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课程名称:12.2.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配图建议:含有两个全等三角形叠合示意图的背景图,标注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
幻灯片 2:目录
情境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复习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思路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探究
典型例题讲解
课堂互动:辨析与应用
课堂总结与归纳
课后作业布置
幻灯片 3:情境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实际问题 1:如图,一块三角形玻璃被打碎成两块,要配一块与原来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玻璃,是否需要带两块碎片去商店?为什么?
思考:若只需带一块,带哪一块能确定原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实际问题 2:工人师傅要制作一个三角形零件,需要保证新零件与图纸上的三角形完全相同,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才能确保全等?
引入概念: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需要所有对应边和对应角都相等才能判定全等,但实际应用中是否需要全部测量?这节课将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配图:破碎三角形玻璃示意图,标注两块碎片的形状;三角形零件图纸与实物对比图
幻灯片 4:复习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文字语言: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符号表示:若△ABC 与△DEF 全等,记作△ABC≌△DEF(“≌” 读作 “全等于”),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示例:若△ABC≌△DEF,则 AB=DE,BC=EF,AC=DF;∠A=∠D,∠B=∠E,∠C=∠F。
定义的判定意义:
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分别相等,三个对应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定义判定法)。
问题:定义判定法需要验证 6 个条件(3 边 3 角),是否可以简化?
配图:全等三角形叠合示意图,标注对应边、对应角和全等符号
幻灯片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思路
简化判定的必要性:
实际应用中测量 6 个条件繁琐且不必要。
探究目标:找到最少的条件组合,确保两个三角形全等。
判定思路:
从 “边” 和 “角” 的条件组合入手,逐步验证哪些组合可以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可能的条件组合:“一角”“两边”“一边一角”“三角”“三边”“两边一角”“一边两角” 等。
探究方法:
画图验证:根据给定条件画出三角形,观察是否只能画出唯一形状的三角形。
叠合验证:通过剪纸、叠合等操作,判断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配图:条件组合思维导图,标注需要探究的组合类型;画图与叠合操作示意图
幻灯片 6: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探究(一)—— 初步筛选
探究 1:只给一个条件:
条件 1:一条边对应相等(如边长为 5cm)。
结果:可以画出无数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角度不同),不能判定全等。
条件 2:一个角对应相等(如角为 60°)。
结果:可以画出无数个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边长不同),不能判定全等。
结论:只给一个条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探究 2:给两个条件:
条件 1:两条边对应相等(如边长为 3cm 和 5cm)。
结果:两边夹角不同,三角形形状不同,不能判定全等。
条件 2: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如边长为 4cm,角为 60°)。
结果:角的位置不同(边的对角或邻角),可画出不同三角形,不能判定全等。
条件 3:两个角对应相等(如角为 30° 和 60°)。
结果:三角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相似),不能判定全等。
结论:给两个条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配图:不同条件下画出的多个三角形对比图,标注条件和差异之处
幻灯片 7: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探究(二)—— 三边对应相等
探究 3:给三个条件 —— 三边对应相等:
操作步骤:
画△ABC,使 AB=3cm,BC=4cm,AC=5cm。
再画△DEF,使 DE=3cm,EF=4cm,DF=5cm。
将两个三角形剪下叠合,观察是否完全重合。
结果:满足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
判定定理 1(SSS):
文字语言: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边边边” 或 “SSS”)。
符号语言:在△ABC 和△DEF 中,若 AB=DE,BC=EF,AC=DF,则△ABC≌△DEF(SSS)。
应用说明:
SSS 定理无需考虑角的条件,只要三边对应相等即可判定全等。
实例: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因为三边确定后形状唯一。
配图:SSS 判定的画图与叠合过程示意图;三角形框架稳定性示意图
幻灯片 8: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探究(三)——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
探究 4:给三个条件 ——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
操作步骤:
画△ABC,使 AB=2.5cm,∠B=60°,BC=3cm。
再画△DEF,使 DE=2.5cm,∠E=60°,EF=3cm。
将两个三角形剪下叠合,观察是否完全重合。
结果:满足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
判定定理 2(SAS):
文字语言: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边角边” 或 “SAS”)。
符号语言:在△ABC 和△DEF 中,若 AB=DE,∠B=∠E,BC=EF,则△ABC≌△DEF(SAS)。
注意事项:
“夹角” 是指两边的公共角,若为一边的对角则不成立(如 SSA 不能判定全等)。
