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 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12.2.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 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1-10 07:2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课程名称:12.2.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角边角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配图建议:突出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全等三角形示意图,标注对应角、对应边和夹边位置
幻灯片 2:目录
复习回顾:ASA 判定定理的核心内容
角边角定理的深化理解
ASA 定理的符号语言规范
典型例题讲解(基础应用)
典型例题讲解(综合应用)
课堂互动:辨析与证明
课堂总结与技巧归纳
课后作业布置
幻灯片 3:复习回顾:ASA 判定定理的核心内容
定理回顾:
文字语言: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角边角” 或 “ASA”)。
图形示意:如图,在△ABC 和△DEF 中,若∠A=∠D,AB=DE,∠B=∠E,则△ABC≌△DEF(ASA)。
核心要素:
两个 “角”:必须是两个三角形中的两组对应角。
一个 “边”:必须是两组对应角的夹边(即两角的公共边)。
与 AAS 的关联:
ASA 是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直接判定全等)。
AAS 是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可由 ASA 推导得出)。
示例:若∠A=∠D,∠B=∠E,BC=EF(∠A 的对边),可先由三角形内角和得∠C=∠F,再用 ASA 判定。
配图:ASA 定理的标准示意图;ASA 与 AAS 关联对比图
幻灯片 4:角边角定理的深化理解
夹边的明确界定:
夹边是指两组对应角的公共边,即 “角 — 边 — 角” 的中间边。
示例:在△ABC 中,∠A 与∠B 的夹边是 AB;∠B 与∠C 的夹边是 BC。
误区警示:若边不是两角的公共边,则不满足 ASA 条件(如∠A=∠D,∠B=∠E,AC=DF,此时 AC 不是∠A 与∠B 的夹边,不能直接用 ASA 判定)。
定理的唯一性:
当两角及其夹边确定时,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唯一确定(作图验证:给定两角和夹边只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实际意义:在建筑设计、图案绘制中,可通过控制两角大小和夹边长度确保图形全等。
常见隐含条件:
公共边:如△ABC 和△DBC 中,∠B 为公共角,BC 为公共边,若再有一对应角相等可满足 ASA。
对顶角转化:如∠AOB=∠COD(对顶角),若 OA=OC,∠A=∠C,可构成 ASA 条件。
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产生的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可作为 ASA 的角条件。
配图:夹边位置标注图;公共边、平行线性质作为条件的示意图
幻灯片 5:ASA 定理的符号语言规范
规范书写格式:
明确对象:写出 “在△××× 和△××× 中”。
列出条件:按 “角 — 边 — 角” 的顺序列出对应相等的条件,注明依据。
得出结论:写出全等判定,注明定理名称(ASA)。
示例:
已知:如图,∠A=∠D,AB=DE,∠B=∠E。
证明△ABC≌△DEF 的符号语言:
在△ABC 和△DEF 中,
∠A=∠D(已知),
AB=DE(已知),
∠B=∠E(已知),
∴ △ABC≌△DEF(ASA)。
注意事项:
对应顶点字母需按对应关系书写(如∠A 对应∠D,AB 对应 DE)。
条件列举顺序最好与 “角 — 边 — 角” 一致,逻辑更清晰。
配图:示例证明过程的规范书写截图,标注每一步的格式要求
幻灯片 6:典型例题讲解(基础应用)—— 直接应用 ASA
例题 1:如图,已知∠A=∠D,AB=DE,∠B=∠E,求证△ABC≌△DEF。
证明:在△ABC 和△DEF 中,
∠A=∠D(已知),
AB=DE(已知),
∠B=∠E(已知),
∴ △ABC≌△DEF(ASA)。
分析:本题直接给出两组对应角相等和一组夹边相等,完全符合 ASA 判定条件,可直接应用。
例题 2:如图,点 B、F、C、E 在同一直线上,BF=CE,∠B=∠E,∠ACB=∠DFE,求证△ABC≌△DEF。
