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 成比例线段 课件2025-2026学年数学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3.1.1 成比例线段 课件2025-2026学年数学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1-11 15:3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3.1.1 成比例线段
副标题:探索线段比例奥秘,开启相似图形之门
适用教材: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具体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
幻灯片 2:课程导入
展示图片:
呈现两张相似的风景照片,一张是小尺寸的原图,另一张是将原图放大后的照片。
展示不同比例尺的中国地图,如在一张地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 100 千米,另一张地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 50 千米。
引导提问:同学们,观察这两张风景照片,虽然它们大小不一样,但形状是相同的。再看这两张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它们也有着相似之处。大家想一想,在这些形状相同的图形中,对应线段的长度之间是不是存在着某种关系呢?这种关系就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成比例线段密切相关,让我们一起去一探究竟。
幻灯片 3:线段的比
定义阐述:
如果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的长度分别为\(m\)、\(n\),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长度的比,即\(a:b = m:n\),也可以写成\(\frac{a}{b}=\frac{m}{n}\) 。
注意要点:
线段的比是一个正数,没有单位。
强调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选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在计算时单位必须统一。
若\(\frac{a}{b}=k\),则\(a = kb\)(这里\(k\)称为线段\(a\)与\(b\)的比值)。
示例展示:
已知线段\(a = 3cm\),线段\(b = 9cm\),则\(\frac{a}{b}=\frac{3}{9}=\frac{1}{3}\),即\(a:b = 1:3\) 。通过具体数字,让学生清晰理解线段比的计算方式。
幻灯片 4:成比例线段的定义
定义讲解: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frac{a}{b}=\frac{c}{d}\),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术语说明:
在比例\(\frac{a}{b}=\frac{c}{d}\)中,\(a\)、\(d\)叫做比例的外项,\(b\)、\(c\)叫做比例的内项,\(d\)叫做\(a\)、\(b\)、\(c\)的第四比例项。
特别地,若\(\frac{a}{b}=\frac{b}{c}\),则\(b\)叫做\(a\)、\(c\)的比例中项,此时有\(b^2 = ac\) 。
实例分析:
给出线段\(a = 2cm\),\(b = 4cm\),\(c = 3cm\),\(d = 6cm\),因为\(\frac{2}{4}=\frac{3}{6}=\frac{1}{2}\),所以\(a\)、\(b\)、\(c\)、\(d\)是成比例线段。
再举例,若线段\(a = 1cm\),\(b = \sqrt{2}cm\),\(c = \sqrt{2}cm\),\(d = 2cm\),由于\(\frac{1}{\sqrt{2}}=\frac{\sqrt{2}}{2}\),即\(\frac{a}{b}=\frac{c}{d}\),所以这四条线段也是成比例线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
幻灯片 5:比例的基本性质
性质推导:
已知\(\frac{a}{b}=\frac{c}{d}\),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bd\),得到\(ad = bc\) 。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如果\(\frac{a}{b}=\frac{c}{d}\),那么\(ad = bc\) 。
反过来,如果\(ad = 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frac{a}{b}=\frac{c}{d}\) 。可以通过在\(ad = bc\)两边同时除以\(bd\)来推导得出。
应用示例:
已知\(\frac{x}{5}=\frac{4}{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2x = 5 4\),即\(2x = 20\),解得\(x = 10\)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比例基本性质求解未知数。
幻灯片 6:比例中项的深入理解
概念回顾:再次强调如果作为比例内项的是相同的线段,即\(\frac{a}{b}=\frac{b}{c}\)(或\(a:b = b:c\)),那么线段\(b\)叫线段\(a\)、\(c\)的比例中项,此时\(b^2 = ac\) 。
实例计算:
若线段\(a = 4cm\),\(b\)是\(a\)、\(c\)的比例中项,且\(c = 9cm\),由\(b^2 = ac = 4 9 = 36\),可得\(b = 6cm\)(因为线段长度为正数,所以舍去\(-6\))。
接着提问学生,如果\(a = 2cm\),\(c = 8cm\),那么\(a\)、\(c\)的比例中项\(b\)是多少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计算,巩固对比例中项概念的运用。
幻灯片 7:课堂练习 1 - 判断成比例线段
题目展示:判断下列线段\(a\)、\(b\)、\(c\)、\(d\)是否是成比例线段。
(1)\(a = 3\),\(b = 5\),\(c = 6\),\(d = 10\)
(2)\(a = 1.5\),\(b = 2\),\(c = 3\),\(d = 2.5\)
