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 三边成比例的判定方法(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4.4.3 三边成比例的判定方法(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1-11 10:57:18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4.4.3 三边成比例的判定方法
副标题:完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体系
教师姓名:[你的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这一判定方法。(重点)
能够运用该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解决相关几何问题。(难点)
通过探究和推理过程,进一步培养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幻灯片 3:情景引入
展示图片:
一个三角形框架,三边长分别为 3cm、4cm、5cm。另一个三角形框架的三边长分别为 6cm、8cm、10cm。
提出问题:
这两个三角形框架的形状是否相同?它们是否相似?
仅通过观察难以准确判断,我们需要新的判定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边成比例的判定方法。
幻灯片 4:知识回顾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已学判定方法: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比例的基本性质:若 a:b = c:d,则 ad = bc(b≠0,d≠0)。
幻灯片 5:判定方法探究提出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从角和边角结合的角度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那从边的角度,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成比例,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呢?
引导思考:结合上节课课后思考题,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猜想?
幻灯片 6:动手操作探究
活动要求:
每人画一个△ABC,使 AB = 3cm,BC = 4cm,AC = 5cm 。
再画一个△A B C ,使 A B = 6cm,B C = 8cm,A C = 10cm 。
计算两个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测量对应角的度数,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画图、测量、计算,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发现。
初步结论: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分别相等,即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幻灯片 7:理论验证
已知:在△ABC 和△A B C 中,\(\frac{AB}{A_{1}B_{1}}\) = \(\frac{BC}{B_{1}C_{1}}\) = \(\frac{AC}{A_{1}C_{1}}\) = k 。
求证:△ABC∽△A B C 。
证明思路:
在 AB 上截取 AD = A B ,过点 D 作 DE∥BC,交 AC 于点 E 。
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可得\(\frac{AD}{AB}\) = \(\frac{AE}{AC}\) = \(\frac{DE}{BC}\) = \(\frac{1}{k}\),则 AE = \(\frac{1}{k}\)AC,DE = \(\frac{1}{k}\)BC 。
因为\(\frac{AC}{A_{1}C_{1}}\) = k,\(\frac{BC}{B_{1}C_{1}}\) = k,所以 A C = \(\frac{1}{k}\)AC = AE,B C = \(\frac{1}{k}\)BC = DE 。
可证得△ADE≌△A B C (SSS),进而得到∠A = ∠A,∠B = ∠B,∠C = ∠C,且对应边成比例。
综上,△ABC∽△A B C 。
幻灯片 8:判定定理总结
定理内容: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符号语言:在△ABC 和△A B C 中,若\(\frac{AB}{A_{1}B_{1}}\) = \(\frac{BC}{B_{1}C_{1}}\) = \(\frac{AC}{A_{1}C_{1}}\),则△ABC∽△A B C 。
温馨提示:
该定理只需三条边对应成比例即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无需再考虑角的关系。
在应用定理时,要注意对应边的顺序,确保比例关系正确。
幻灯片 9:例题讲解 1
例 1 题目:判断下列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4、6、8 。
△DEF 的三边长分别为 2、3、4 。
分析过程:
计算对应边的比值,\(\frac{4}{2}\) = 2,\(\frac{6}{3}\) = 2,\(\frac{8}{4}\) = 2 。
可得三条边对应成比例,根据三边成比例的判定方法可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解答过程:
因为\(\frac{AB}{DE}\) = \(\frac{4}{2}\) = 2,\(\frac{BC}{EF}\) = \(\frac{6}{3}\) = 2,\(\frac{AC}{DF}\) = \(\frac{8}{4}\) = 2 。
所以\(\frac{AB}{DE}\) = \(\frac{BC}{EF}\) = \(\frac{AC}{DF}\) 。
所以△ABC∽△DEF(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总结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时,先计算三条边的对应比值,若比值都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幻灯片 10:练习 1
题目:
下列各组三角形中,一定相似的是( )
A. 两个等腰三角形
B. 两个等边三角形
C. 两个直角三角形
D. 两个锐角三角形
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5、12、13,△DEF 的三边长分别为 10、24、26,判断△ABC 与△DEF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请学生回答并讲解思路。
幻灯片 11:例题讲解 2
例 2 题目:如图,在△ABC 和△A B C 中,AB = 6,BC = 8,AC = 10,A B = 3,B C = 4,A C = 5 。求证:△ABC∽△A B C ,并求出相似比。
分析过程:
分别计算对应边的比值,\(\frac{AB}{A_{1}B_{1}}\) = \(\frac{6}{3}\) = 2,\(\frac{BC}{B_{1}C_{1}}\) = \(\frac{8}{4}\) = 2,\(\frac{AC}{A_{1}C_{1}}\) = \(\frac{10}{5}\) = 2 。
