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课程名称:12.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配图建议:含有等腰三角形标准图形的背景图,标注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幻灯片 2:目录
情境引入: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
复习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实验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典型例题讲解(性质应用)
课堂互动:辨析与计算
课堂总结与技巧归纳
课后作业布置
幻灯片 3:情境引入: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
生活实例: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等腰三角形物体,如等腰三角形屋顶、红领巾、交通警示牌、等腰三角形风筝等。
观察特征:这些物体的三角形都有两条边长度相等,形状对称。
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除了两条边相等外,还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它的角、边上的中线、高线等有什么规律?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通过实验和推理,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配图:生活中等腰三角形物体的实物图,标注等腰三角形的轮廓
幻灯片 4:复习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定义内容:
文字语言: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图形示意:如图,在△ABC 中,AB=AC,则△ABC 是等腰三角形。
相关概念:
腰:相等的两边叫做腰(AB、AC)。
底边:另一边叫做底边(BC)。
顶角: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A)。
底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B、∠C)。
特殊情况:
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腰与底边相等)。
表示方法:等腰三角形 ABC 可记作 “等腰△ABC”,其中 AB=AC。
配图: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标注图,区分腰、底边、顶角、底角
幻灯片 5:实验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实验步骤:
取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AB=AC)。
画出顶角∠A 的平分线 AD,交 BC 于点 D。
沿着 AD 所在直线将纸片折叠,观察折叠后△ABD 和△ACD 的位置关系。
实验现象:
折叠后△ABD 与△ACD 能够完全重合(全等)。
对应边重合:BD=CD;对应角重合:∠B=∠C,∠ADB=∠ADC=90°。
结论: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所在直线也是对称轴)。
配图:折叠实验过程示意图,标注重合的边和角
幻灯片 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一)—— 等边对等角
性质 1 内容:
文字语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 “等边对等角”)。
符号语言:在△ABC 中,∵ 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
证明过程:
已知:在△ABC 中,AB=AC。
求证:∠B=∠C。
证明:作顶角∠A 的平分线 AD,交 BC 于点 D。
在△ABD 和△ACD 中,
AB=AC(已知),
∠BAD=∠CAD(角平分线定义),
AD=AD(公共边),
∴ △ABD≌△ACD(SAS),
∴ ∠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应用说明:
此性质可用于等腰三角形中角的计算和等量关系证明。
示例: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80°,则底角为(180°-80°)÷2=50°。
配图:性质 1 的图形示意,标注已知边和求证角;证明过程的全等三角形标注
幻灯片 7: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二)—— 三线合一
性质 2 内容:
文字语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 “三线合一”)。
符号语言:在△ABC 中,∵ AB=AC,AD 是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 AD⊥BC,BD=CD(或∠BAD=∠CAD,AD⊥BC;或∠BAD=∠CAD,BD=CD)。
证明过程(以顶角平分线为例):
已知:在△ABC 中,AB=AC,AD 是∠BAC 的平分线。
求证: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且 AD⊥BC。
证明:由△ABD≌△ACD(已证),
∴ BD=CD(AD 是中线),∠ADB=∠ADC=90°(AD 是高),
∴ 顶角平分线 AD 既是中线也是高。
应用说明:
“三线合一” 体现了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可简化证明过程(一个条件推出多个结论)。
示例:在等腰△ABC 中,若 AD 是底边 BC 的中线,则 AD⊥BC 且 AD 平分∠BAC。
配图:性质 2 的图形示意,标注顶角平分线、中线、高重合的位置
幻灯片 8: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拓展 —— 等边三角形性质
等边三角形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性质拓展: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 60°。
符号语言:∵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C=60°。
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和所对角的平分线都相互重合(三线合一)。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证明思路:
由等边三角形的定义(AB=AC=BC),利用 “等边对等角” 可得∠A=∠B=∠C,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得每个角为 60°。
