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中位线 课件2025-2026学年数学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3.4 中位线 课件2025-2026学年数学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1-11 15:42:40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3.4 中位线
副标题:探索三角形与梯形中位线的性质与应用
适用教材: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具体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
设计思路:从概念引入到定理推导,再到实际应用,层层递进构建中位线知识体系
幻灯片 2:课程导入
情境展示:
图片 1:建筑工人在搭建三角形钢架时,为增强钢架稳定性,在三角形两边中点之间焊接了一根钢筋;
图片 2:梯形形状的窗户,工人在安装玻璃前,在梯形两腰中点之间拉了一条细线辅助定位。
引导提问:同学们,观察图片中的钢筋和细线,它们分别连接了三角形两边中点和梯形两腰中点,这样的线段在数学中有专门的名称 —— 中位线。那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具有怎样的性质?它们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 “中位线”。
幻灯片 3: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定义阐述: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图形标注与辨析:
展示△ABC,D 是 AB 中点,E 是 AC 中点,连接 DE,标注 “DE 是△ABC 的中位线”;
对比辨析:在△ABC 中,F 是 BC 中点,连接 AF,标注 “AF 是△ABC 的中线”,强调 “中位线连接两边中点,中线连接顶点与对边中点”,避免概念混淆。
小练习:
如图,△MNP 中,G、H 分别是 MN、MP 的中点,则______是△MNP 的中位线(答案:GH)。
幻灯片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探究推导)
探究活动:
画图操作: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ABC,分别取 AB、AC 的中点 D、E,连接 DE;
测量观察:
测量 DE 和 BC 的长度,记录数据(如 DE=2cm,BC=4cm);
观察 DE 与 BC 的位置关系(发现 DE∥BC);
猜想结论:学生根据测量结果猜想 “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定理证明:
已知:在△ABC 中,D、E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
求证:DE∥BC,DE = \(\frac{1}{2}\)BC。
证明过程:
延长 DE 到 F,使 EF = DE,连接 CF;
∵ E 是 AC 中点,∴ AE = CE;
在△ADE 和△CFE 中,\(\begin{cases}AE = CE \\ AED = CEF \\ DE = FE\end{cases}\),∴ △ADE ≌ △CFE(SAS);
∴ AD = CF,∠A = ∠ECF,∴ AD∥CF;
∵ D 是 AB 中点,∴ AD = BD,∴ BD = CF,且 BD∥CF;
∴ 四边形 BCFD 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DE∥BC,DF = BC,又∵ DE = \(\frac{1}{2}\)DF,∴ DE = \(\frac{1}{2}\)BC。
定理总结: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简称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幻灯片 5: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几何语言与应用示例
几何语言:
如图,在△ABC 中,∵ D、E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或 DE 是△ABC 的中位线),
∴ DE∥BC,DE = \(\frac{1}{2}\)BC。
应用示例:
问题:在△ABC 中,DE 是中位线,若 BC = 8cm,求 DE 的长度;若 DE∥BC,且 DE = 3cm,求 BC 的长度。
解答:
∵ DE 是中位线,∴ DE = \(\frac{1}{2}\)BC = \(\frac{1}{2}\)×8 = 4cm;
∵ DE 是中位线,∴ BC = 2DE = 2×3 = 6cm。
幻灯片 6:梯形中位线的定义与定理
定义阐述:
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图形标注:
展示梯形 ABCD,AD∥BC,E、F 分别是 AB、CD 的中点,连接 EF,标注 “EF 是梯形 ABCD 的中位线”。
梯形中位线定理:
内容: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定理推导(结合三角形中位线):
连接 AF 并延长,交 BC 的延长线于 G;
∵ AD∥BC,∴ ∠D = ∠FCG;
∵ F 是 CD 中点,∴ DF = CF;
在△ADF 和△GCF 中,\(\begin{cases} D = FCG \\ DF = CF \\ AFD = GFC\end{cases}\),∴ △ADF ≌ △GCF(ASA);
∴ AD = CG,AF = FG;
∵ E 是 AB 中点,F 是 AG 中点,∴ EF 是△ABG 的中位线;
∴ EF∥BG,EF = \(\frac{1}{2}\)BG;
又∵ BG = BC + CG = BC + AD,∴ EF∥AD∥BC,EF = \(\frac{1}{2}\)(AD + BC)。
幻灯片 7: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几何语言与应用示例
几何语言:
如图,在梯形 ABCD 中,∵ AD∥BC,E、F 分别是 AB、CD 的中点(或 EF 是梯形 ABCD 的中位线),