证明:∵ BF=CE(已知),
∴ BF + FC=CE + FC(等式性质),即 BC=EF。
在△ABC 和△DEF 中,
∠B=∠E(已知),
BC=EF(已证),
∠ACB=∠DFE(已知),
∴ △ABC≌△DEF(ASA)。
分析:本题需先通过线段和差证明夹边 BC=EF,再结合已知的两组对应角相等应用 ASA。
配图:例题 1、2 的图形标注,证明步骤中的条件对应关系
幻灯片 7:典型例题讲解(综合应用)—— 结合图形性质
例题 3:如图,已知 AB∥CD,AB=CD,点 E、F 在 AC 上,∠A=∠C,求证△ABE≌△CDF。
证明:∵ AB∥CD(已知),
∴ ∠BAE=∠D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BE 和△CDF 中,
∠BAE=∠DCF(已证),
AB=CD(已知),
∠A=∠C(已知),
∴ △ABE≌△CDF(ASA)。
分析:本题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一组角相等,结合已知的边和角构成 ASA 条件。
例题 4:如图,在△ABC 中,AD⊥BC,BE⊥AC,垂足分别为 D、E,AD 与 BE 相交于点 O,且 AO=BO,求证△AEO≌△BDO。
证明:∵ AD⊥BC,BE⊥AC(已知),
∴ ∠AEO=∠BDO=90°(垂直的定义)。
在△AEO 和△BDO 中,
∠AEO=∠BDO(已证),
∠AOE=∠BOD(对顶角相等),
AO=BO(已知),
∴ △AEO≌△BDO(ASA)。
分析:本题结合垂直定义得到直角相等,利用对顶角相等,再结合已知边构成 ASA 条件。
配图:例题 3 的平行线性质标注;例题 4 的垂直与对顶角标注
幻灯片 8:典型例题讲解(拓展应用)—— 实际问题建模
例题 5: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 A、B 的距离,可在河岸上取一点 C,使 AC⊥BC,再取点 D,使 CD=BC,且点 A、C、D 在同一直线上,测得 AD 的长为 120 米,求 AB 的距离。
解题步骤:
模型转化:证明△ABC≌△ADC(ASA)。
证明:∵ AC⊥BC(已知),
∴ ∠ACB=∠ACD=90°(垂直的定义)。
在△ABC 和△ADC 中,
∠ACB=∠ACD(已证),
BC=DC(已知,CD=BC),
∠ACB=∠ACD(公共角),
∴ △ABC≌△ADC(ASA)。
∴ AB=A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D=120 米,∴ AB=120 米。
分析:本题通过构造直角和公共角,利用 ASA 判定全等,将 AB 的测量转化为 AD 的测量。
配图:河岸测距示意图,标注测量过程和全等三角形对应关系
幻灯片 9:课堂互动:辨析与证明
活动一:判定方法辨析:
练习 1:下列条件中,能用 ASA 判定△ABC≌△DEF 的是( )。
A. ∠A=∠D,∠B=∠E,AC=DF;B. ∠A=∠D,AB=DE,BC=EF;
C. ∠A=∠D,AB=DE,∠C=∠F;D. ∠A=∠D,∠B=∠E,AB=EF。
(答案:C,∠A 与∠C 的夹边是 AB,对应∠D 与∠F 的夹边 DE)
活动二:证明书写练习:
练习 2:如图,已知∠1=∠2,∠3=∠4,AB=AB,求证△ABD≌△ABC。
(提示:∠1=∠2,AB 为夹边,∠3=∠4 转化角相等)
活动三:实际应用分析:
练习 3:如图,工人师傅用角尺测量工件的两边是否垂直,利用了 ASA 的什么原理?说明理由。
配图:练习题图形标注,练习 2 的证明步骤提示框
幻灯片 10:课堂总结与技巧归纳
知识要点回顾:
ASA 定理核心: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三角形全等。
关键要素:准确识别 “夹边”,区分 ASA 与其他判定定理。
符号语言:规范书写 “在△××× 和△××× 中” 的条件列举。
应用技巧:
找隐含条件:公共角、对顶角、平行线产生的角可作为 ASA 的角条件;公共边可作为夹边。
造相等条件:通过线段和差、角的和差(如等式性质)得到所需的夹边或角相等。
结合图形性质:垂直定义(直角)、角平分线性质等可提供角相等的条件。
转化思想:将不可直接测量的距离转化为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的测量问题。
易错提醒:
误将 “一角的对边” 当作 “夹边” 应用 ASA。
角与边的对应关系混乱,未按 “角 — 边 — 角” 顺序列举条件。
证明时遗漏对顶角、公共角等隐含条件的说明。
幻灯片 11:课后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课本 [具体页码] 习题 [具体题号],完成 ASA 判定的基础证明题。
提升作业:
如图,已知 AB∥DE,AC∥DF,BE=CF,求证△ABC≌△DEF。