三条边对应成比例,根据判定定理可证明相似,相似比为 2 。
解答过程:
因为\(\frac{AB}{A_{1}B_{1}}\) = \(\frac{6}{3}\) = 2,\(\frac{BC}{B_{1}C_{1}}\) = \(\frac{8}{4}\) = 2,\(\frac{AC}{A_{1}C_{1}}\) = \(\frac{10}{5}\) = 2 。
所以\(\frac{AB}{A_{1}B_{1}}\) = \(\frac{BC}{B_{1}C_{1}}\) = \(\frac{AC}{A_{1}C_{1}}\) 。
所以△ABC∽△A B C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 2 。
总结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时,若已知三边长度,计算对应边的比值,若比值相等,即可用该判定方法证明。
幻灯片 12:练习 2
题目:
如图,△ABC 中,点 D、E、F 分别是 AB、BC、AC 的中点,求证:△DEF∽△ABC 。
已知△ABC 与△DEF 相似,△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2、3、4,△DEF 的一边长为 5,求△DEF 的另外两边长。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之后集体订正答案。
幻灯片 13: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在实际解题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呢?
方法总结:
若已知两个角对应相等,选用 “两角分别相等” 的判定方法。
若已知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选用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的判定方法。
若已知三边对应成比例,选用 “三边成比例” 的判定方法。
示例分析:结合具体例题,分析不同条件下应选择的判定方法。
幻灯片 14: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重要方法。
该判定方法的符号语言表示及应用条件。
方法总结:
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
运用三边成比例的判定方法时,需准确计算对应边的比值,确保比例相等。
三种判定方法相互补充,共同构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体系。
幻灯片 15:课堂检测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EF 的是( )
A. \(\frac{AB}{DE}\) = \(\frac{BC}{EF}\) = \(\frac{AC}{DF}\)
B. ∠A = ∠D,∠B = ∠E
C. \(\frac{AB}{DE}\) = \(\frac{AC}{DF}\),∠A = ∠D
D. \(\frac{AB}{DE}\) = \(\frac{BC}{EF}\),∠C = ∠F
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3、4、5,△DEF 的三边长分别为 6、8、10,则△ABC 与△DEF 的相似比为 。
如图,在△ABC 中,AB = 2,BC = 3,AC = 4,在△A B C 中,A B = 1,B C = 1.5,A C = 2 。求证:△ABC∽△A B C 。
幻灯片 16:课堂检测答案
答案:D
解析:A 选项满足三边成比例,可判定相似;B 选项满足两角分别相等,可判定相似;C 选项满足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可判定相似;D 选项中∠C 与∠F 不是成比例两边的夹角,无法判定相似。
答案:1:2
解析:对应边的比值为\(\frac{3}{6}\) = \(\frac{4}{8}\) = \(\frac{5}{10}\) = \(\frac{1}{2}\),所以相似比为 1:2 。
答案:因为\(\frac{AB}{A_{1}B_{1}}\) = \(\frac{2}{1}\) = 2,\(\frac{BC}{B_{1}C_{1}}\) = \(\frac{3}{1.5}\) = 2,\(\frac{AC}{A_{1}C_{1}}\) = \(\frac{4}{2}\) = 2 。
解析:所以\(\frac{AB}{A_{1}B_{1}}\) = \(\frac{BC}{B_{1}C_{1}}\) = \(\frac{AC}{A_{1}C_{1}}\) ,所以△ABC∽△A B C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幻灯片 17:拓展提升
题目: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 和△DEF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判断△ABC 与△DEF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分析提示:
先根据网格特点计算出两个三角形各边的长度。
再计算对应边的比值,判断是否成比例。
解答过程:
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 。
在△ABC 中,AB = \(\sqrt{2^{2} + 2^{2}}\) = \(\sqrt{8}\) = 2\(\sqrt{2}\),BC = \(\sqrt{1^{2} + 3^{2}}\) = \(\sqrt{10}\),AC = \(\sqrt{3^{2} + 1^{2}}\) = \(\sqrt{10}\) 。
在△DEF 中,DE = \(\sqrt{1^{2} + 1^{2}}\) = \(\sqrt{2}\),EF = \(\sqrt{1^{2} + 2^{2}}\) = \(\sqrt{5}\),DF = \(\sqrt{1^{2} + 2^{2}}\) = \(\sqrt{5}\) 。
计算比值:\(\frac{AB}{DE}\) = \(\frac{2\sqrt{2}}{\sqrt{2}}\) = 2,\(\frac{BC}{EF}\) = \(\frac{\sqrt{10}}{\sqrt{5}}\) = \(\sqrt{2}\),\(\frac{AC}{DF}\) = \(\frac{\sqrt{10}}{\sqrt{5}}\) = \(\sqrt{2}\) 。
因为\(\frac{AB}{DE}\) ≠ \(\frac{BC}{EF}\) = \(\frac{AC}{DF}\),所以△ABC 与△DEF 不相似 。
幻灯片 18:课后作业
教材课后相关练习题。
实践作业:测量校园内两个三角形花坛的边长,判断它们是否相似,并写出判断过程。
幻灯片 19:结束页
感谢语: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边成比例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完善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知识体系。
鼓励语: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判定方法解决更多几何问题,在数学的探索中不断进步!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4.4.3 三边成比例的判定方法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a
i
T
u
j
m
i
a
N
g
我们接着来考虑增加的条件是“另两边成比例”的问题.