反例:画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它们不全等。
配图:SAS 判定的画图与叠合过程示意图;SSA 反例对比图
幻灯片 9: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探究(四)——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
探究 5:给三个条件 ——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
操作步骤:
画△ABC,使∠A=60°,AB=3cm,∠B=45°。
再画△DEF,使∠D=60°,DE=3cm,∠E=45°。
将两个三角形剪下叠合,观察是否完全重合。
结果:满足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
判定定理 3(ASA):
文字语言: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角边角” 或 “ASA”)。
符号语言:在△ABC 和△DEF 中,若∠A=∠D,AB=DE,∠B=∠E,则△ABC≌△DEF(ASA)。
应用说明:
ASA 定理中 “夹边” 是两个角的公共边,确定夹边和两角即可唯一确定三角形。
配图:ASA 判定的画图与叠合过程示意图;两角夹边标注图
幻灯片 10:典型例题讲解(一)——SSS 与 SAS 应用
例题 1:如图,已知 AB=CD,AD=CB,求证△ABD≌△CDB。
证明:在△ABD 和△CDB 中,
AB=CD(已知),
AD=CB(已知),
BD=DB(公共边),
∴ △ABD≌△CDB(SSS)。
例题 2:如图,AC 和 BD 相交于点 O,OA=OC,OB=OD,求证 AB=CD。
证明:在△AOB 和△COD 中,
OA=OC(已知),
∠AOB=∠COD(对顶角相等),
OB=OD(已知),
∴ △AOB≌△COD(SAS),
∴ AB=C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技巧总结:
SSS 应用需找出三边对应相等,注意公共边的利用。
SAS 应用需确认 “两边及其夹角”,对顶角、公共角可作为相等的角。
配图:例题 1、2 的图形标注,证明步骤中的条件对应关系
幻灯片 11:典型例题讲解(二)——ASA 应用与综合判定
例题 3:如图,已知∠A=∠D,∠B=∠E,AB=DE,求证△ABC≌△DEF。
证明:在△ABC 和△DEF 中,
∠A=∠D(已知),
AB=DE(已知),
∠B=∠E(已知),
∴ △ABC≌△DEF(ASA)。
例题 4:如图,已知∠ACB=∠DFE,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添加一个什么条件?说明理由。
解:添加∠B=∠E(或∠A=∠D 或 AC=DF)。
理由:若添加∠B=∠E,则在△ABC 和△DEF 中,∠ACB=∠DFE,BC=EF,∠B=∠E,满足 ASA 判定条件,△ABC≌△DEF。
说明:开放性问题需根据已有条件和判定定理,补充缺失的条件,注意条件的合理性。
配图:例题 3 的图形与条件标注;例题 4 的条件补充分析图
幻灯片 12:课堂互动:辨析与应用
活动一:判定方法选择:
练习 1: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DEF 的是( )。
A. AB=DE,BC=EF,∠A=∠D;B. ∠A=∠D,∠B=∠E,AC=DF;
C. AB=DE,AC=DF,BC=EF;D. ∠A=∠D,∠C=∠F,BC=DE。
活动二:证明书写:
练习 2:如图,AB=AD,AC=AE,∠BAC=∠DAE,求证△ABC≌△ADE。
活动三:实际应用:
练习 3:回到情境引入的问题,破碎的三角形玻璃应带哪一块?为什么?(提示:带含有两个角和夹边的碎片,用 ASA 判定)。
配图:练习题图形标注,答题区与证明步骤提示
幻灯片 13:课堂总结与归纳
知识要点回顾:
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简化思路:通过最少条件组合确定全等。
基本判定定理:
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判定注意事项:
SSA 不能判定全等(需强调 “夹角”)。
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可作为隐含的相等条件。
方法总结:
判定全等时,先观察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公共边、角等)。
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判定定理(SSS/SAS/ASA)。
证明步骤需规范:写出 “在△××× 和△××× 中”,列出条件,注明判定依据。
易错提醒:
误用 SSA 作为判定条件(忽略 “夹角” 要求)。
对应顶点字母顺序错误,导致对应边、角判断失误。
证明时遗漏条件或依据书写不规范。
幻灯片 14:课后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课本 [具体页码] 习题 [具体题号],完成 SSS、SAS、ASA 判定的证明题。
提升作业:
如图,已知 AB=AC,AD=AE,BD=CE,求证∠B=∠C。
探索: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能否判定全等?试举例说明。
拓展作业:
用尺规作图法,根据 SSS 定理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保留作图痕迹)。
收集生活中应用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的实例,分析使用了哪个定理。
2025-2026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2.2.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a
i
T
u
j
m
i
a
N
g
1、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全等三角形经过一系列变换后,能够完全重合的性质;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和全等的判定条件;
下图中的几组图形有怎样的关系?
(1)
(2)
(3)
思考:你能想到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图形吗?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全等形包括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全等.
全等图形:
知识点一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A
B
C
A′
B′
C′
能相互重合的顶点是对应顶点.
能相互重合的边是对应边.
能相互重合的角是对应角.
A与A′、B与B′、C与C′
AB与A′B′、BC与B′C′ 、CA与C′A′
∠A与∠A′、∠B与∠B′、∠C与∠C′
A
B
C
A′
B′
C′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表示:
“全等”用符号“≌”来表示,读作“全等于”.
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记作△ABC≌△A′B′C′
1.怎样改变其中一个图形的位置可以得到另一个图形?
观察与思考
2.你能在以下图案中能找出全等图形吗?
