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3坡度问题 课件2025-2026学年数学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4.4.3坡度问题 课件2025-2026学年数学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1-11 15:42:40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4.4.3 坡度问题
副标题:理解坡度与坡角关系,解决斜面相关实际问题
适用教材: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具体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
设计思路:以 “概念解析→关系推导→分类应用→总结技巧” 为逻辑,聚焦坡度问题的核心解法
幻灯片 2:课程导入
情境展示:
图片 1:登山爱好者攀登山坡,地图标注山坡 “坡度 1:2.5”,需判断坡度陡峭程度;
图片 2:水利大坝的横截面示意图,工程师根据 “坡度 1:3” 设计坝体高度与水平宽度;
图片 3:教学楼的楼梯,台阶高度与水平深度的比为 “1:2”,符合安全坡度标准。
引导提问:生活中常提到的 “坡度 1:2”“坡度 1:3” 是什么意思?坡度与斜面的倾斜角度(坡角)有什么关系?如何利用坡度解决山坡高度、大坝宽度等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 “坡度问题”。
幻灯片 3:坡度与坡角的定义及关系
1. 核心概念定义
坡度(坡比):坡面的垂直高度(通常用\(h\)表示)与水平宽度(通常用\(l\)表示)的比,记作\(i = h:l\)(或\(i = \frac{h}{l}\))。
示例:坡度\(1:2\)表示垂直高度\(h=1\)时,水平宽度\(l=2\),即\(\frac{h}{l} = \frac{1}{2}\)。
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通常用\(\alpha\)表示(如图,在 Rt△ABC 中,∠C=90°,∠A 即为坡角\(\alpha\))。
2. 坡度与坡角的关系
推导过程:
在 Rt△ABC 中,坡角\(\alpha\)的对边为垂直高度\(h\),邻边为水平宽度\(l\)。
根据正切函数定义,\(\tan\alpha = \frac{ è }{é è } = \frac{h}{l}\)。
而坡度\(i = \frac{h}{l}\),因此坡度\(i = \tan\alpha\)(坡度等于坡角的正切值)。
关键结论:
坡度越大,\(\tan\alpha\)越大,坡角\(\alpha\)越大,坡面越陡峭;反之,坡度越小,坡面越平缓。
3. 图形标注与示例
绘制 Rt△ABC,标注:
垂直高度\(BC = h\)(对边),水平宽度\(AC = l\)(邻边),坡面\(AB\)(斜边,即坡面长度);
坡角\(\alpha = A\),坡度\(i = \frac{BC}{AC} = \tan\alpha\)。
示例:若坡度\(i = 1:2\),则\(\tan\alpha = \frac{1}{2}\),用计算器可求得坡角\(\alpha 26.57 °\)。
幻灯片 4:坡度问题的基本类型 1—— 已知坡度求垂直高度或水平宽度
解题思路
已知坡度\(i = h:l\)和其中一个量(\(h\)或\(l\)),根据\(i = \frac{h}{l}\)列比例式,求解另一个量。
例题 1:山坡高度计算
题目展示:
某山坡的坡度为\(1:3\),某人沿山坡向上走了一段水平距离\(l = 15\)米,求此人上升的垂直高度\(h\)。
解答过程:
明确坡度含义:坡度\(1:3\)表示\(\frac{h}{l} = \frac{1}{3}\);
代入已知量列方程:已知\(l = 15\)米,设\(h = x\)米,则\(\frac{x}{15} = \frac{1}{3}\);
求解:\(x = \frac{15 1}{3} = 5\)米。
答案:此人上升的垂直高度为 5 米。
例题 2:大坝水平宽度计算
题目展示:
某水库大坝的坡度为\(1:2.4\),坝高\(h = 20\)米,求大坝的水平宽度\(l\)(坝底与坝顶的水平距离)。
解答过程:
坡度转化:坡度\(1:2.4\)即\(\frac{h}{l} = \frac{1}{2.4}\);
代入计算:已知\(h = 20\)米,得\(\frac{20}{l} = \frac{1}{2.4}\),解得\(l = 20 2.4 = 48\)米。
答案:大坝的水平宽度为 48 米。
幻灯片 5:坡度问题的基本类型 2—— 已知坡度求坡面长度
解题思路
先根据坡度\(i = \frac{h}{l}\),结合已知条件求出垂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
再利用勾股定理\(AB = \sqrt{h^2 + l^2}\)(\(AB\)为坡面长度),或利用三角函数\(AB = \frac{h}{\sin\alpha}\)(\(\alpha\)为坡角)求解坡面长度。
例题 3:山坡坡面长度计算
题目展示:
一段登山步道的坡度为\(1:\sqrt{3}\),已知步道的垂直高度\(h = 80\)米,求这段步道的坡面长度(即登山者实际行走的路程)。
解答过程:
求水平宽度\(l\):
坡度\(1:\sqrt{3}\)表示\(\frac{h}{l} = \frac{1}{\sqrt{3}}\),已知\(h = 80\)米,得\(l = 80\sqrt{3}\)米;
求坡面长度\(AB\):
由勾股定理,\(AB = \sqrt{h^2 + l^2} = \sqrt{80^2 + (80\sqrt{3})^2} = \sqrt{6400 + 19200} = \sqrt{25600} = 160\)米;