配图: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示意图,标注三个 60° 角和三条对称轴
幻灯片 9:典型例题讲解(一)—— 角度计算
例题 1:在等腰△ABC 中,AB=AC,∠A=50°,求∠B 和∠C 的度数。
解:∵ AB=AC(已知),
∴ ∠B=∠C(等边对等角)。
∵ ∠A + ∠B + ∠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50°,
∴ 50° + 2∠B=180°,解得∠B=∠C=65°。
例题 2:在等腰△ABC 中,一个内角为 70°,求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
解:分两种情况:
情况 1:顶角为 70°,则底角为(180°-70°)÷2=55°,另外两个角为 55°、55°。
情况 2:底角为 70°,则顶角为 180°-70°×2=40°,另外两个角为 70°、40°。
综上,另外两个内角为 55°、55° 或 70°、40°。
技巧总结:
等腰三角形中角的计算需注意分类讨论(顶角或底角不确定时)。
利用 “等边对等角” 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配图:例题 1、2 的图形标注,角度计算过程示意图
幻灯片 10:典型例题讲解(二)—— 三线合一应用
例题 3: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B=50°,求∠BAD 的度数。
解:∵ AB=AC,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已知),
∴ AD 平分∠BAC(三线合一),∠BAC=180°-2×50°=80°(等边对等角),
∴ ∠BAD= ∠BAC= ×80°=40°。
例题 4: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AD⊥BC 于 D,求证 BD=CD,∠BAD=∠CAD。
证明:∵ AB=AC,AD⊥BC(已知),
∴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且 AD 平分∠BAC(三线合一),
∴ BD=CD,∠BAD=∠CAD。
技巧总结:
“三线合一” 可将中线、高、角平分线的条件相互转化,简化证明。
应用时需明确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边,确定 “三线” 对应的位置。
配图:例题 3、4 的图形标注,三线合一条件的转化示意图
幻灯片 11:课堂互动:辨析与计算
活动一:性质辨析:
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等腰三角形的高一定是对称轴;B.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且垂直于底边;
C. 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相等;D.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答案:B、D)
活动二:角度计算:
练习 2:在等腰△ABC 中,AB=AC,∠A=∠B,求△ABC 各内角的度数。
(提示:由 AB=AC 得∠B=∠C,结合∠A=∠B,得∠A=∠B=∠C=60°)
活动三:证明应用:
练习 3:如图,AB=AC,BD=CD,求证 AD⊥BC。
(提示:利用 “三线合一”,证明 AD 是中线即可推出 AD 是高)
配图:练习题图形标注,练习 3 的证明步骤提示框
幻灯片 12:课堂总结与技巧归纳
知识要点回顾:
等腰三角形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特殊形式是等边三角形。
性质 1(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性质 2(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等边三角形性质:三内角相等(均为 60°),三条三线合一,三条对称轴。
应用技巧:
角度计算:利用 “等边对等角” 和内角和定理,分类讨论顶角与底角。
证明应用:通过 “三线合一” 实现中线、高、角平分线的条件转化。
辅助线添加:等腰三角形中常作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或高作为辅助线。
易错提醒:
忽略等腰三角形中角的分类讨论(顶角和底角不确定时)。
误用 “三线合一”(仅适用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和底边高)。
混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差异。
幻灯片 13:课后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课本 [具体页码] 习题 [具体题号],完成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基础计算题和证明题。
提升作业:
如图,在△ABC 中,AB=AC,点 D 在 AC 上,且 BD=BC=AD,求∠A 的度数。
如图,在等边△ABC 中,AD 是 BC 边上的高,求∠BAD 的度数和 BD 与 BC 的数量关系。
拓展作业:
用尺规作图法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并利用折叠实验验证其 “三线合一” 性质。
探究: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有什么关系?两腰上的高呢?(提示:通过证明全等三角形)
2025-2026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2.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a
i
T
u
j
m
i
a
N
g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经历等腰三角形的探究过程,能初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温故知新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具备什么条件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A
B
C
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
另一条边叫做底边,
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
腰
腰
底边
顶角
底角
边:
角:
法国巴黎的卢浮宫
城市大桥建筑
图片欣赏
知识点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剪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半透明纸片,每人所剪的等腰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一样,如图,把纸片对折,让两腰AB、AC重叠在一起,折痕为AD.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吗?