探究新知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①任意画△ABC;
②再画△A′B′C′,使 ;
③量出∠A及∠A′的度数,∠A=∠A′吗?
④由上面的画图,你能发现△ABC与△A′B′C′有何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⑤改变k值的大小,再试一试.
A
B
C
A′
B′
C′
做一做
△ABC∽△A′B′C′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A
B
C
A′
B′
C′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几何语言:
∴△ABC∽△A′B′C′

例 如图,在△ABC和△ADE中, ,∠BAD=20°,求∠CAE的度数.
A
D
C
E
B
∴△ABC∽△ADE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解:∵
∴∠BAC=∠DAE.
∴∠BAC-∠DAC=∠DAE-∠DAC.
即∠BAD=∠CAE.
∵∠BAD=20°,
∴∠CAE=20°.
如图,△ABC与△A′B′C′相似吗?你有哪些判断方法?
议一议
A
B
C
A′
B′
C′
4
8
假设每一小格的边长为1,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随堂练习
1. 如图,每组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
A
B
C
D
E
F
A
B
C
E
D
F
7
10
5
5
6
2.5
6
4
7
3
2
3.5
(1)
(2)
2. 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6 cm, 9 cm,7.5 cm,另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8 cm,l0 cm,l2 cm,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为什么?
① 将三角形的边按大小顺序排列:
6 cm, 7.5 cm,9 cm
8 cm, 10 cm,12 cm
② 分别计算它们对应边的比:
③ 由比是否相等来判断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成比例:
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 如图,△ABC与△EFG相似吗?为什么?
A
B
C
E
F
G
假设每一小格的边长为1,
5
2
△ABC与△EFG相似
4. 如图所示的6个三角形中,哪些三角形相似?为什么?






①与⑤相似
课堂小结
A
B
C
A′
B′
C′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几何语言:
∴△ABC∽△A′B′C′

返回
1.
返回
2.
D
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3,5,6,则与△ABC相似的△DEF的边可能是(  )
A.DE=6,DF=8,EF=10
B.DE=9,EF=18,DF=25
C.DE=1,EF=2,DF=2.5
D.DE=6,DF=10,EF=12
返回
3.
B
[2025上海月考]下列四个三角形中,与如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
返回
4.
D
[2025宝鸡月考] 在△ABC中,AB=6,AC=8,在△A′B′C′中,A′B′=4,A′C′=3.若BC:B′C′=________,则△ABC∽△A′C′B′.横线上应填(  )
A.3:4
B.4:3
C.1:2
D.2:1
返回
5.
如图,D,E,F分别是△ABC的三边BC,CA,AB的中点.求证:△DEF∽△ABC.
返回
6.
B
在如图所示的象棋盘(各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中,根据“马走日”的规则,要使“马”“车”“炮”所在位置的格点构成的三角形与“帅”“相”“兵”所在位置的格点构成的三角形相似,“马”应落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返回
7.
不一定
现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6,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4,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________相似.(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
返回
8.
6
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点P1,P2,P3,P4,P5,A,C是△ABC边上的7个格点,请在这7个格点中任意选取3个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使构成的三角形与△ABC相似,符合题意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个.
9.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