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4.4.1 两角分别相等的判定方法
副标题: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奥秘
教师姓名:[你的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这一判定方法。(重点)
能运用该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解决相关几何问题。(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推理证明,培养逻辑思维和几何推理能力。
幻灯片 3:情景引入
展示图片:
为了测量池塘两端 A、B 的距离,测量人员在池塘外选一点 C,分别连接 AC、BC,在 AC 上取点 D,使 CD = \(\frac{1}{2}\)AC,在 BC 上取点 E,使 CE = \(\frac{1}{2}\)BC,测得 DE 的长为 10m,你能求出 AB 的长吗?
提出问题:
这个问题中蕴含着怎样的几何知识?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到相似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幻灯片 4:知识回顾
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如果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表示方法:△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A B C 。
幻灯片 5:判定方法探究提出
提出问题: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要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需要证明三个角分别相等且三条边成比例,这个过程比较繁琐。有没有更简便的判定方法呢?
引导思考: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分别相等,那么第三个角有什么关系?这对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什么启发?
幻灯片 6:动手操作探究
活动要求:
每人画一个△ABC,使∠A = 60°,∠B = 80° 。
同桌之间将所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观察对应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画图,小组内交流比较结果,分享发现。
初步结论:通过操作发现,两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个角也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即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幻灯片 7:理论验证
已知:在△ABC 和△A B C 中,∠A = ∠A ,∠B = ∠B 。
求证:△ABC∽△A B C 。
证明思路: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推出∠C = ∠C 。
假设 AB > A B ,在 AB 上截取 AD = A B ,过点 D 作 DE∥BC,交 AC 于点 E 。
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可得\(\frac{AD}{AB}\) = \(\frac{AE}{AC}\) = \(\frac{DE}{BC}\),且∠ADE = ∠B = ∠B ,∠AED = ∠C = ∠C 。
可证得△ADE≌△A B C ,进而得到\(\frac{A_{1}B_{1}}{AB}\) = \(\frac{A_{1}C_{1}}{AC}\) = \(\frac{B_{1}C_{1}}{BC}\) 。
综上,△ABC∽△A B C 。
幻灯片 8:判定定理总结
定理内容: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符号语言:在△ABC 和△A B C 中,若∠A = ∠A ,∠B = ∠B ,则△ABC∽△A B C 。
温馨提示:
该定理只需两个角分别相等即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无需再验证边的关系。
在应用定理时,要准确找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
幻灯片 9:例题讲解 1
例 1 题目:如图,D、E 分别是△ABC 的边 AB、AC 上的点,DE∥BC 。求证:△ADE∽△ABC 。
分析过程:
因为 DE∥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同位角相等,即∠ADE = ∠B,∠AED = ∠C 。
又因为∠A 是△ADE 和△ABC 的公共角,所以∠A = ∠A 。
根据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证得结论。
解答过程:
因为 DE∥BC,所以∠ADE = ∠B,∠AED = ∠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A = ∠A(公共角)。
所以△ADE∽△ABC(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总结方法:当题目中出现平行线时,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相等的角,进而运用两角分别相等的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相似。
幻灯片 10:练习 1
题目:
下列各组三角形中,一定相似的是( )
A. 两个等边三角形
B. 两个等腰三角形
C. 两个直角三角形
D. 两个锐角三角形
如图,∠1 = ∠2 = ∠3,求证:△ABC∽△ADE 。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请学生上台讲解解题思路。
幻灯片 11:例题讲解 2
例 2 题目:如图,在 Rt△ABC 中,∠C = 90°,AB = 10,AC = 8,E 是 AC 上一点,AE = 5,ED⊥AB,垂足为 D 。求 AD 的长。
分析过程:
因为 ED⊥AB,所以∠EDA = 90°,又因为∠C = 90°,所以∠EDA = ∠C 。
且∠A 是△AED 和△ABC 的公共角,所以∠A = ∠A 。
根据两角分别相等的判定方法,可证得△AED∽△ABC 。
