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这首诗歌,了解惠特曼这位世界级诗歌大师,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尝试运用几种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学习基础较弱,但思维活跃、敢于质疑。这些是与往届学生不同的明显特点。优势:求知欲强,创造力强,敢于质疑、挑战老师,表现欲强、思维能力强,部分学生自我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强。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关键词句,结合诗人的经历、背景、创作风格等,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描写对象——“橡树”寄托的情感与表达的内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1855年,美国一个极其平凡的年轻人,自费印发了一本薄薄的诗集,却激起了轩然大波。 当时一些保守人士极尽非难与诋毁。甚至当时文坛领袖惠蒂埃将它扔进了火炉。幸好文坛泰斗爱默生、梭罗大为赞赏,视为奇绝,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最终成为享誉世界、声震寰宇的大诗人。他就是19世纪美国民主主义诗人——瓦尔特·惠特曼。他那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集就是《草叶集》。
活动2【活动】走近惠特曼(多媒体——照片及文字介绍)
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2),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民主主义诗人。他是个木匠的儿子,自幼参加各种劳动,读过几年小学。后来他又当过乡村教师、记者、木工、建筑师和政府的职员。他与下层人民群众有着长期、广泛的接触,富有民主思想。在南北战争中,他站在北方先进的资产阶级一边,反对南方的奴隶制。
1845年回到布鲁克林定居,他常常穿着长外套,戴着高帽子,挎着手杖出没于上流社会。他天性散漫,感情丰富,坦率真实,却为传统礼节所不容。他生性叛逆,自称是极端分子中的极端分子。惠特曼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写作自由体的诗歌。1855年他自费印行了《草叶集》第一版。这个薄薄的诗集可以说是美国诗歌的大胆革新,非但未能引起文学界充分的注意,甚至遭到劈头盖脸的批评。只有当时的大诗人爱默生肯定了这本不同凡响的诗集,赞扬了它新颖的思想、朴实的语言、大胆的创造。此后,《草叶集》每出一版,就增加新的篇章,到1882年,已经是收有372首诗的巨著了。惠特曼以主人翁的姿态,以高亢的声调,表现着开拓者的豪放气魄,歌颂了他先进的国家、普通的人民群众、富于民主和自由传统的民族精神。可以说,“草叶”是象征人民的,惠特曼以此赢得了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今天我们通过一株橡树,进一步了解惠特曼以及他的不朽诗作——《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板书诗题。)
活动3【活动】朗读并鉴赏
1.教师范读。学生不看教材,听读诗歌。提问: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橡树,如此吸引桀骜不驯的惠特曼?最好能用你听到的诗歌中的词语。孤独(诗中反复出现) 快乐 粗壮 挺拔(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不作评价)。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要求:至少朗读三遍,并在书中画出描写概括橡树特点的词语。)3.学生齐读,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注意诗人反复强调的词句:孤独——“没有一个同伴”“独自生长”“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一个情人”;快乐——这么多“快乐”的叶子;粗壮、刚直、雄健等。4.惠特曼热爱自然,那么面对自然界万物生灵,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株“孤独”的橡树呢? (再读课文。)抓住关键诗句:“令我想到我自己”“是一种奇异的标志”“使我想到了男性的爱”等。更重要的是两处“我却不能”,重复强调,体现诗人钦羡之意。我们可以感悟到什么?(可以运用“知人论世”法来鉴赏,即结合诗人的经历与写作背景,学生可以自由畅谈自己的理解,但要注意结合文本,不可凭空杜撰。)解读:这株高大奇异的活橡树,一个昂然屹立的刚健而孤独的形象,正是诗人在追求理想的漫漫征途中所产生的孤独与忧闷的象征。而面对开拓中的孤独前行,乐观的“橡树精神”正是作者的理想。5.体会惠特曼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活动4【活动】译文比较
与飞白的翻译作比较,通过比较译文,提高语言的准确表述能力,进一步理解惠特曼的思想与诗作手法。我在路易斯安那看见一棵栎树正在生长我在路易斯安那看见一棵栎树正在生长,他独自屹立着,树枝上垂着苔藓,没有任何伴侣,它在那儿长着,迸发出暗绿色的欢乐的树叶,它的气度,粗鲁,刚直,健壮,使我联想起自己,但我惊讶于它如何能孤独屹立附近没有一个朋友而仍能迸发出欢乐的树叶,因为我明知我做不到,于是我折下一根小枝上面带有若干叶子,并给它缠上一点苔藓,带走了它,插在我房间里在我的眼界内,我对我亲爱的朋友们的思念并不需要提醒,(因为我相信近来我对他们的思念压倒了一切,)但这树枝对我仍然是一个奇妙的象征,它使我想到男子气概的爱;尽管啊,尽管这棵栎树在路易斯安那孤独屹立在一片辽阔中闪烁发光,附近没有一个朋友一个情侣而一辈子不停地迸发出欢乐的树叶,而我明知我做不到。思考:你觉得哪个翻译更好,或某一句的译文哪个更好?(好的标准:语言准确、生动;符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交流。如: 活着的橡树——栎树 男性的爱——男子气概的爱