做
一
做
如图,以直线 l 为对称轴,画出△ABC 的对称图形,并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
若已知∠A=60°,∠B=80°,则
∠D=_____,∠E=_____,∠F=_____.
60°
80°
40°
典例精析
【例1】 如图,将△ABC 绕点 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60°后得△A′BC′.指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
解: 对应顶点: A 与A′,B 与B,C 与 C′;
对应边: AB 与 A′B,AC 与 A′C′,BC 与 BC′.
对应角:∠CBA 与∠C′BA′,∠A 与∠A′,
∠C 与∠C′.
练一练
【解析】∵ △ABC ≌ △DEF,
∴ ∠ACB = ∠DFE.
∴∠DFE = 180°-(∠A +∠B)=85°.
1. 如图,已知△ABC ≌△DEF,∠A =40°, ∠B =55°,则∠DFE 的度数是________.
85°
知识点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怎么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可知:能够完全重合两个三角形全等,即两个三角形的三对边、三对角分别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能否减少一些条件,找到更简便的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呢?
对两个三角形来说,六个元素(三条边、三对角)中至少要有几个元素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才会全等呢?
1.画几个有一边长为8cm的三角形,这样得到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对应相等的元素,那么会出现几种情况?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
探究活动1
两种,一条边或一个角相等.
试一试
有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画几个有一个角为60°的三角形,这样得到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
60°
归纳:如果两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对应相等的元素,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0°
(1)三角形的一条边为3cm,一个内角为30°
3cm
3cm
3cm
30°
30°
探究活动2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组对应相等的元素,那么会出现几种可能的情况?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
三种,一条边和一个角相等;两个角相等;两条边相等.
试一试
按照下面的条件,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三角形,并和周围的同学比较,所画的图形是否全等.
一条边和一个内角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
(
(
30°
70°
30°
70°
30°
70°
(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70°.
两个内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5cm
3cm
3cm
(3)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3cm和5cm.
两条边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个三角形只有一组或两组对应相等的元素(边或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探索发现
思 考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组对应相等的元素(边或角),又会如何呢?
(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4)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边是对应边,最小的边是对应边
(长对长,短对短,中对中);
(5)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角是对应角,最小的角是对应角
(大角对大角,小角对小角);
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总结:
典例精析
例2 如图,△ABC≌△DEF,∠A=60°,∠E=40°,BF=3,EF=6,求∠DFE的度数和CF的长.
E
D
B
F
A
C
3
60°
40°
6
解:∵△ABC≌△DEF,∠A=60°,
∠E=40°,BF=3,EF=6,
∴∠D=∠A=60°,BC=EF=6,
∴∠DFE=180°-∠E-∠D
=180°-40°-60°
=80°
CF=BC-BF=6-3=3.
练一练
如图,将△AOB 绕点 O 旋转180°,得到△COD,这时△AOB≌△_____. 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是:AO与______,OB与_______,BA与_______;
对应角是:∠AOB与_______,∠OBA与______,
∠BAO与________.
COD
CO
OD
DC
∠COD
∠ODC
∠DCO
2. 如图,AD // BC,AD = BC,AE⊥BC,将△ABE 沿 AD 方向平移,使点 A 与点 D 重合,点 E 平移至点 F, 则△ABE≌______,∠F =_____°.
△DCF
90
1.如图,△ABC ≌△ CED, ∠ B和∠ DEC是对应角,BC与ED是对应边,说出另两组对应角和对应边.
A
B
C
E
D
解: 对应角: ∠ A= ∠ DCE, ∠ D= ∠ ACB;
对应边: AC=CD,AB=CE.
2.下列各组中是全等图形的是( )
A. 两个周长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B. 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C.两条长度的圆弧
D. 两个周长相等的圆
D
解:周长相等,圆的半径也相等,故两个周长相等的圆全等;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 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条件是边相等
C.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返回
2. [2025泰安期末]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画出唯一的
的是( )
C
A. ,
B. ,,
C. , ,
D. ,,
返回
3. 如图,把以点 为旋转中心逆时
针旋转得到,点, 的对应点分
别是点,,且点在 的延长线上,
连结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A. B.
C. D.
返回
(第4题)
4. 如图,将折叠,使点与 边的
中点重合,折痕为.若 ,
,则 的周长为( )
A
A. 12 B. 13 C. 14 D. 15
返回
(第5题)
5.[2025重庆校级期末]两个全等
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
的一个三角形沿着 方向平移到
的位置,, ,
平移距离为2,则阴影部分面积为
___.
7
(第5题)
【点拨】由平移的性质知
, ,
,
,
.
返回
6.如图,将绕点顺时针旋转 得
到, .
(1)和 是否全等?如果全等,
请写出对应边和对应角.
【解】 .
对应边:和,和,和 ;
对应角:和,和, 和
.
(2)直线与直线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
理由:延长交 于点
,
, ,
,
即点,, 在同一直线上.
, ,
, ,
.
返回
全等三角形
定义
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1.一个元素(边或角)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两个元素(边或角)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三个元素(边或角)
两个三角形可能全等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