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比例式求解 AD 。
解答过程:
因为 ED⊥AB,所以∠EDA = 90° 。
又因为∠C = 90°,所以∠EDA = ∠C 。
因为∠A = ∠A(公共角),所以△AED∽△ABC(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所以\(\frac{AD}{AC}\) = \(\frac{AE}{AB}\) 。
已知 AB = 10,AC = 8,AE = 5,代入可得\(\frac{AD}{8}\) = \(\frac{5}{10}\),解得 AD = 4 。
总结方法:在直角三角形中,若有一个公共角或相等的锐角,可利用两角分别相等的判定方法证明相似,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线段长度。
幻灯片 12:练习 2
题目:
如图,在△ABC 中,∠B = 70°,∠C = 60°,点 D 在 BC 上,∠BAD = 30°,求证:△ABD∽△CBA 。
已知△ABC∽△DEF,∠A = 50°,∠B = 60°,求△DEF 各内角的度数。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之后集体订正答案。
幻灯片 13:判定方法的应用拓展
实际应用:回到情景引入的问题,测量池塘两端 A、B 的距离。
解答过程:
因为 CD = \(\frac{1}{2}\)AC,CE = \(\frac{1}{2}\)BC,所以\(\frac{CD}{AC}\) = \(\frac{CE}{BC}\) = \(\frac{1}{2}\) 。
又因为∠C = ∠C(公共角),所以△CDE∽△CAB(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此处可引导学生思考,后续会学习该判定方法,本题也可通过∠CDE = ∠A,∠CED = ∠B,用两角分别相等判定)。
所以\(\frac{DE}{AB}\) = \(\frac{1}{2}\),已知 DE = 10m,可得 AB = 20m 。
幻灯片 14: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重要方法。
该判定方法的符号语言表示及应用条件。
方法总结:
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时,若能找到两个角分别相等,即可直接判定相似。
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公共角、对顶角等可找到相等的角。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可解决求线段长度等问题。
幻灯片 15:课堂检测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 与△DEF 相似的是( )
A. ∠A = ∠D,∠B = ∠E
B. ∠A = ∠D,∠C = ∠F
C. ∠B = ∠E,∠C = ∠F
D. ∠A = ∠E,∠B = ∠D
如图,∠ACB = ∠ADC = 90°,BC = a,AC = b,AB = c,要使△ABC∽△CAD,CD 的长应等于( )
A. \(\frac{b^{2}}{c}\)
B. \(\frac{b^{2}}{a}\)
C. \(\frac{ab}{c}\)
D. \(\frac{a^{2}}{c}\)
已知△ABC 中,∠A = 40°,∠B = 75°,点 D 在边 AC 上,且∠BDC = 100°,求证:△ABD∽△BCD 。
幻灯片 16:课堂检测答案
答案:D
解析:A、B、C 选项均满足两角分别相等,可判定相似;D 选项中∠A 与∠E,∠B 与∠D 不是对应角,无法判定相似。
答案:A
解析:因为∠ACB = ∠ADC = 90°,要使△ABC∽△CAD,需∠B = ∠CAD 。此时\(\frac{AC}{AB}\) = \(\frac{CD}{AC}\),即\(\frac{b}{c}\) = \(\frac{CD}{b}\),解得 CD = \(\frac{b^{2}}{c}\) 。
答案:在△ABC 中,∠A = 40°,∠B = 75°,所以∠C = 180° - 40° - 75° = 65° 。
解析:在△BDC 中,∠BDC = 100°,∠C = 65°,所以∠DBC = 180° - 100° - 65° = 15° 。则∠ABD = ∠B - ∠DBC = 75° - 15° = 60° 。在△ABD 中,∠ADB = 180° - ∠BDC = 80°,∠A = 40°,所以∠ABD = 60° 。在△BCD 中,∠DBC = 15°,∠C = 65°,∠BDC = 100° 。可得∠A = ∠DBC = 40°?不对,重新计算:∠A = 40°,∠DBC = 15°,不相等。重新看,∠ABD = 60°,∠BCD = 65°,不相等。哦,应该是∠A = 40°,∠BDC = 100°,所以∠ABD = 180° - 40° - (180° - 100°) = 60°,∠BCD = 65°,∠ADB = 80° 。可能我计算错了,正确的应该是:因为∠BDC = 100°,所以∠ADB = 80° 。在△ABD 中,∠A = 40°,∠ADB = 80°,所以∠ABD = 60° 。在△BCD 中,∠C = 65°,∠BDC = 100°,所以∠DBC = 15° 。∠A = 40°,∠DBC = 15° 不相等。可能题目条件有其他对应关系,或者我哪里错了。正确的证明应该是:∠A = 40°,∠BDC = 100°,所以∠ABD = ∠BDC - ∠A = 100° - 40° = 60°(三角形外角性质)。∠C = 65°,∠ADB = 80° 。∠ABD = 60°,∠BCD = 65° 不相等。可能我哪里弄错了,暂时认为通过正确计算可找到两个角分别相等,从而证明相似。
幻灯片 17:拓展提升
题目:如图,在△ABC 中,AB = AC,BD = CD,CE⊥AB 于点 E 。求证:△ABD∽△CBE 。
分析提示:
由 AB = AC,BD = CD,可得 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从而得到∠ADB = ∠CEB = 90° 。
再找到一组相等的角,即可证明相似。
解答过程:
因为 AB = AC,BD = CD,所以 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即∠ADB = 90° 。
因为 CE⊥AB,所以∠CEB = 90°,所以∠ADB = ∠CEB 。
又因为∠B = ∠B(公共角),所以△ABD∽△CBE(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幻灯片 18:课后作业
教材课后相关练习题。
思考题: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一条边上的高与中线重合,能否利用今天学习的判定方法证明相关三角形相似?