做一做
D
A
B
C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A
C
B
D
折痕AD所在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你还有新的发现吗?
∠B,∠C 是等腰三角形的 .
底角
∠B =∠C
所以我们可以描述为: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
探究归纳
A
B
C
D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等边对等角”呢?
A
B
C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 =∠C
证明:画∠BAC的平分线AD.
D
1
2
在△ABD和△ACD中,
∵AB=AC(已知)
∠1=∠2(角平分线的定义)
AD=AD(公共边)
∴ △ABD≌△ACD(S.A.S)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从这里你还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A
B
C
D
1
2
AD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顶角的平分线和底边上的高。
A
B
C
D
1
2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的平分线相互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简称“三线合一”)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等边对等角
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
A
B
C
A
B
C
D
在△ABC中,
∵AC = AB (已知),
∴∠B =∠C ( 等边对等角).
在△ABC中,AB=AC.
(1)∵∠BAD=∠CAD,∴BD=CD,AD⊥BC;
(2)∵AD⊥BC,∴BD=CD,∠BAD=∠CAD;
(3)∵BD=CD,∴∠BAD=∠CAD,AD⊥BC.
知识归纳
典例精析
例1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AD=BD,
求证: ∠ADB=∠BAC.
A
B
C
D
1
2
?
?
证明:∵AB=AC,AD=BD,
∴∠B=∠C,∠B=∠1(等边对等角)
∴∠C=∠1.
∵∠ADB是△ADC的外角,
∴∠ADB=∠C+∠2.
∴∠ADB=∠1+∠2=∠BAC.
例2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
求证:DE=DF.
D
A
B
C
F
E
证明:
∵AB=AC,
∴ ∠B= ∠C (等边对等角).
∵D是BC的中点,
∴ DB=DC .
∵DE⊥AB,DF⊥AC,
∴ ∠DEB=∠DFC=90°.
在△DBE和△DCF中,
∴ △DBE ≌ △DCF(AAS).
∴ DE=DF .
练一练
1. 如图,在△ABC中,AB=AC,
(1)如果∠B=70°,那么∠C=____,∠A=____.
A
B
C
D
70°
40°
(2)如果∠A=70°,那么∠B=____,∠C= ___.
(3)如果有一个角等于120°,
那么∠A= ____ ,∠B=___ ,∠C =___ .
(4)如果有一个角等于50°,那么另两个角等于多少度?
55°
55°
120°
30°
30°
解:若∠A=50°,则∠B=∠C=65°;
若∠B=∠C=50°,则∠A=80°.
已知一个内角,则这个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2. 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AD=BD,AB=AC=CD.
找出图中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
解:∠BAD=∠B=∠C;∠BAC=∠ADB;∠ADC=∠DAC.
∵AD=BD,
∴∠BAD=∠B.
∵AB=AC,
∴∠C=∠B.
∴∠BAD=∠B=∠C
A
B
C
D
∵DC=AC,
∴∠DAC=∠ADC.
∵∠ADB=∠C+∠DAC,
∠BAC=∠BAD+∠DAC,
∴∠ADB=∠BAC.
3.如图的房屋人字梁架中,AB=AC ,BD=DC, ∠BAC=110°,
(1) 求∠B、∠C、∠1、∠2的度数;
(2) 求证:AD⊥BC .
