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二子说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名二子说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9 15:4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名二子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理解文章内容。
2.复习“说”这一文体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读、朗读、精读来理解文章。
2.自主、合作、探究地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自身体会父母对孩子的良苦用心。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此文章相对于他们比较容易学习,所以我设计的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与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3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给孩子起名字的良苦用心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预习导学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庆历六年(1046),苏洵赴京应制举。尽管他才学可为“帝王师”,结果还是落榜了。他对科举、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身上。次年返乡,写了这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时苏轼11岁,苏辙8岁。
苏洵对两个孩子寄予很大希望,他又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充满忧虑。《名二子说》正是通过阐释为二子命名的深意,表达他对爱子的劝诫与勉励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思考:文章从何处起笔?
3.思考:苏洵写车轼,借助车轼对苏轼提出怎样的希望?
活动2【导入】交流发展
把全体学生分成六组,进行小组交流、合作与展示:
第一组:
1.作者介绍。
2.三苏。
3.解题:文体“说”。
第二组:
1.看看两个名字有什么共同点
2.了解古代的车,知道“轼”“辙”和古代的车有什么联系?
3.作者为什么要以此才给他的两个儿子命名?
第三组:
1.理解文中重实词。
2.通过理解文章内容,对“轼”“辙”这两部分有何新的认识?
3.通过这位父亲对于儿子的一片希望。
第四组:
1.文章从何起笔?
2.苏洵写车轼,借助车轼对苏轼提出怎样的希望?
3.从这一段文字中能看出苏轼对苏辙有什么样的感情?
第五组:
1.第二段文字写车辙有什么特点?
2.从车辙能够看出苏辙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从这一段文字中能看出苏洵对苏辙有什么样的感情?
第六组:
1.本文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2.这篇文章的风格是什么?
活动3【导入】生成发展
1.欣赏名人名字,举例:
朱自清,原名自华,取自“腹有诗书气自华”。
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张恨水,取自“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2.欣赏未来名人——你的名字。谈名字内涵,体会父辈深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