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13.2.1 定义与命题
副标题:明确概念内涵,把握命题特征
姓名:[教师姓名]
日期:[授课日期]
幻灯片 2:情境引入与学习目标
情境引入:在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概念,比如 “三角形”“平行线” 等,这些概念都有明确的含义。同时,我们也会对事物做出判断,比如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对顶角相等”。这些描述概念的语句和判断事物的语句在数学中有着特殊的名称和意义,本节课将学习定义与命题的相关知识。
学习目标:
理解定义的概念,能说出一些常见数学概念的定义。
掌握命题的概念,能区分命题与非命题。
明确命题的组成,能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学会判断命题的真假,并能举例说明假命题。
幻灯片 3:定义的概念
定义的含义: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
作用:定义可以明确概念的内涵,让人们在交流和推理过程中对同一个概念有一致的理解,避免歧义。
数学中的定义举例: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是 “平行线” 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是 “三角形” 的定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是 “方程” 的定义。
特点:定义通常包含 “叫做”“是” 等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明确概念的本质属性。
注意事项:定义必须准确、简洁,能清晰地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避免使用模糊或有歧义的语言。
幻灯片 4:命题的概念
命题的含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特征:命题是一个陈述句,且对事情作出了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命题的识别:
是陈述句,不是疑问句、祈使句或感叹句。
对事情作出了判断(肯定或否定)。
命题举例:
“对顶角相等” 是命题(对 “对顶角” 的关系作出了肯定判断)。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是命题(对三角形内角和作出了肯定判断)。
“同位角不相等” 是命题(对同位角的关系作出了否定判断)。
非命题举例:
“你喜欢数学吗?”(疑问句,未作出判断)。
“请画出一条直线”(祈使句,未作出判断)。
“多么美丽的图形啊!”(感叹句,未作出判断)。
幻灯片 5:命题的组成
组成部分:命题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条件:命题中已知的事项,通常用 “如果” 引出。
结论: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通常用 “那么” 引出。
形式转化:很多命题可以改写成 “如果…… 那么……” 的形式,改写后更易区分条件和结论。
原命题:“对顶角相等”。
改写:“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其中 “两个角是对顶角” 是条件,“这两个角相等” 是结论。
原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改写:“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其中 “同位角相等” 是条件,“两直线平行” 是结论。
注意事项:有些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明显,需要仔细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找出条件和结论。
原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
改写:“如果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条件是 “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结论是 “这两个角相等”。
幻灯片 6:命题的分类
真命题:如果条件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举例:“对顶角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假命题:如果条件成立,结论不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举例:“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反例: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但它们不是对顶角)。
“同位角相等”(反例:两条不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不相等)。
真假判断方法:
真命题:可以通过定义、公理、定理等进行证明。
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满足条件但结论不成立的例子。
幻灯片 7:命题的改写与真假判断实例
例题 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 “如果…… 那么……” 的形式,并指出条件和结论,判断真假。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改写: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
条件: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结论:它的两个锐角互余。
真假:真命题(可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
(2)同旁内角互补。
改写:如果两个角是同旁内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
条件:两个角是同旁内角;结论:这两个角互补。
真假:假命题(反例:两条不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不互补)。
例题 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若是假命题,举出反例。
(1)若 a = b,则 a = b 。
真假:真命题(根据平方的性质,相等的数平方相等)。
(2)若 a = b ,则 a = b。
真假:假命题(反例:a = 2,b = -2 时,a = b = 4,但 a ≠ b)。
幻灯片 8:定义与命题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定义是一种特殊的命题,它是对概念的严格规定,是真命题。
命题的表述往往依赖于定义,只有明确了概念的定义,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和表述命题。
区别:
定义的主要作用是明确概念的内涵,而命题的主要作用是对事情作出判断。
定义一定是真命题,而命题有真有假。
定义通常不具有 “如果…… 那么……” 的形式,而很多命题可以改写成这种形式。
幻灯片 9:常见错误分析与规避
错误类型 1:混淆命题与非命题,将疑问句、祈使句等当作命题。
规避方法:牢记命题是对事情作出判断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
错误类型 2:改写命题时,不能准确区分条件和结论,导致改写错误。
规避方法:仔细分析命题的语句结构,明确 “已知什么” 和 “推出什么”,“已知什么” 是条件,“推出什么” 是结论,改写后检查是否符合原意。
错误类型 3:判断假命题时,无法举出反例或举出的反例不恰当。
规避方法:理解反例的含义,即满足命题条件但不满足结论的例子,举反例时要确保例子的正确性和针对性。
错误类型 4:认为所有命题都必须改写成 “如果…… 那么……” 的形式,否则不是命题。
规避方法:“如果…… 那么……” 的形式只是帮助区分条件和结论的一种方式,不改写也是命题,改写的目的是更清晰地分析命题结构。
幻灯片 10: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总结:
定义是对名称和术语含义的明确规定,能明确概念内涵。
命题是对事情作出判断的陈述句,由条件和结论组成,可改写成 “如果…… 那么……” 的形式。
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真命题需证明,假命题可通过举反例说明。
定义是特殊的真命题,与命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教材对应练习题 [具体页码和题号],判断语句是否为命题,改写命题并指出条件和结论,判断命题真假。
提升作业:写出三个数学定义和三个数学命题,并说明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判断命题真假。
拓展作业:举反例说明 “所有的偶数都是 4 的倍数” 是假命题,证明 “等角的余角相等” 是真命题。
2025-2026学年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3.2.1定义与命题
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a
i
T
u
j
m
i
a
N
g
思考
观察下列语句,它们有什么特征?
①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
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连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作三角形.
③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语句吗?试着说一说.
明确所知对象的范围
揭示了对象的特征性质.
