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2.赏析诗歌,小组讨论,体会这一“母亲”内心情感的起伏。
3.学习叶赛宁的“大爱”精神。环保,从心开始。
2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班级,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且良莠不齐,大多数学习没有主动性,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精心设计问题,唤起学生的质疑欲望。
3重点难点
体会母狗内心情感的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4教学过程
(一)定项示标: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禁止非法猎杀野生动物”。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生:“母爱的伟大”。师:“伟大的母爱不是人类所独有的!如果调换一下呢,视频中的母亲如果是一只动物,它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崽而遭到了人类的猎杀,你还会不会为之动容了呢?”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来结识一位动物母亲。
(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
2.体会这一“母亲”内心情感的起伏。
3.环保,从心开始。
二.自学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纠正字音,感受每节诗歌的情感基调。
2.学生自由读。概括诗歌故事内容。(得子、失子、思子)
三.自学督查。
学生自学,教师监督,并检查自学情况。
四.导学释疑,合作探究。
第一节:
1.“在草席上闪着金光的地方”,诗人为什么这么描述?
2.小狗崽可爱吗?在哪体现出来的?
3.狗妈妈是怎么对待她的这七个小宝贝的?营造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本节情感基调:得子之喜。
第二节:
1.主人的“愁眉不展”体现出了什么?“一股脑”有说明了什么?
2.看到小宝贝们被带走,狗妈妈有什么反应?心情应该如何?
3.“而那没有结冻的水面,长久的,长久的颤动”说明了什么?展开合理想象,试想一下狗妈妈看到幼仔们在水中挣扎,会有什么心情?
4.情感基调:失子之痛。
第三节:
1.狗妈妈失魂落魄的往回走时,情感状态有哪些细微的变化?
2.人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位痛彻心扉的母亲的?
3.结尾处有一处比喻句。本体?喻体?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什么?
4.展开合理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把这哀伤的画面唯美的呈现出来。
主题:
本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狗妈妈怀有怎样的情感?(爱,同情)从而能体现出作者对动物,对大自然持有怎样的态度?(爱)
五.自主测评。
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母狗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读出母狗的哀伤。
课件14张PPT。 叶赛宁
狗的歌禁止非法猎杀得子之 :1.“清晨,在黑麦秆搭的狗窝里,在草席上闪着金光的地方”,诗人为什么这么描述狗崽出生的地方?
2.狗崽可爱吗?在哪里体现出来的?
3.狗妈妈是怎么对待她的这七个小宝贝的?营造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喜失子之 :1.主人的“愁眉不展”体现出了什么?“一股脑”又说明了什么?
2.看到小宝贝们被带走,狗妈妈有什么反应?心情应该如何?
3.“而那没有结冻的水面,长久的,长久的颤动”说明了什么?展开合理想象,试想一下狗妈妈看到眼前的情景,心情又会如何?痛思子之 :1.狗妈妈失魂落魄的往回走时,情感状态有哪些细微的变化?
2.人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位痛彻心扉的母亲的?
3.结尾用了比喻句,本体?喻体?细心地同学能发现什么?
4.展开合理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把这哀伤的画面唯美的呈现出来。
哀主题:
本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狗妈妈怀有怎样的情感?从而能体现出作者对动物,对大自然持有怎样的态度?作者简介: 叶赛宁,俄罗斯抒情诗人,生于
农民家庭,以描写农村自然景色著称。
叶赛宁强调“世界里一切存在物的平
等”,爱花草树木,视动物为朋友,
爱自然界的一切。具有崇高的人道主
义精神。
代表作品:《白桦》《狐狸》《母牛》
叶赛宁与其说是一个人,倒不如说是自然界特意为了诗歌,为了表达无尽的田野的悲哀,表达对一切生物的爱和怜悯而创造出来的器官。
——高尔基
沉默的尖叫检测:
有感情朗读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