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1等腰三角形的边角的性质 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沪科版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15.4.1等腰三角形的边角的性质 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沪科版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1-10 05:3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15.4.1 等腰三角形的边角的性质
副标题:探究等腰三角形边与角的特殊关系
教师姓名:[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具体日期]
幻灯片 2:复习回顾与情境引入
复习回顾:前面学习了轴对称、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我们研究特殊三角形奠定了基础。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其中等腰三角形是一类特殊且重要的三角形,它具有哪些独特的边角性质呢?本节课将深入探究。
情境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等腰三角形实例,如屋顶的框架、等腰三角尺、交通标志等。提问:“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边和角之间可能存在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学习目标: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能准确识别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边角性质,包括 “等边对等角” 和 “三线合一”。
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边角性质解决角度计算和几何证明问题。
通过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体会轴对称在几何研究中的作用,培养推理能力。
幻灯片 3: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与相关概念
定义讲解: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图示说明: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ABC,标注 AB = AC(腰),BC(底边),∠A(顶角),∠B 和∠C(底角)。通过不同方向的等腰三角形示例(如顶角在上、在下),让学生熟悉各部分名称。
特殊情况:特别指出,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在后续学习中,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由等腰三角形性质推导得出。
幻灯片 4: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等边对等角
探究活动:取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 ABC(AB = AC),将其对折,使腰 AB 与 AC 重合,观察折叠后得到的图形,思考以下问题:
折叠后,顶角∠A 的两边重合,说明顶角被怎样处理了?
底角∠B 和∠C 的位置关系如何?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
折痕与底边 BC 的位置关系是什么?
实验现象:折叠后,顶角∠A 被平分,底角∠B 和∠C 重合,折痕垂直于底边 BC 且平分底边 BC。
性质总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 “等边对等角”)。即如果 AB = AC,那么∠B = ∠C。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模拟折叠过程,清晰展示底角重合的现象,强化 “等边对等角” 的直观认识。
幻灯片 5:“等边对等角” 的证明
已知与求证:
已知:在△ABC 中,AB = AC。
求证:∠B = ∠C。
证明思路:通过作辅助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或底边上的高),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底角相等。这里以作顶角平分线为例进行证明。
证明过程:作∠BAC 的平分线 AD,交 BC 于点 D。
∵AD 平分∠BAC(辅助线作法),
∴∠BAD = ∠CAD。
在△ABD 和△ACD 中,
AB = AC(已知),
∠BAD = ∠CAD(已证),
AD = AD(公共边),
∴△ABD≌△ACD(SAS)。
∴∠B = ∠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辅助线说明:强调辅助线的作用是构造全等三角形,其他两种辅助线作法(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也可证明,课后可让学生尝试。
幻灯片 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三线合一
探究延续:结合前面的折叠实验和全等证明,观察折痕 AD(顶角平分线),它同时也是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吗?
性质总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 “三线合一”)。即在△ABC 中,AB = AC,
如果 AD 是顶角平分线,那么 AD 是底边上的中线,且 AD⊥BC。
如果 AD 是底边上的中线,那么 AD 是顶角平分线,且 AD⊥BC。
如果 AD 是底边上的高,那么 AD 是顶角平分线,且 AD 是底边上的中线。
证明验证:由前面△ABD≌△ACD 可得 BD = CD(AD 是中线),∠ADB = ∠ADC = 90°(AD 是高),验证 “三线合一” 的正确性。
图示标注:在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标注出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展示它们重合的位置关系。
幻灯片 7:等腰三角形边角性质的应用(一)—— 角度计算
例题 1:在△ABC 中,AB = AC,∠A = 80°,求∠B 和∠C 的度数。
分析:根据 “等边对等角”,∠B = ∠C,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底角的度数。
解答过程:∵AB = AC(已知),
∴∠B = ∠C(等边对等角)。
∵∠A + ∠B + ∠C = 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 = 80°,
∴∠B = ∠C = (180° - 80°)÷ 2 = 50°。
变式练习:在△ABC 中,AB = AC,∠B = 50°,求∠A 的度数。(引导学生逆向运用 “等边对等角”)
幻灯片 8:等腰三角形边角性质的应用(二)—— 利用 “三线合一” 求线段长度
例题 2:如图,在△ABC 中,AB = AC,AD 是底边 BC 上的中线,若 BC = 8cm,AD = 3cm,求 AB 的长度。
分析:根据 “三线合一”,AD 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所以 AD⊥BC,BD = BC÷2 = 4cm。在 Rt△ABD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 AB 的长度。
解答过程:∵AB = AC,AD 是底边 BC 上的中线(已知),
∴AD⊥BC,BD = CD = BC÷2 = 8÷2 = 4cm(三线合一)。
在 Rt△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
AB = AD + BD = 3 + 4 = 9 + 16 = 25,
∴AB = 5cm。
幻灯片 9:等腰三角形边角性质的应用(三)—— 证明线段相等
例题 3:如图,在△ABC 中,AB = AC,点 D 在 AC 上,且 BD = BC = AD,求∠A 的度数。
分析:设∠A = x°,利用 “等边对等角” 表示出其他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方程求解。
