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宽容》序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16 《宽容》序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9 17:30:30

文档简介

16 《宽容》序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习“序言”文体知识,理解本篇序言的独创特点。
2.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及形象的典型意义。
3.思考“宽容”在现实中的意义。
2学情分析
这一篇序言放到八年级下教材中,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赏析此类文章,并能抓住文章的重点,通过合作解决教学难点,感受宽容在现实生活中带给他们的启示。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与“守旧老人”这两个形象及形象的典型意义。2.理解本篇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思考“宽容”的深刻内涵及在现实中的意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语设计。
导语设计。
活动2【导入】检查预习情况。
解词,注音
活动3【讲授】简介作者、作品及解题。
1.了解作者及《宽容》。
《宽容》是一部很能体现作者写作风格的书。本文是房龙先生为自己的作品《宽容》所写的一篇序言。
序言有两种:一种是为别人写的,多为介绍和评论书的内容,叫他序;一种是为自己写的,也称自序,多为说明写书的目的和经过。
2.本文与一般的序言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本文采用散文诗的形式,借助寓言故事写成,别具特色,发人深省!有人评论说:“它是一篇空谷传响的散文诗,也是一则深婉不迫的寓言,思想意义的多层性、多重性让后来者常读常新。”
活动4【活动】整体感知,分析理解
1.对照五幅图画,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文字描写,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那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找到文中体现人们生活环境特点的词语,分析人们的生活状态。)
故事发生的地点很明确是“无知山谷”。显而易见,作者的意图讲故事发生的环境闭塞、贫穷、落后,因而造就了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的无知的人们。
3.在这样的环境中,漫游者的命运会如何呢?
请大家观看同学们表演的课本剧节选《漫游者之死》。
讨论: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提示: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形象:
①守旧老人:顽固、残忍。(守旧专制)
②漫游者(先驱者):追求真理、光明,蔑视传统、专制,献身精神。(开拓创新)
③无知山民:愚昧、无知,迷信古人。 4、先驱者为什么是悲剧结局?
①生活在沉寂、保守、愚昧、闭塞中
②面对的是律法的严惩、守旧老人的镇压
③无知山民的愚昧麻木、助纣为虐
④先驱者太少、孤军作战
5.讨论:这样的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本篇中“宽容”,应该指什么?文中那些语句体现出来的?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否定、镇压异见,会造成什么灾难呢?
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上的曲折。怎样才能使真理顺利发展,先驱者不被迫害呢?这就需要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扼杀真理。这正是作者通过这一寓言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这也正是《宽容》一书
活动5【练习】借鉴吸收、发散思维
1.在历史上,有无数推动历史进程的先驱英雄,你能举出另外一些例子吗?
(提示:商鞅变法被车裂,王安石变法遭贬谪,谭嗣同变法被杀头,布鲁诺捍卫真理被烧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遭到嘲笑,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论被一致反对,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学说而一生贫困交加。)
虽然这些先驱者都是悲剧结局,但是勇敢终于战胜胆怯,进取终于战胜封闭,智慧终于战胜愚昧,一切新的进步的事物,最终要登上历史舞台,以胜利而告斗争的结束!生活就这样继续,历史就这样推进……
思考:怎样才能使这样的事情减少发生?答案找到了没有?“宽容”。对,宽容可以使这样的事情减少发生乃至不发生。这篇课文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又从中学到了什么?宽容在我们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思想内容方面:
①贫穷、落后、反动的根源在于无知、愚昧、闭塞,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要靠真理的发展。
②人类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但真理的发展也是曲折的。
要使真理发展畅通无阻,就要保证思想自由,就要采用宽容的政策,为真理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③探索者、先驱者的精神是很可敬的,因此在学习上要有怀疑精神、创新精神、献身精神。
④当我们一时不能分清是非的时候,要首先抱着宽容的态度去了解事物。
现实意义:思想自由,宽容政策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真理畅通无阻的必要条件,十年浩劫,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
思考:大家想一想,一个封闭、无知的社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追往者,思来者。封闭只能导致落后,甚至灭亡。如何才能使这样的社会获得生机呢?不闭关锁国,不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开放大门,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无限强大、蓬勃的生命力。
活动6【讲授】课堂小结
同学们,“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宽容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宽松,和谐;宽容可以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理解,信任。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为了使我们彼此心灵的距离不再遥远,让我们紧紧地握住宽容的双手吧!
