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来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易灭亡的道理。
2学情分析
本文是文言文中的经典议论文,且部分语句比较晦涩,学生首次接触此类文章,对文体理解上必然存在困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适当引导,把重点放在“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把握主旨”上,文体解读上可简单带过。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文章中用于叙述和议论的排比句式,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灭亡的道理。
难点:了解孟子的雄辩、善辩的风格,学习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写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原是鹿与狼共存的,为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走了狼。不料,在“和平安宁”环境中的鹿,优哉游哉,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不久便有许多鹿病死了。人们只得再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就到孟子的文章中寻找答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2【活动】新课
分析课文:
组织同学们讨论文章主要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是如何论证?
(1)列举六位名人事例说明什么道理?
(2)一个人要想有一番作为,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哪些方面的磨练?有什么益处?
(3)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什么?
(4)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治理国家的论断是什么?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需具备哪些条
件?
3、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活动3【练习】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篇文章以后,请你结合日常积累,说一说能够体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的诗文
名句、精彩故事等。
2、讨论:老鹰的幼雏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赶出家门,独立成长,你觉得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活动4【作业】作业
1、.学习了本篇文章以后,请你收集更多的能够体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的诗文名句、精彩
故事等。
2、阅读《孟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