解答过程:设∠A = x°。
∵AD = BD(已知),
∴∠ABD = ∠A = x°(等边对等角)。
∴∠BDC = ∠A + ∠ABD = x° + x° = 2x°(三角形外角性质)。
∵BD = BC(已知),
∴∠C = ∠BDC = 2x°(等边对等角)。
∵AB = AC(已知),
∴∠ABC = ∠C = 2x°(等边对等角)。
∵∠A + ∠ABC + ∠C = 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x + 2x + 2x = 180,
5x = 180,
x = 36,即∠A = 36°。
幻灯片 10: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拓展 ——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推导: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 60°。(由 “等边对等角” 可得三个角相等,再结合内角和定理求出每个角为 60°)
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和所对角的平分线都相互重合(“三线合一” 的特殊情况)。
图示说明:画出等边三角形,标注出其中一条边上的中线、高和对角的平分线,展示它们重合的关系。
应用提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在解决特殊角度(60°)的几何问题中经常用到,需熟练掌握。
幻灯片 11:课堂练习(一)—— 基础应用
题目 1: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是底角的 2 倍,求这个等腰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
题目 2:如图,在△ABC 中,AB = AC,AD⊥BC 于 D,若 AB = 10cm,AD = 8cm,求 BC 的长度。
学生解答: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生对 “等边对等角” 和 “三线合一” 的应用是否正确。
幻灯片 12:课堂练习(二)—— 综合应用
题目 1:如图,在△ABC 中,AB = AC,点 E 在 BA 的延长线上,且 ED⊥BC 于 D,求证:AE = AF。
题目 2:已知等边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6cm,求它的高和面积。
分析与提示:题目 1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角相等,进而得到线段相等;题目 2 利用等边三角形 “三线合一” 和勾股定理求高,再计算面积。
幻灯片 13: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总结其边角性质:“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和 “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以及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
方法归纳:解决等腰三角形问题时,常利用 “等边对等角” 进行角度转化,利用 “三线合一” 构造直角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涉及计算时可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
能力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能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角度计算、线段长度求解和几何证明问题,体会轴对称思想在探究几何性质中的作用。
幻灯片 14: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教材课后习题 [具体页码和题号],巩固等腰三角形的边角性质及应用。
提升作业:如图,在△ABC 中,AB = AC,∠BAC = 120°,AD⊥AC 交 BC 于 D,求证:CD = 2BD。
拓展作业:探究等腰三角形中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和顶角的关系,写出你的发现并进行证明。
2025-2026学年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5.4.1等腰三角形的边角的性质
第15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a
i
T
u
j
m
i
a
N
g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
同学们,大家在小学就学过很多关于等腰三角形的知识,本节我们要更全面、更系统地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阅读教材本课时相关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 相等 ,即等边对 等角 .
推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相等 ,每一个内角都等于 60° .
相等 
等角 
相等 
60°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40°,那么底角等于( D )
A.40° B.100°
C.70° D.40°或70°
D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推论的有关计算
1.(方法指导: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角时,要注意分类讨论,分已知角是底角还是顶角.)若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另外两个角度数分别为 55°,55°或70°,40° .
55°,55°或70°,40° 
2. 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D⊥AC,∠ABC=72°,则∠ABD 等于( B )
A.36° B.54°
C.18° D.64°
B
知识点1 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的性质
(第1题)
1.[2024济南]如图,已知, 是
等腰直角三角形, ,顶点,
分别在,上,当 时, ____.
返回
2.[2024内江]如图,在中, ,
,,则 的度数为______.
(第2题)
返回
(第3题)
3.如图,在点处用钉子将木条,
钉在一起,是木条 上一点,用橡皮
筋连接,,固定木条 ,把木条
绕转动.若是 的中点,当
的面积最大时,与 之
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返回
4. 如图,锐角三角形中,,点, 分别在边
,上,连接, .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
(第4题)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返回
知识点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第5题)
5.如图,等腰三角形纸片中, ,
,垂足为 .小花放入一张等边三角形
纸片,在上,为与 的交点,
小都又放一张等边三角形纸片,在 上.
小花和小都量得, ,那么等腰三
角形纸片底边 的长应为____.
11
返回
(第6题)
6. 如图,是等边三角形的边
上的高,以点为圆心, 长为半径作
弧,交的延长线于点,连接 ,则
( )
C
A. B. C. D.
返回
(第7题)
7. 如图,是等边三角形, 是角平
分线,是等边三角形,连接 ,有
下列结论:
;; .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A. 3 B. 2 C. 1 D. 0
(第7题)
【点拨】是等边三角形, 是角
平分线, , ,①正
确; 是等边三角形,

. 平分
,,,②正确; ,③正
确, 正确结论的个数是3.
返回
易错点 求角的度数时考虑问题不全而漏解
8. 在和 中,
,, ,已知
,则 ______________.

返回
9. [2025芜湖校级模拟]如图,在中, ,
,,分别是,,上的点,且 ,
,若 ,则 的度数是( )
C
A. B. C. D.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