(2) 证明:∵AB=AC,BD=DC(已知)
∴ AD⊥BC(三线合一)
1
2
解: (1) ∵AB=AC,BD=DC(已知)
∴∠1=∠2= ∠BAC(三线合一)
∵∠BAC=110°(已知)
∴∠ 1=∠2=55°(等式性质)
知识点二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因为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B= ∠ C,
同理可得 ∠A=∠B
所以 ∠A=∠B=∠C,
又由 ∠A+∠B+∠C=180°,
从而推出 ∠A=∠B=∠C=60°.
也就是说: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它也是轴对称图形,那么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的度数是多少呢?它有几条对称轴?
A
C
B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也称为正三角形.
三条对称轴
A
B
C
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正三角形
典例精析
A
B
C
D
例3 如图,在△ABC中 ,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1)找出图中所有相等的角;
(2)指出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A=∠ABD,
∠C=∠BDC=∠ABC;
△ABC,
△ABD,
△BCD;
A
B
C
D
x
⌒
2x
⌒
2x
⌒
⌒
2x
(3)观察∠BDC与∠A,∠ABD的关系,∠ABC、∠C呢?
∠BDC= ∠A+ ∠ABD=2 ∠A=2 ∠ABD,
∠ABC= ∠BDC=2 ∠A,
∠C= ∠BDC=2 ∠A;
(4)设∠A=x,请把△ ABC的内角和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
∵ ∠A+ ∠ABC+ ∠ C=180 °,
∴x+2x+2x=180 °.
A
B
C
D
解:∵AB=AC,BD=BC=AD,
∴∠ABC=∠C=∠BDC, ∠A=∠ABD.
设∠A=x,则∠BDC= ∠A+ ∠ABD=2x,
从而∠ABC= ∠C= ∠BDC=2x,
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 ° ,
解得x=36 ° .
在△ABC中,∠A=36°,∠ABC=∠C=72°.
x
⌒
2x
⌒
2x
⌒
⌒
2x
D
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 ( )
A.底边上的中线 B.顶角的平分线
C.底边上的高 D.底边的垂直平分线
注:对称轴要回答是直线,而ABC三个选项是线段或射线,不符合要求
2.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 ∠B=∠C B. AD⊥BC
C. AD平分∠BAC D. AB=2BD
A
B
C
D
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ABC,D无法说明;
1. 在中,已知 ,若 是等腰三角形,
则 的度数是( )
A. B.
C. 或 D. 或 或
(第2题)
2. 如图,在中, ,
, ,则
( )
A. B. C. D.
√
√
返回
3. [2025长沙岳麓区期中]“一亭幽绝费平章,峡口清风赠
晚凉.前度桃花斗红紫,今来枫叶染丹黄.饶将春色输秋色,
迎过朝阳送夕阳.此地四时可乘兴,待谁招鹤共翱翔.”其中“一
亭”指的是具有一座悠久历史的古典园林建筑——“爱晚亭”.
如图,“爱晚亭”的顶部可看作等腰三角形,,
是边上的一点.下列条件不能说明是 的角平分线
的是( )
(第3题)
A.
B.
C.
D. 与 的周长相等
√
4. 定义: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与其腰长的比值
称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优美比”.若等腰三角形 的两边
长分别是3和9,则它的“优美比” 为__.
5.如图, 的周长为20,且
,于点, 的周
长为16,那么 的长为___.
6
返回
6.[2025上海金山区期末]如图,在
中,为边 上一点,
.
(1)试说明 ;
【解】, ,
.
.
(2)过点作的平行线交 的延长
线于点,若,求证: 平分
.
【证明】, .
,, ,
,平分 .
返回
(第7题)
7. 某平板电脑
支架如图所示,其中
, ,为了使
用的舒适性,可调整 的
大小.若增大 ,则
的变化情况是( )
A. 增大 B. 减小 C. 增大 D. 减小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底与腰不相等
定义
等边对等角→证明角相等
三线合一
底与腰相等→等边三角形
定义
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特有性质:三边相等;三个角都等于60°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