如图,在△ABC 中,∠B=∠C,AD 是∠BAC 的平分线,求证 BD=CD。
拓展作业:
设计一个利用 ASA 定理测量校园内旗杆高度的方案(提示:构造全等三角形),画出示意图并说明理由。
探究:ASA 与 SAS 在判定全等时的区别与联系,举例说明各自适用的场景。
2025-2026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2.2.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a
i
T
u
j
m
i
a
N
g
1、通过画图、操作、实验等教学活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S.A.,A.A.S.);
2、会用A.S.A.,A.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解决线段或角相等的问题;
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得到了全等三角形的一种判定方法,还记得吗?
S.A.S.
现在我们讨论两角一边的情况: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一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角边角)
(角角边)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1)两个角及这两角的夹边;
(2)两个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
问题: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哪一块去呢?你能帮这位同学出主意吗?
知识点一 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
操作1:如图,用纸板挡住了两个三角形的一部分,你能画出这两个三角形吗?如果能,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能完全重合吗?
相当于已知一角画三角形,我们可以画出无数个不同形状、大小的三角形.
三角形能唯一确定.
4
60°
45°
F
E
D
4
45°
60°
A
B
C
4
60°
R
Q
P
操作2:如图,△ABC与△QPR、 △DEF能完全重合吗?动手试一试.
(实验手册附录D)
45°
操作3:按下列作法,用直尺和圆规作△ABC,使AB=a, ∠A=∠α, ∠B=∠β,
1你作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作的三角形能完全重合吗?你有什么发现?
作法:
1.作AB=a.
2.在AB的同一侧分别作∠MAB=∠α ,∠NBA=∠β ,AM、BN相交于点C.
3.分别连接AB、AC.
△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α
a
小组交流验证.
β
知识要点
“角边角”判定方法
文字语言: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几何语言:
∠A=∠A′ (已知),
AB=A′ B′ (已知),
∠B=∠B′ (已知),
在△ABC和△A′ B′ C′中,
∴ △ABC≌△ A′ B′ C′ (ASA).
A
B
C
A ′
B ′
C ′
典例精析
例1、如图,已知∠ABC=∠DCB,∠ACB = ∠DBC.
求证: △ABC ≌△DCB,AB = DC.
解:在△ABC 和△DCB 中,
∵∠ABC =∠DCB (已知),
BC = CB(公共边),
∠ACB = ∠DBC(已知),
∴△ABC≌△DCB( A.S.A. ).
∴AB = 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例2 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点E、F分别在AB、AC上,且DE//AC,DF//AB.
求证:BE=DF,DE=CF.
E
A
B
C
D
F
证明:∵DE∥AC,DF∥AB(已知),
∴∠EDC=∠C,∠B=∠FD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是线段BC的中点(已知),
∴BD=DC(线段中点定义).
在△EBD和△FDC中,
∴△EBD≌△FDC(ASA),
∴BE=DF,DE=C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练一练
1.如图,∠C=∠E,∠1=∠2,BA=DA,你能证明BC=DE吗
A
E
D
C
B
1
2
证明:∵ ∠1=∠2 (已知),
∴ ∠1+∠DAC=∠2+∠DAC (等式性质),
∴ ∠BAC=∠DAE.