∴ EF∥AD∥BC,EF = \(\frac{1}{2}\)(AD + BC)。
应用示例:
问题:在梯形 ABCD 中,AD∥BC,EF 是中位线,若 AD = 5cm,BC = 9cm,求 EF 的长度;若 EF = 7cm,AD = 4cm,求 BC 的长度。
解答:
∵ EF 是中位线,∴ EF = \(\frac{1}{2}\)(AD + BC) = \(\frac{1}{2}\)×(5 + 9) = 7cm;
∵ EF 是中位线,∴ 7 = \(\frac{1}{2}\)(4 + BC),解得 BC = 10cm。
幻灯片 8:课堂练习 1(三角形中位线应用)
题目展示:
如图,在△ABC 中,D、E、F 分别是 AB、BC、AC 的中点,AC = 10cm,BC = 14cm,求四边形 ADEF 的周长。
解答过程:
∵ D、E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 DE 是△ABC 的中位线,∴ DE∥AC,DE = \(\frac{1}{2}\)AC = \(\frac{1}{2}\)×10 = 5cm;
∵ D、F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 DF 是△ABC 的中位线,∴ DF∥BC,DF = \(\frac{1}{2}\)BC = \(\frac{1}{2}\)×14 = 7cm;
四边形 ADEF 的周长 = AD + DE + EF + FA,又∵ E、F 是 BC、AC 中点,EF 是△ABC 中位线,EF = \(\frac{1}{2}\)AB,AD = \(\frac{1}{2}\)AB,FA = \(\frac{1}{2}\)AC = 5cm;
综上,周长 = \(\frac{1}{2}\)AB + 5 + \(\frac{1}{2}\)AB + 5 = AB + 10?(修正:重新分析,四边形 ADEF 中,AD 是 AB 一半,DE=5,EF 是 AB 一半,FA=5,实际更简单:∵ DE=AF=5,DF=AE=7,∴ 周长 = 5+7+5+7=24cm)
正确步骤:∵ D、E、F 是中点,∴ DE=AF=5cm,DF=AE=7cm,∴ 四边形 ADEF 是平行四边形,周长 = 2×(5+7)=24cm。
答案:24cm。
幻灯片 9:课堂练习 2(梯形中位线应用)
题目展示:
一个等腰梯形的中位线长为 12cm,腰长为 5cm,求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
解答过程:
∵ 梯形中位线长 = \(\frac{1}{2}\)(上底 + 下底),已知中位线长 12cm,∴ 上底 + 下底 = 2×12 = 24cm;
等腰梯形的周长 = 上底 + 下底 + 2× 腰长 = 24 + 2×5 = 34cm。
答案:34cm。
幻灯片 10:课堂练习 3(综合应用)
题目展示: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E、F、G、H 分别是 AB、BC、CD、DA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 EFGH 是平行四边形。
解答过程:
连接 AC;
∵ E、F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 EF 是△ABC 的中位线,∴ EF∥AC,EF = \(\frac{1}{2}\)AC;
∵ G、H 分别是 CD、DA 的中点,∴ GH 是△ADC 的中位线,∴ GH∥AC,GH = \(\frac{1}{2}\)AC;
∴ EF∥GH,且 EF = GH;
∴ 四边形 EFGH 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结论:四边形 EFGH 是平行四边形(此四边形也称为 “中点四边形”)。
幻灯片 11: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
类别
定义
定理
几何语言要点
三角形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找两边中点,得平行且半长关系
梯形中位线
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
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找两腰中点,得平行且(两底和)半长关系
核心思路:
三角形中位线:将三角形问题转化为线段平行和长度计算,可用于证明平行、求线段长度;
梯形中位线:将梯形问题转化为两底关系,可用于求梯形周长、面积(结合高时);
中点四边形: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通过三角形中位线证明。
幻灯片 12:课后作业布置(分层设计)
基础层(必做):
课本练习题:完成三角形和梯形中位线的定义辨析、长度计算题目(3 道),写出完整步骤;
填空题:在△ABC 中,中位线 DE∥BC,若 DE = 4cm,则 BC = ______cm;在梯形中,上底 3cm,下底 7cm,中位线长______cm。
提高层(选做):
证明题:如图,在 Rt△ABC 中,∠C = 90°,D、E 分别是 AC、BC 的中点,DE = 2cm,求 AB 的长度;
应用题:一个梯形的中位线长 10cm,高 5cm,求这个梯形的面积(提示:梯形面积 = 中位线 × 高)。
实践层(拓展):
动手操作:用硬纸板制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分别画出它们的中位线,测量验证中位线定理;
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应用中位线原理的实例(如建筑结构、家具设计),记录并分析,下节课分享。
2025-2026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3.4 中位线
第23章 图形的相似
a
i
T
u
j
m
i
a
N
g
问题1 怎样由平行线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问题2 相似三角形有哪些方面的应用?你会解决 下面的问题吗?
观察与思考
A
B
C
测出 MN 的长,就可知 A、B 两点的距离.
M
N
在 AB 外选一点 C,使 C 能直接到达 A 和 B.
连接 AC 和 BC,并分别找出 AC 和 BC 的中点 M、N.
