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弈喻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19 弈喻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9 15:5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
弈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加大积累文言文知识的力度,并能逐步提高熟练驾驭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的手法,并初步体会深入浅出、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掌握文中所讲为人治学的重要准则,学会时刻内省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明。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是一部分学生往往只将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停留在故事的表面,要求他们像阅读现代文那样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对于底子薄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
3重点难点
1.朗读、翻译,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2.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的写作手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我们生命的历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经历。一次旅行,让我们眼界大开;一次阅读,让我们久久回味。而一次观棋、对弈的经历又会有怎样的感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钱大昕的《弈喻》中,去体会人生百味,尽在棋中。
活动2【讲授】赏读入境
(一)解题
“弈”就是下围棋,“喻”是比喻,使人知道……的道理。弈喻:用下棋打比方,借下棋的事来讲道理。
(二)作者简介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晚年自号潜研老人。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清代学者、诗文家,是乾嘉时期“吴中七子”之一。他早年以诗赋闻名,后来精研经史,又长于史籍的校勘考订。著有《潜研堂集》等。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明确加点字的字音:
数败(

数子(

数之(

嗤(

赧(

訾(

曾(

平心而度之(

一着之失(

2.学生自由读。要求:准确、流畅地诵读,正确地断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好文中的反问句、感叹句和判断句语气。
3.找个别学生读。
4.生齐读。
(四)整体感知
5.根据预习,自主疏通文意,并画出疑难语句共同交流。
一词多义:
数:一客数败


甫下数子(

竟局数之(

易:辄欲易置之(

予颇易之(

然试易地以处(

难句翻译:
(1)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
(2)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3)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4)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
(5)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6.梳理文章结构。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作者一次观棋下棋的经历。第二部分(2):借下棋喻理。
活动3【讲授】悟读品味
1.由观棋到下棋的过程中,“我”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作者为何详细描述自己下棋的经历?写自己下棋时的切身感受有哪些好处?
3.本文以下棋为喻,在第二段中作者向我们点出了生活中一种怎样的现象
4.作者在第二段中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
活动4【讲授】研读展示
1.文章主旨。
本文在于警戒主观臆断、妄自尊大,强不知以为知的人,从而教育人领会做人的正确道理: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妄自尊大,对别人要有知人之明,不要轻视别人。
2.写作手法。
本文以作者自己下棋的切身体会设喻,现身说法,借做事来讲道理。本文共两段,第一段说下棋不可小看对手,第二段说读书不可轻易指责古人,辩明事理不应相互嗤笑。论述的范围由小到大,意思一层比一层深,呈现出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活动5【活动】精读积累
学完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莫道人之短,莫说己之长。
3.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4.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5.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6.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意识到自己有任何缺陷。
7.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是每个人都符合你的胃口,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你又何尝符合所有人的胃口。
活动6【作业】美读运用
写一段自身经历,并借事说理,要求要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