分析过程:
对于(1),计算\(\frac{a}{b}=\frac{3}{5}\),\(\frac{c}{d}=\frac{6}{10}=\frac{3}{5}\),因为\(\frac{a}{b}=\frac{c}{d}\),所以线段\(a\)、\(b\)、\(c\)、\(d\)是成比例线段。
对于(2),计算\(\frac{a}{b}=\frac{1.5}{2}=\frac{3}{4}\),\(\frac{c}{d}=\frac{3}{2.5}=\frac{6}{5}\),由于\(\frac{a}{b} \frac{c}{d}\),所以线段\(a\)、\(b\)、\(c\)、\(d\)不是成比例线段。
总结方法: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关键是看其中两条线段的比是否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可以先将四条线段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分别计算前两条线段的比和后两条线段的比,再进行比较。
幻灯片 8:课堂练习 2 - 运用比例基本性质
题目展示:
(1)已知\(\frac{m}{n}=\frac{5}{3}\),求\(\frac{m + n}{n}\)的值。
(2)若\(\frac{x}{2}=\frac{y}{3}=\frac{z}{4}\),且\(x + y + z = 18\),求\(x\)、\(y\)、\(z\)的值。
解答过程:
(1)由\(\frac{m}{n}=\frac{5}{3}\),根据合比性质(在比例\(\frac{a}{b}=\frac{c}{d}\)中,\(\frac{a + b}{b}=\frac{c + d}{d}\)),可得\(\frac{m + n}{n}=\frac{5 + 3}{3}=\frac{8}{3}\)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合比性质,为学生后续学习拓展思路。
(2)设\(\frac{x}{2}=\frac{y}{3}=\frac{z}{4}=k\),则\(x = 2k\),\(y = 3k\),\(z = 4k\)。因为\(x + y + z = 18\),所以\(2k + 3k + 4k = 18\),即\(9k = 18\),解得\(k = 2\) 。那么\(x = 2 2 = 4\),\(y = 3 2 = 6\),\(z = 4 2 = 8\) 。通过设比例系数\(k\)的方法,解决连比问题,向学生传授此类题目的解题技巧。
幻灯片 9: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
线段的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长度的比,注意比是正数且与单位选取无关,但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成比例线段:四条线段中,若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则这四条线段成比例,明确比例的外项、内项、第四比例项以及比例中项的概念。
比例的基本性质:若\(\frac{a}{b}=\frac{c}{d}\),则\(ad = bc\);反之,若\(ad = bc\)(\(a\)、\(b\)、\(c\)、\(d\)均不为\(0\)),则\(\frac{a}{b}=\frac{c}{d}\) 。
比例中项:当\(\frac{a}{b}=\frac{b}{c}\)时,\(b\)是\(a\)、\(c\)的比例中项,有\(b^2 = ac\) 。
方法归纳:
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的方法,先排序再求比最后比较。
运用比例基本性质求解未知数以及解决连比问题时设比例系数\(k\)的方法。
幻灯片 10:课后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
课本课后练习题中关于成比例线段判断、利用比例基本性质计算的题目,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计算过程,规范答题格式。
补充拓展题:已知线段\(a\)、\(b\)、\(c\)满足\(\frac{a}{2}=\frac{b}{3}=\frac{c}{4}\),且\(a + b - c = 6\),求\(a + b + c\)的值。通过这道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设比例系数\(k\)方法的运用。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至少两个成比例线段的实际例子,如家里的门窗边框、书本的长宽等,测量相关线段长度并验证是否成比例,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通过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025-2026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3.1.1 成比例线段
第23章 图形的相似
a
i
T
u
j
m
i
a
N
g
问题1 下面两张邮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关系?
情境引入
问题2 多啦 A 梦的 2 寸照片和 4 寸照片,它的形状改变了吗?大小呢?
下面图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似图形的概念
观察与思考
相同点:形状相同
不同点:大小不相同
相同形状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
相似图形的大小不一定相同.
归纳:
探究归纳
由下面的格点图可知, =_____,
=_____,这样 与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
2
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
四条线段 a,b,c,d 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长度比,如 (或 a : b = c :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此时,也称这四条线段成比例.
归纳总结
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长度的比;