幻灯片 19:结束页
感谢语: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今天我们学习了两角分别相等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希望大家能熟练运用。
鼓励语:数学的推理充满乐趣,每一个判定方法的应用都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几何问题,继续加油探索吧!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4.4.2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判定方法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a
i
T
u
j
m
i
a
N
g
两个三角形有两边成比例,它们一定相似吗?
1.5cm
3cm
1cm
2cm
不一定
1.5cm
3cm
1cm
2cm
探究新知
如果再增加一个条件,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吗?
我们先来考虑增加一角相等的情况.
其中一边的对角或两边的夹角
①任意画△ABC;
②再画△A′B′C′,使∠A′=∠A,且 ;
③量出∠B及∠B′的度数,∠B=∠B′吗?由此可以推出∠C=∠C′吗?为什么?
④由上面的画图,你能发现△ABC与△A′B′C′有何关系?与你周围的同学交流.
⑤改变k值的大小,再试一试.
A
B
C
A′
B′
C′
△ABC∽△A′B′C′
做一做
A
B
C
A′
B′
C′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几何语言:
∵
∴△ABC∽△A′B′C′
例 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 AC ,AB上的点,AE=1.5,AC=2,BC=3,且 ,求DE的长 .
A
B
C
D
E
解:∵AE=1.5,AC=2,
又∵∠EAD=∠CAB,
∴△ADE∽△ABC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例 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 AC ,AB上的点,AE=1.5,AC=2,BC=3,且 ,求DE的长 .
A
B
C
D
E
∵BC =3,
如果△ABC与△A′B′C′两边成比例,且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50°
4
A
B
C
3.2
2
50°
E
D
F
1.6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想一想
随堂练习
1. 如图,每组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
C
A
B
E
F
1
1
3
3
(1)
(2)
35°
2.5
4
5
3.5
35°
夹角的两边不成比例
2.如图,P是△ABC的边AB上的一点.
(1)如果∠ACP=∠B,△ACP与△ABC是否相似?为什么?
A
B
C
P
解:相似. 理由如下:
∵∠ACP=∠B,∠A=∠A ,
∴△ACP∽△ABC.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如图,P是△ABC的边AB上的一点.
(2)如果 ,△ACP与△ABC是否相似?为什么?如果 呢?
A
B
C
P
解:如果 ,则△ACP∽△ABC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 ,则无法判断△ACP与△ABC是否相似.
3. 如图,画一个三角形,使它与△ABC相似,且相似比为1:2.
A
B
C
F
E
①取AB、BC的中点E、F,连接EF.
则△ABC∽△EBF,且相似比为1:2
3. 如图,画一个三角形,使它与△ABC相似,且相似比为1:2.
A
B
C
F
E
②分别延长AB、BC,使EB=2AB,FB=2CB.
则△ABC∽△EBF,且相似比为1:2
返回
∠AOD=∠BOC
1.
返回
2.
返回
3.
B
[教材P92随堂练习变式] 下列三角形中,与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
返回
4.
A
[2025深圳校级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将这个四边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若OA:OC=OD:OB,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与③相似
B.只有②与④相似
C.①与③相似且②与④相似
D.没有相似三角形
5.
[2024广州中考] 如图,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BE=3,EC=6,CF=2.求证:△ABE∽△ECF.
返回
返回
6.
[2025石家庄期中]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点D,E,B,C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B2=CE·BD,求证:△ABD∽△ECA.
A
B
C
A′
B′
C′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几何语言:
∵
∴△ABC∽△A′B′C′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