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像山那样思考 课件+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像山那样思考 课件+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9 17:11:26

文档简介

14 像山那样思考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中狼嗥的含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 把握作者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2学情分析
现初二学生中,部分学生语文阅读基础较好且学习主动。另有同学,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十分努力,目前语文成绩比较一般。但是也有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十分不稳定。且比较贪玩懒惰,语文成绩落后。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由狼嗥引出大哲理思考
2、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今年的大年初一各大影院播出了《狼图腾》这部电影,而在此之前,我曾与大家一起看了《狼图腾》这部书,不知同学们对书中的某一场景或某一人物是否还有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说说。
活动2【讲授】品析文本
1.作者以一声狼嗥开篇,那么对于这声狼嗥不同的生物都有怎样的反应?它们的反应和一座山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
——希望或恐惧
山:客观地听取一只狼的嗥叫
2.作者的这种观点是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的?
自身利益的角度、自私的、片面的、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3.那么有谁与它们的思考角度不同?
山 4.山是怎样聆听狼嗥的?为什么? 山与生活在山上的万物并没有任何利益上的牵扯,狼也好,鹿也好,人也好,一切在山看来都是平等的。山只是静静地看着生物们的种种行为,从不插手。
5.思考:
作者对狼的看法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思考作者看法的转变经过几个过程,因为什么而转变?
(1)我对狼嗥的认识是怎么转变的?
“我”的认识
见狼必杀?保护自然
新的东西
(作者在老狼的眼光中所受到的心灵的触动,是一种思想的觉醒) (作者因残酷厮杀鲜活的生命而产生的良心上的愧疚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强烈意识)
(2)“新的东西”指什么? 狼也有其生存的权利,别人不该随便剥夺。 因感悟到了“新的东西”而引发了作者的负罪感与内疚感。
6.人们猎杀狼的后果:
(从课文中寻找,自然界一旦失去了狼会怎么样呢?)
狼少?鹿多?草光树死?食草动物的灭亡?山秃?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大海里去 7.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不至于“使河水把人类的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但人类仍然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面对一座座没有狼出没的山,作者想到了什么?
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
8 .文章末尾“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与开头相呼应,那么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含义?
狼嗥中有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它有存的生命意义,它同时也守护着这座山,维系着整个山的生态平衡 山知道得与狼和谐相处,而捕杀狼带来的安全产生的是长远的危险。 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领悟,“骄傲”就在于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
总结:
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大地上的一切生命,包括那些无言的和无助的、甚至濒临绝迹的动植物,都有不可抹煞的生命与尊严、履历与故事。
芸芸众生,他们都是自然的子民,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势必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平衡,都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可怕的灾难。
走出文本—拷问心灵:
我们的一切来自自然,然而我们的回报呢?
活动3【讲授】课堂小结
小鸟消失,天空不语;狼悲哀的嗥叫,大山不言,他们都在默默的思考,而这种沉默给人带来的则是更大的悲剧,像山那样思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
活动4【作业】作业布置
环境保护使我们每一位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请同学们留心观察校园周边的环境,把你认为最为严重的破环环境或污染环境的情况写出来,并针对这个问题献出你的锦囊妙计,在拟写一则公益广告。
活动5【活动】板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
自身利益-----主观色彩
保护环境
万物平等-----客观角度
课件27张PPT。像山那样思考[美]奥尔多·利奥波德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狼嗥叫的含义。2.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3.把握作者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
(1887—1948) 美国作家,生态伦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1949年,《沙乡年鉴》出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的思考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文本研习:1.作者以一声狼嗥开篇,那么对于这声狼嗥不同的生物都有怎样的反应?它们的反应和一座山的反应有什么不同?鹿 松林 郊狼 牧牛人 猎人
——希望或恐惧
山:客观地听取一只狼的嗥叫走进文本——问题探究
1.阅读4-9节,思考:
作者对狼的看法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思考作者看法的转变经过几个过程,因为什么而转变?“我”的认识见狼必杀保护自然 我对狼嗥的认识是怎么转变的?新的东西作者在老狼的眼光中所受到的心灵的触动,是一种思想的觉醒。……作者因残酷厮杀鲜活的生命而产生的良心上的愧疚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强烈意识。狼少鹿多草光树死食草动物的灭亡山秃沙尘暴 河水把未来冲刷大海
里去。人们猎杀狼的后果:
(从课文中寻找,自然界一旦失去了狼会怎么样呢?)
“新的东西” 狼也有其生存的权利,别人不该随便剥夺。
因感悟到了“新的东西”而引发了作者的负罪感与内疚感。
作者的这种观点是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的?
自身利益的角度、自私的、片面的、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那么有谁与它们的思考角度不同? 山
山是怎样聆听狼嗥的?为什么?
山与生活在山上的万物并没有任何利益上的牵扯,狼也好,鹿也好,人也好,一切在山看来都是平等的。山只是静静地看着生物们的种种行为,从不插手。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 1、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2、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 和谐相处。 3、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 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像山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 我们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否则,当危机发生时,我们也许才能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涵。
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不至于“使河水把人类的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但人类仍然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面对一座座没有狼出没的山,作者想到了什么?1、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
2、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

3 .文章末尾“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与开头相呼应,那么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含义?狼嗥中有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它有存的生命意义,它同时也守护着这座山,维系着整个山的生态平衡。
山知道得与狼和谐相处,而捕杀狼带来的安全产生的是长远的危险。
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领悟,“骄傲”就在于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 自私的人类以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所谓的物质文明,却留下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总结:
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大地上的一切生命,包括那些无言的和无助的、甚至濒临绝迹的动植物,都有不可抹煞的生命与尊严、履历与故事。
芸芸众生,他们都是自然的子民,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势必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平衡,都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可怕的灾难。我们的一切来自自然,然而我们的回报呢?走出文本—拷问心灵:沙尘暴,你让我还能活多久?干旱,你让我耐受到何时?内蒙古四王子旗的许多牧民已搬离了原来的居所,
风沙开始掩埋这些空房。
酸雨危害的树林水体污染残忍的人类 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已经知道(我希望我们已经知道)任何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