活动7【作业】布置作业
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短文。
活动8【活动】板书设计
<宽容>序言
守旧老人:顽固、残忍。(守旧专制)
漫游者(先驱者):追求真理、光明,蔑视传统、专制,献身精神。(开拓创新)
无知山民:愚昧、无知,迷信古人。
课件13张PPT。 《宽 容》序 房 龙作者介绍 房龙,荷裔美国人,善于用极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喜爱。他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大多数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为多种文字。著名的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
“宽容”一词的含义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房龙以其为名,详述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畅言思想自由。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宽容。 在无知山谷里,村民们信奉古老的祖先的智慧和守旧的律法,守旧老人是它的执行者。一位漫游者历尽艰辛离开山谷找到了一个更美好的家园,但人们认为这是对神圣的亵渎,杀死了他。不久,发生一场特大干旱,无知山谷饿殍遍野,于是叛乱爆发,人们开始投奔新的家园。当人们沿着漫游者当初开辟的道路找到新世界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自己错了,立下石碑纪念先驱者。 快读一遍,请你概括说出这个寓言所讲的故事?一读课文,理解文章结构(10)1、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2、一个敢于离开山谷的漫游者回来后即将受到审判。
3、漫游者向大家介绍外面美好的世界,并愿意带领他们去。
4、守旧老人以旧的律法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
5、无知山谷发生了特大干旱,饥嚎遍野。
6、半数以上的人在饥寒中死去,律法还必须遵守。
7、在失望中爆发了叛乱,人们投奔陌生的世界。
8、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道路找到了绿色牧场,认识到以前的错误。
9、人们建起智慧老人的大厦,立碑纪念先驱者。
10、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二读课文,找到作者的情思。☆无知山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形象意义何在? 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旧的一切被迷信着,被维系着。新的一切被排斥着,被残害着。
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定律。 意 象形象意义“对着神秘的古书冥思苦想”
“摇着头”
“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
“是它(法律)的执行者”
“叫喊着,‘他死有余辜!’”
“并没有灰心”“预言说”
“不行!”
“无力地抗争着”
“强迫他把他们带走”守旧老人:旧世界的统治者
旧思想的维护者 是实施所有传,对一切革新镇压的代表,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
☆无知山谷的人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在无知山谷里的人群。他们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意 象形象意义“指甲磨破”
“脚上缠着破布”
“身体衰弱”
“拒绝(坐下)”
“偏要说话”
“我已经找到幸福的曙光。
跟我来吧,我带领你们
奔向那里。”漫游者(先驱者):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
是第一个 吃螃蟹的人新世界的探索者
新思想的传播者
漫游者悲剧的根源是什么?漫游者明知自己为律法所不容,为何偏要离
开山谷去寻找外面的世界?为什么又偏要回
到无知山谷?无知山谷的民众前后有什么不同?他们在内
疚之余,应该吸取什么教训?从整体看无知山谷的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历
史规律?深入探究本文主旨:
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三读课文,欣赏写作方式。序言可以创新,文章可以创新。
段落不妨短小一些。(散文诗的味道)
语言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引人思考。学习本文的启示 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真理的发展。
真理的发展是曲折的,因此我们应提倡自由,实行宽容政策,保证真理的发展有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探索者,先驱者的精神是可敬的因此在学习上要有怀疑精神,献身精神。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提倡宽容是不是无原则性的?试举例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