在△BAC和△DAE中,
∴△BAC≌△DAE(ASA),
∴AC=D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点O,AB=AC,∠B=∠C
(1)求证:△ABE≌△ACD
A
B
C
D
E
O
解:(1)证明 :在△ADC和△AEB中
∴△ACD≌△ABE(ASA)
(2) ∵△ACD≌△ABE(已证)
∴AD=A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又∵AB=AC(已知)
∴AB-AD=AC-AE(等式性质)
∴BD=CE
(2) BD和CE相等吗
知识点二 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角角边)
如图,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且其中一组相等的角的对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
思 考
分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因此有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第三个角必定对应相等,于是有“角边角”,可证得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已知:如图,∠A=∠A′,∠B=∠B′,AC=A′C′.
求证: △ABC≌△A′B′C′.
证明:∵∠A=∠A′,∠B=∠B′,
∠A+∠B+∠C=180°,
∠A′+∠B′+∠C′=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C=∠C′(等量代换).
在△ABC和△A′B′C′中,
∵∠A=∠A′,
AC=A′C′,
∠C=∠C′,
∴△ABC≌△A′B′C′(A.S.A.)
知识要点
“角角边”判定方法
文字语言:有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几何语言:
∠A=∠A′ (已知),
∠B=∠B′ (已知),
AC=A′ C′ (已知),
在△ABC和△A′ B′ C′中,
∴ △ABC≌△ A′ B′ C′ (A.A.S.).
A
B
C
A ′
B ′
C ′
典例精析
例3 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D=AE, ∠B=∠C,
求证:AB=AC.
A
B
C
D
E
分析:证明△ACD≌△ABE,就可以得出AB=AC.
证明:在△ACD和△ABE中,
∠A=∠A(公共角 ),
∠C=∠B (已知 ),
AD=AE(已知),
∴ △ACD≌△ABE(A.A.S.),
∴AB=AC.
方法归纳:通常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类似的方法可以证明两个角相等.
例4.已知:如图, AB⊥BC,AD⊥DC,∠1=∠2, 求证:AB=AD.
A
C
D
B
1
2
证明: ∵ AB⊥BC,AD⊥DC,
∴ ∠ B=∠D=90 °.
在△ABC和△ADC中,
∠1=∠2 (已知),
∠ B=∠D(已证),
AC=AC (公共边),
∴ △ABC≌△ADC(A.A.S.).
∴AB=AD.
练一练
1、如图,在△ABC中,D 是边 BC 的中点,过点C 画直线 CE,使 CE// AB,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 E.求证: AD = ED.
证明: CE // AB (已知),
∵∠ABD = ∠ECD,∠BAD = ∠CE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BD 与 △ECD 中,
∵∠ABD = ∠ECD,∠BAD = ∠CED (已证),
BD = CD (已知),
∴△ABD≌△ECD ( A.A.S. ) ,
∴AD = E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D
A
C
B
证明:(已知)
∴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已知)
∴_________________(等式的性质)
在和中
(________)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DB=∠CBD
∠ABD=∠CDB
∠ADB=∠CBD
BD=DB
∠ABD=∠CDB
ASA
1.如图,已知.请将下列说明的理由补充完整.
1. 打碎的一块三角形玻璃如图所示,现在
要去玻璃店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最省事的方法是( )
A. 带①④去 B. 带②③去 C. 带③④去 D. 带②④去

返回
(第2题)
2. [2025武汉江夏区期中]如图,在
和中,点,, 在同
一直线上,已知 ,
,添加以下条件后,仍不能
判定 的是( )
A. B.
C. D.

返回
(第3题)
3. 如图,在中, ,
,于点,于点 ,
,,则 的长是( )
A. B.
C. D.

(第3题)
【点拨】 , ,


, ,
.
在和 中,

, ,
.
(第3题)
返回
4.如图,已知,由尺规作图痕迹可知 ,
全等的理由为_____.
(第4题)
返回
5.如图,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
,.若 , ,则
的度数为_____ .
110
(第5题)
(第5题)
【点拨】, .在
和 中,


.
返回
角边角
判定定理
角边角
应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应用
角角边
应用角边角、角角边解决问题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