活动5【活动】结语
在欣赏这首诗歌时,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技巧?(知人论世法、意象法、关键词句法……)诗人惠特曼被称为现代美国诗歌之父,开创了一代诗风。仅仅一首诗,一节课,是不足以感知他的诗歌魅力的。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阅读他的《草叶集》,去感受他的博大胸襟,感受他的豪放洒脱。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件14张PPT。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惠特曼走 近 作 者沃尔特·惠特曼
(1819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他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民主主义诗人、人文主义者,其代表作品是诗集《草叶集》。 他是个木匠的儿子,自幼参加各种劳动,读过几年小学。后来他又当过乡村教师、记者、木工、建筑师和政府的职员。他与下层人民群众有着长期、广泛的接触,富有民主思想。在南北战争中,他站在北方先进的资产阶级一边,反对南方的奴隶制。 1845年回到布鲁克林定居,他常常穿着长外套,戴着高帽子,挎着手杖出没于上流社会。他天性散漫,感情丰富,坦率真实,却为传统礼节所不容。他生性叛逆,自称是极端分子中的极端分子。 惠特曼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写作自由体的诗歌。1855年他自费印行了《草叶集》第一版。这个薄薄的诗集可以说是美国诗歌的大胆革新,非但未能引起文学界充分的注意,甚至遭到劈头盖脸的批评。只有当时的大诗人爱默生肯定了这本不同凡响的诗集,赞扬了它新颖的思想、朴实的语言、大胆的创造。此后,《草叶集》每出一版,就增加新的篇章,到1882年,已经是收有372首诗的巨著了。 惠特曼以主人翁的姿态,以高亢的声调,表现着开拓者的豪放气魄,歌颂了他先进的国家、普通的人民群众、富于民主和自由传统的民族精神。可以说,“草叶”是象征人民的,惠特曼以此赢得了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
朗读全诗,注意感情和停顿 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
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惠特曼)
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它/孤独地/站立着,有些青苔/从树枝上/垂下来;
那里/没有一个/同伴,它/独自/生长着,
发出许多/苍绿黝碧的/快乐的/叶子,
而且,它的样子,粗壮、刚直、雄健,
令我/想到/我自己;
我/惊奇着,它/孤独地/站立在/那里,
附近/没有/它的朋友,
如何/能发出/这么多/快乐的/叶子,
——因为/我知道/这/在我/却不可能;
我/摘下了/一个小枝,上面/带着一些叶子,
而且/缠着少许的/青苔,我/将它带回来,
供在/我的屋子里,经常/看它,
我/并不需要/借它/来使我想起/我自己亲爱的/朋友们,
(因为我相信/最近/我是经常/想到他们的,)
然而/它对我/终是一种/奇异的标志
——它使我/想到了/男性的爱;
尽管如此,这/路易斯安那的/活着的橡树/依然/孤独地/生长在/那广阔的/平地上,
附近/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一个情人,
一生中/却发出/这么多的/快乐的/叶子,
这/我十分知道/在我/却不可能。: 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橡树,如此吸引惠特曼?
请根据第一印象,按照“这是一株( )的橡树”的形式说一句话。初步感知1、令诗人感到惊奇的是什么?这有什么含义吗?品读赏析2、诗人为什么要从这样"一株活着的橡树"上"摘下了一小枝"带回来供在屋子里?4、寻美:欣赏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说说原因。3、惠特曼热爱自然,那么面对自然界万物生灵,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株“孤独”的橡树呢?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拓展欣赏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请任意选取一种意象,来表达某种品质或情感,如:坚强、乐观、自信、执着;亲情、友情、爱情……牛刀小试:我也来写诗 兰
在深谷里,有一株兰花,
虽然寂寞,却并不惆怅。
风来了,
她舒展着翠绿的叶子展示执着;
雨来了,
她挺立起并不强壮的身躯诠释坚强……
因为,她深深懂得:
生命的全部意义,
就在于 努力绽放……作业背诵惠特曼《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请任意选取一种意象,来表达某种品质或情感,如:坚强、乐观、自信、执着;亲情、友情、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