若 MN = 36 m,
则 AB =
2MN = 72 m
如果 M、N 两点之间还有阻隔,你有什么解决办法?
A
B
C
E
F
.
.
D
.
中位线
中线
什么是三角形的中线?
(连接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
设疑:如果连接两边中点的线段呢?
三角形的中位线及其性质
A
B
C
D
E
DE 是△ABC 的
中位线.
什么叫三角形的中位线呢?
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画出△ABC 中所有的中位线.
画出三角形的所有中线并说出中位线和中线的区别.
F
A
B
C
D
E
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的两层含义:
② 如果 DE 为△ABC 的中位线,那么 D、E 分别为 AB、AC 的 .
① 如果 D、E 分别为 AB、AC 的中点,那么 DE 为△ABC 的 ;
C
B
A
E
D
中位线
中点
在△ABC 中,中位线 DE 和边 BC 什么关系?
DE 和边 BC 的关系
数量关系:
位置关系:
DE∥BC
A
B
C
D
E
结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如图:在△ABC 中,D 是 AC 的中点,E 是AB 的中点.
则有:
DE∥BC,
能说出理由吗?
A
B
C
D
E
D
A
B
C
E
F
用不同的方法证明
如图在△ABC 中,D 是 AC 的中点,E 是 AB 的中点.求证:
DE∥BC,
E
A
B
C
D
F
证明:如图,延长 DE 至 F,使 EF = DE,连接 CF.
∵ AE = CE, ∠AED = ∠CEF,
∴ △ADE≌△CFE.
∴ AD = CF,∠A = ∠ECF.
∴ CF∥AB.
∵ AD = BD,
∴ 四边形 DBCF 是平行四边形.
∴ BD = CF.
∴ DF∥BC,
∴ DE∥BC,DE = BC.
DF = BC = 2DE.
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用符号语言表示
E
A
B
C
D
∵ DE 是△ABC 的中位线,
归纳总结
∴ DE∥BC,
如图1,DE 是△ABC 中位线
(1)若∠ADE = 60°,则∠B = 度,
为什么?
(2)若 BC = 8 cm,则 DE = cm,为什么?
图1
60
4
A
B
C
D
E
练一练
图2
B
A
C
D
E
F
如图2,在△ABC 中,D、E、F分别是各边中点 AB = 6 cm,AC = 8 cm,BC = 10 cm,则△DEF 的周长 = cm
12
如图,△ABC 中,D、E 分别是边 BC、AB 的中点,AD、CE 相交于 G.求证: 
证明:连接 ED,
∵D、E 分别是边 BC、AB 的中点,
∴△ACG∽△DEG.
三角形的重心
∴DE∥AC,


三角形三条边上的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重心与一边中点的连线的长是对应中线长的 .
如果取 AC 的中点 F,假设 BF 与 AD 交于 G′,如下图,那么我们同理有 .所以有 ,即两图中的点 G 与 G′ 是重合的.
于是我们有以下结论:
A
B
C
D
F
A
G′
归纳
1.如图,EF 是△ABC 的中位线,BC = 20,则 EF =____;
10
A
B
C
E
F
2.在△ABC 中,中线 CE、BF 相交点 O,M、N 分别是 OB、OC 的中点,则 EF 和 MN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平行且相等
A
B
C
E
F
M
N
O
3.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在四边形 ABCD 中,E、F、G、H 分别是 AB、BC、CD、DA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 EFGH 是平行四边形.
A
B
C
E
F
G
D
H
证明:连接 AC.
∵AH = HD,CG = GD,
∴HG∥AC,HG = AC.
同理 EF∥AC,EF = AC.
∴HG∥EF,HG = EF.
∴四边形 EFGH 是平行四边形.
A
B
C
E
F
G
D
H
返回
1.[2023·云南]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A,B,C三点不共线.设AC,BC的中点分别为M,N.若MN=3米,则AB=(  )
A.4米 B.6米
C.8米 D.10米
B
返回
【答案】C
3.[2023·湖州]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点E为AB的中点,连结DE.已知BC=10,AD=12.求BD,DE的长.
返回
4.[2023·嘉兴]如图,点P是△ABC的重心,点D是边AC的中点,PE∥AC交BC于E,DF∥BC交EP于点F.若四边形CDFE的面积为6,则△ABC的面积为(  )
A.12
B.14
C.18
D.24
【点拨】如图,连结BD.
∵点P是△ABC的重心,点D是边AC的中点,
∴点B,P,D在一条直线上,且BP∶PD=
2∶1,S△ABC=2S△BDC,
∴BP∶BD=2∶3.
【答案】C
返回
5.图①是4×4的正方形网格(其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均在格点上,连结AB,AC,BC,我们称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三角形为格点三角形.
(1)∠BCA=________°,△ABC的面积为________;
90
5
1.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 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3. 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不仅给出了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而且给出了它们的数量关系,在三角形中给出一边的中点时,可转化为中位线.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