像这样能明确界定某个对象含义的语句叫做定义.
回顾
在学习“三角形中角的关系”时,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你还记得怎样得到的吗?
折叠法
剪拼法
度量法
对于上面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吗?
思考
针对前面得到的结果,有一些同学提出了以下疑问:
(1)在剪拼时,发现三个内角难以拼成一个平角,只是接近180°的某个值;
(2)度量三个角,然后相加,有的接近179°,有的接近181°,不是很准确地都得180°.
你能回答上面的问题吗?
在学习几何时,需要观察和实验,同时也需要学会推理.
思考
推理是一种思维活动.人们在思维活动中,常要对事物的情况作出种种判断.判断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例如:
(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如果∠1与∠2是对顶角,那么∠ 1= ∠ 2;
(3)1+1<2;
(4)如果一个整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能被3整除.
从上面各语句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请判断语句的正误
归纳
(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如果∠1与∠2是对顶角,那么∠ 1= ∠ 2;
(3)1+1<2;
(4)如果一个整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能被3整除.
★像这样,对某一事件作出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语句(或式子)叫做命题.
★上面判断性语句(1)(2)(4)都是正确的命题,我们称之为真命题;
★(3)是错误的命题,我们称之为假命题.
注意:①命题是表示判断的句子;
②与正误无关;
③命题有真假.
做一做
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
(1)你写完作业了吗?
(2)欢迎前来参观!
(3)以点O为圆心、3cm长为半径画弧.
没有给出判断,是个疑问句.
没有给出判断,是个感叹句.
没有给出判断,是个祈使句.
像这样对某一事件的对错没有给出任何判断就不是命题.
因此,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都不是命题.
做一做
2.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一个数是正数,那么这个数有两个平方根.
这些语句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做一做
2.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一个数是正数,那么这个数有两个平方根.
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这些语句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条件
结论
“如果……那么……”可省略不写,如:对顶角相等.
思考
把条件设为“p”,结论设为“q”,你能写出一个命题吗?
如果p,那么q
(或若p,那么q)
把条件设为“q”,结论设为“p”
如果q,那么p
(或若q,那么p)
原命题
逆命题
这样的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
原命题是真命题,那么它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吗?
思考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如果a=b,则a2=b2.
解:(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如果两个角的余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也相等.
(3)如果a2=b2 ,那么a=b.
真命题
真命题
假命题
例如:当a = –3,b = 3时,满足a2=b2 ,但是a≠b.
反例
归纳
当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讨论: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反例:符合命题条件,但不符合命题结论的例子.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需要推理论证;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典型例题
例1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与结论:
(1)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
(2)如果∠A=∠B,那么∠A的补角与∠B的补角相等.
解析:从形式上看,能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且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典型例题
例1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与结论:
(1)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
(2)如果∠A=∠B,那么∠A的补角与∠B的补角相等.
解:(1)条件: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结论:两条直线平行.
(2)条件:∠A=∠B,
结论:∠A的补角与∠B的补角相等.
典型例题
例2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所得逆命题的真假,如果是假命题,请举一个反例:
(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如果a=0,那么ab=0.
解析:逆命题就是“把原命题的条件作为结论,把原命题的结论
作为条件”进行改写.
解:(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如果ab=0,那么a=0.
例2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所得逆命题的真假,如果是假命题,请举一个反例:
(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如果a=0,那么ab=0.
真命题
假命题
反例,当a=1,b=0时,ab=0.
典型例题
抢答
随堂练习
1.把下列命题写出“如果p,那么q”的形式:
(1)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2)直线AB⊥直线CD,交点为O,有∠AOC=90°.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等角的补角相等.
解:(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
(2)如果直线AB⊥直线CD,交点为O,那么有∠AOC=90°.
(3)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4)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
抢答
随堂练习
2.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请举一个反例:
(1)若|a|=|b|,则a=b;
(2)如果ab>0,那么a,b都是正数;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同位角相等.
真命题
假命题
假命题
假命题
反例:(1)当a = –1,b = 1时,满足|a|=|b|,但是a≠b.
(2)当a = –2,b = –3时,满足ab>0,但此时a,b都是负数.
(4)如右图.
a
b
l
知识点1 定义
1.下列句子中,属于定义的是______.
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③两直线
平行,内错角相等;④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
形;⑤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重心.
④⑤
返回
知识点2 命题的判断及形式
2. 有下列语句:①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②如果两个角
的和是 ,那么这两个角互余;③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
直线;④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其中,是命题的是
( )
A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返回
3. 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内错角相等 B. 对顶角相等
C. 若,则 D. 若,则
B
返回
4. 以下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
A. 的算术平方根是2
B.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C. 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将其面积平分
D.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返回
5.请将命题“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改写成“如果……那
么……”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一个图形是三角形,那么该三角形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返回
知识点3 互逆命题与举反例
6. 对假命题“任何一个角的补角都不小于这个角”举反例,正
确的反例是( )
C
A. , 的补角 ,
B. , 的补角 ,
C. , 的补角 ,
D. 以上都不正确
返回
7.命题“如果,那么, ”的逆命题是____命题.
(填“真”或“假”)
真
返回
8.用一组,,的值说明命题“如果,那么 ”是
假命题,这组值可以是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
4
(答案不唯一)
返回
命
题
命题的概念:
真假命题:
对某一事件作出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语句(或式子)叫做命题.
判断性语句是正确的命题,我们称之为真命题;
判断性语句是错误的命题,我们称之为假命题.
互逆命题:
若原命题是“如果p,那么q”,则逆命题是“如果q,那么p”.
注:①命题是表示判断的句子;②与正误无关;③命题有真假.
注:①成对出现;②原命题是真命题,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定义的概念:
能明确界定某个对象含义的语句叫做定义.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