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三顾茅庐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 三顾茅庐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9 18:45:30

文档简介

20 三顾茅庐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探讨诸葛亮,刘备的形象。
2.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2学情分析
我所带的班级共57人,八年级下学期以来,对名著的阅读已经有了基本能力,可以把握人物形象,能够讲一些关于《三国演义》的故事。
3重点难点
探讨关于诸葛亮的系列问题。
4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1.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得出结论(课件板书)
2.你认为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讨论结果: (1)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2)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不过虽逢其时,未逢其主的权宜之计。
3.那些地方体现了刘备的诚意?
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内容。
(1)三顾茅庐。(2)斋戒沐浴。(3)泣请孔明。
二、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
1.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烘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通过对司马徽,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均,黄承彦等人的描写,层层铺垫,诸葛亮才“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加深了诸葛亮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成功地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拓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怎样评价诸葛亮的出山以及他后来的失败?(观看学生准备的故事影像)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刘备的故事?怎样评价刘备?(观看课件)
三、补充阅读
课件补充<三国演义>的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四、总结:《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名著,走进其中,不仅能让人认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更能从中认识到历史的规律和进程。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汲取智慧,做一个成功的智者,做一个有国家责任感的人。
五、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罗贯中
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足智多谋
刘备: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课件11张PPT。 三顾茅庐
罗贯中 1.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合作探究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 超拔不凡 、足智多谋
刘备: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2.你认为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讨论结果: (1)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2)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不过虽逢其时,未逢其主的权宜之计。3.那些地方体现了刘备的诚意?
(1)三顾茅庐。
(2)斋戒沐浴。
(3)泣请孔明。(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怎样评价诸葛亮的出山以及他后来的失败? 拓展阅读(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刘备的故事?怎样评价刘备? 《三国演义》思想内容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它的主要思想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2.揭示了当时矛盾重重、动乱不安的局面。帮助我们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性。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乱年代里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与和平统一的愿望。小说描叙了封建军阀屠杀人民,劫掠百姓,以致田园荒芜,生产凋敝,白骨如山,饿莩遍野的历史事实和作者对坚持分裂割据的军阀的鞭挞和嘲讽!《三国演义》艺术成就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
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罗贯中
诸葛亮:淡泊名利 高雅不群
超拔不凡 足智多谋
刘 备:礼贤下士 不耻下问
求贤若渴 气度宽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