2.已知 ,那么 各等于多少?
1.已知线段 a、b、c 满足关系式 ,
且 b = 4,那么 ac =______.
练一练
16
例 判断下列线段 a、b、c、d 是否是成比例线段: 
(1)a=4,b=6,c=5,d=10;
解:(1)∵ 
∴ 线段 a、b、c、d 不是成比例线段.

∴ 

典例精析
(2)a=2,b=
,c=
,d=

(2) ∵ 
∴ 
∴ 线段 a、b、c、d 是成比例线段.
注意:
1. 若 a : b = k,说明 a 是 b 的 k 倍;
2. 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必须一致;
3. 两条线段的比值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
4. 除了 a = b 外,a : b ≠ b : a,
互为倒数.
如果 ,那么 ad=bc.如果 ad=bc (a、b、c、d 都不等于 0),那么 .
对于成比例线段,我们有下面的结论:
你还可以得到其他的等比例式吗?
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 证明:(1)如果 ,那么

证明:(1)∵  
典例精析
∴在等式两边同加上 1.
证明:∵
∴ ad=bc.
∴ -ad = -bc. 等式两边同加上 ac
∴ ac-ad=ac-bc,
∴ a(c-d)=(a-b)c. 两边同除以(a-b)(c-d)

(2)如果 ,那么 ( 其中 a ≠ b,c ≠ d ).
合比性质:
等比性质:
(b + d +···+ m ≠ 0)
拓展归纳
1.下列各组数中一定成比例的是( )
A. 2,3,4,5 B. -1,2,-2,4
C. -2,1,2,0 D. a,2b,c,2d
B
当堂练习
解:根据题意可知, ,
AB = 15, AC = 10,BD = 6.
则 AD = AB - BD =15 - 6 = 9.

3.已知 ,AB = 15,AC = 10,BD = 6.求 AE.
A
B
C
D
E
返回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比例尺不同的中国地图相似
B.亮亮4岁时的照片与16岁时的照片相似
C.用放大镜看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似
D.C929客机模型与C929客机相似
B
返回
2.在下列各组图形中,一定相似的是(  )
D
返回
3.如果线段a=2 cm,b=18 cm,线段c是线段a,b的比例中项(即a∶c=c∶b),那么线段c=(  )
A.3 cm B.4 cm C.±6 cm D.6 cm
D
4.小慧同学在学习了“比例线段”后,发现学习内容是一个逐步特殊化的过程,请在图中的横线上填写适当的数值,感受这个特殊化的学习过程.
2
返回
5.《九章算术》中记载,战国时期的铜衡杆,其形式既不同于天平衡杆,也异于称杆.衡杆正中有拱肩提纽和穿线孔,一面刻有贯通上、下的十等分线.用该衡杆称物,可以把被称物与砝码放在提纽两边不同位置的刻线上,这样,用同一个砝码就可以称出大于它一倍或几倍质量的物体.图为铜衡杆的使用示意图,
此时被称物质量是砝码质量的
________倍.
1.2
返回
返回
A
返回
A
返回
D
【点拨】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解.将各选项代入,看最小数与最大数的积是否等于其他两数的积.
1. 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常用方法:设元法,即设一份为 k.
3. 若线段 a,b,c,d 满足 ,则 a,b,c,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