ,其协同作战模式(如海陆空一体化)成为现代军事教科书经典案例,同时标志着盟军从防御转为全面反攻,是“联合”的反映,②正确;雅尔塔会议后,苏联出兵东北,是反法西斯国家联合作战的典型,③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年到1943年,苏联红军顽强抵抗,取得了胜利,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不能体现“联合”,排除④。因此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9. 2023年12月联合国通过第2720号决议,要求“立即、安全和不受阻碍地向整个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平民直接提供大规模人道主义援助”,并“为持续停止敌对行动创造条件”。材料表明联合国的宗旨( )
A. 促进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 B.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 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 D. 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为持续停止敌对行动创造条件”和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成立的重要宗旨之一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在巴以冲突局势下,要求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能缓解冲突给平民带来的伤害,为停止敌对行动创造条件更是直接指向维护和平,这一决议内容充分体现了联合国在践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宗旨,B项正确;联合国核心是围绕和平与安全问题,而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强调的是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等形成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排除D项。故选B项。
20. 三星堆和金沙古蜀文明全球巡展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展览以来自这两大古蜀遗址出土文物的3D打印文物复制品、VR作品、全景式多媒体影像等呈现方式,让法国观众身临其境地了解灿烂辉煌的古蜀文明。据此可知,信息技术( )
A. 促进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B. 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C. 改善人们交通出行的方式 D. 产业升级的速度快速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由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组成的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时代。题干中“展览以来自这两大古蜀遗址出土文物的3D打印文物复制品、VR作品、全景式多媒体影像等呈现方式,让法国观众身临其境地了解灿烂辉煌的古蜀文明”主要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创新,说明科技创新改变人们生活,B项正确;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数字技术的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没有体现推动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内容强调3D打印等技术手段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与交通设施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强调3D打印等技术手段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促成产业升级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 故选B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 陶瓷是中国人民的独特创造,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着中国优秀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史料有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类型。据此,指出“唐三彩”的史料类型。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唐朝历史的什么内容?
材料二:《陶记》记载南宋时期一地有300多处瓷窑,所制瓷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之后,来自四方的工匠博采众长,创造出青白瓷等新品种。,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后来,此地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2)《陶记》描述的此地在哪里并分析此地发展成著名的瓷都的原因。
(3)我国传统优秀文明种类丰富多样,请结合所学知识为我国古代优秀文明绘制一张简易的思维导图。(至少绘制四个方面)。
【答案】(1)类型:实物史料。内容:发达的陶瓷业;发达的手工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地点:景德镇。原因:瓷窑众多;能工巧匠汇聚;博采众长;品种创新;瓷器精美;(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中国古代优秀的绘画》或《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思维导图如下)
22. 时空观念是指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事件,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中外时间线索图,请你在图中增添一场重要会议。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1943年开罗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等等(在1919—1978年间召开的重大会议即可)
(2)示例1:
观点:综合国力是决定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根本因素。选择的史事:巴黎和会、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提出的要求置若罔闻,导致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上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综合国力增强,积极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中国外交事业新局面的出现。
综上所述,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综合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外交的成败。
示例2:
观点:国际会议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化
选择的史事: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
论述:1919年1~6月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会议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形成凡尔赛体系。1921-1922年为了调整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华盛顿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之后签订《九国公约》,形成华盛顿体系。在这两次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格局得以重建,这一格局称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召开了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之后形成了新的国际格局一一两极格局。
综上所述,国际会议使世界国际格局的不断变化。
其他参考观点:①重要会议促进中国共产党的成长②国家利益是影响国与国之间外交关系的主要因素。③国际环境的变化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
23.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与人类文明相生相伴。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亚洲西部,有两条大河,东边的叫底格里斯河,西边的叫幼发拉底河……泛滥的洪水退去之后,留下了大量的淤泥,使两河地区的土地变得非常肥沃……所以庄稼年年丰收,农业非常发达。
——烟波《世界上下五千年》
(1)根据材料一试分析此地区农业发达的原因?
材料二:巴拿马运河
1903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美巴条约》,由美国开凿并控制运河。1914年,运河竣工并通航,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缩短了5000~10000公里。
20世纪60~70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主权。
(2)结合材料二,简要叙述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历程。
材料三:泰晤士河被英国人民习惯性的称之为“老父亲泰晤士”……“泰晤士河里的每一滴清水都包含着历史”。但是好景不长,也就是这条曾经最让英国人自豪的河流后来却遭到了最严重的污染。……但在治理多年之后,大自然展现出了巨大的恢复能力……泰晤士河的治理是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河流污染治理的经典案例。
机器时代的“享受”
——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河流的感悟?
【答案】(1)原因: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答出其中两点或意思相近即可。)
(2)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主权,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1999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3)表现:河流、空气污染严重。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煤炭的大量使用;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等。(答出其中两点或意思相近即可。)
(4)感悟: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与人类文明相生相伴;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答出其中一点即可,意思接近言之有理即可)
24. 红色江西,精神感人;万里长征,始于瑞金;南昌起义,铸就军魂;井冈精神,代代传承。绿色江西,景色迷人,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九年级某班同学在假期参加了“红色研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下面是各站不同情况,请你参与完成。
第一站【红色地标我打卡】
(1)以下是小唐同学未完成的游览记录,请你帮他完成。
浏览地1:井冈山
所在地址: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
浏览价值:
浏览地2:叶坪
所在地址:江西省瑞金市叶坪
浏览价值:
第二站【情景再现新军队】
材料二:“那一年夜幕下第一声枪响,让人们记住了我生长的地方。惊醒腾王,惊动了赣江,先辈们冲过了大街小巷,这是英雄集合的地方,点燃了新中国万丈光芒,喊出八月一,就喊出我故乡。”
——江西歌谣
《石破天惊》的雕塑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意义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坚强部队的名称是什么?
第三站【江西画卷展未来】
材料三:新中国至今,江西取得的巨大成就
1980年 九江港成为国家一类外贸港口,建设区域航运中心
1996年 京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
2009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复
2016年 江西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田
2016年 国家级新区——江西赣江新区正式挂牌
2017年 江西省井冈山最先脱贫摘帽
2018年 首届世界VR产业大会在南昌召开
2020年 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
(3)结合材料三并分析取得这些发展成就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4)综合以上材料,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青年,作为新时代的江西青少年,你如何为江西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答案】(1)所在地址: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
浏览价值: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军队与毛泽东率领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增强了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的力量,开创了革命根据地的崭新局面,铸就了井冈山精神。
所在地址:江西省瑞金市叶坪
浏览价值: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该旧址见证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瑞金也被称为共和国摇篮。
(2)事件: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军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原因: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科技创新的推动;政府的有力支持;文化底蕴的支撑;优越的地理位置。
(4)做法:我们青年(赣鄱儿女)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江西崛起做贡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