(或利用坡角:\(\tan\alpha = \frac{1}{\sqrt{3}}\),故\(\alpha = 30 °\),\(AB = \frac{h}{\sin30 °} = \frac{80}{0.5} = 160\)米)。
答案:这段步道的坡面长度为 160 米。
幻灯片 6:坡度问题的综合类型 —— 大坝横截面计算
解题思路
大坝横截面通常为梯形,可通过作高将梯形分解为 “两个直角三角形 + 一个矩形”,利用坡度分别计算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再结合矩形对边相等的性质,求解坝底宽、坝顶宽等关键量。
例题 4:大坝横截面尺寸计算
题目展示:
某水利大坝的横截面为梯形\(ABCD\),坝顶宽\(AD = 6\)米,坝高\(h = 10\)米,迎水坡\(AB\)的坡度为\(1:2\),背水坡\(CD\)的坡度为\(1:1\),求大坝的坝底宽\(BC\)。
解答过程:
分解梯形为直角三角形和矩形:
过\(A\)作\(AE BC\)于\(E\),过\(D\)作\(DF BC\)于\(F\),则\(AE = DF = 10\)米(坝高),\(EF = AD = 6\)米(矩形对边相等);
计算迎水坡水平宽度\(BE\):
迎水坡坡度\(1:2\),即\(\frac{AE}{BE} = \frac{1}{2}\),得\(BE = 2 AE = 2 10 = 20\)米;
计算背水坡水平宽度\(CF\):
背水坡坡度\(1:1\),即\(\frac{DF}{CF} = \frac{1}{1}\),得\(CF = DF = 10\)米;
求坝底宽\(BC\):\(BC = BE + EF + CF = 20 + 6 + 10 = 36\)米。
答案:大坝的坝底宽为 36 米。
幻灯片 7:课堂练习 1(基础坡度计算)
题目展示:
某楼梯的坡度为\(1:1.5\),若楼梯的垂直高度为\(1.8\)米,求楼梯的水平深度和每级台阶的坡面长度(每级台阶高度相同,忽略台阶宽度);
一段斜坡的坡度为\(1:2\),坡角为\(\alpha\),求\(\sin\alpha\)和\(\cos\alpha\)的值。
解答过程:
楼梯问题:
水平深度\(l\):坡度\(1:1.5 = \frac{1.8}{l}\),解得\(l = 1.8 1.5 = 2.7\)米;
坡面长度\(AB\):\(AB = \sqrt{1.8^2 + 2.7^2} = \sqrt{3.24 + 7.29} = \sqrt{10.53} 3.24\)米。
三角函数计算:
设\(h = 1\),\(l = 2\),则坡面长度\(AB = \sqrt{1^2 + 2^2} = \sqrt{5}\);
\(\sin\alpha = \frac{h}{AB} = \frac{1}{\sqrt{5}} = \frac{\sqrt{5}}{5}\),\(\cos\alpha = \frac{l}{AB} = \frac{2}{\sqrt{5}} = \frac{2\sqrt{5}}{5}\)。
答案:1. 水平深度 2.7 米,坡面长度约 3.24 米;2. \(\sin\alpha = \frac{\sqrt{5}}{5}\),\(\cos\alpha = \frac{2\sqrt{5}}{5}\)。
幻灯片 8:课堂练习 2(综合大坝问题)
题目展示:
某大坝横截面为梯形,坝顶宽\(8\)米,坝高\(12\)米,迎水坡坡度为\(1:3\),背水坡坡度为\(1:2.5\),求:
迎水坡和背水坡的水平宽度;
大坝的坝底总宽度。
解答过程:
水平宽度计算:
迎水坡水平宽度\(l_1\):\(\frac{12}{l_1} = \frac{1}{3}\),解得\(l_1 = 36\)米;
背水坡水平宽度\(l_2\):\(\frac{12}{l_2} = \frac{1}{2.5}\),解得\(l_2 = 30\)米;
坝底总宽度:
坝底宽 = 迎水坡水平宽 + 坝顶宽 + 背水坡水平宽 = \(36 + 8 + 30 = 74\)米。
答案:1. 迎水坡水平宽度 36 米,背水坡水平宽度 30 米;2. 坝底总宽度 74 米。
幻灯片 9:坡度问题的常见易错点与规避方法
常见易错点
混淆坡度的 “垂直高度” 与 “水平宽度”:
错误示例:将坡度\(1:2\)理解为 “水平宽度 1,垂直高度 2”,颠倒\(h\)与\(l\)的关系;
规避方法:牢记坡度定义 “垂直高度:水平宽度”,可简记为 “高:宽”,画图时明确标注\(h\)(垂直)和\(l\)(水平)。
误用坡面长度作为水平宽度或垂直高度:
错误示例:已知坡面长度和坡度,直接用坡度比例求\(h\)或\(l\),忽略坡面是斜边;
规避方法:先通过坡度确定\(h\)与\(l\)的比例,设未知数(如\(h = k\),\(l = nk\),\(n\)为坡度分母),再用勾股定理关联坡面长度。
大坝横截面分解错误:
错误示例:分解梯形时,未正确区分迎水坡和背水坡的坡度,导致水平宽度计算错误;
规避方法:画图时标注 “迎水坡”“背水坡”,明确每段坡度对应的直角三角形,再分别计算。
幻灯片 10: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框架图):
核心能力:
能准确理解坡度与坡角的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模型;
能根据不同已知条件,选择比例式、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求解;
能解决梯形横截面等综合问题,掌握 “分解图形” 的解题思路。
幻灯片 11:课后作业布置(分层设计)
基础层(必做):
某山坡坡度为\(1:4\),若沿山坡走 100 米(坡面长度),求上升的垂直高度(精确到 0.1 米);
楼梯的垂直高度为 2.4 米,坡度为\(1:2\),求楼梯的水平深度和坡面长度。
提高层(选做):
某大坝坝高 15 米,迎水坡坡度\(1:2.5\),背水坡坡度\(1:2\),坝顶宽 10 米,求大坝的坝底宽和迎水坡的坡面长度;
一段斜坡的坡度为\(1:\sqrt{2}\),求坡角\(\alpha\)的度数(用计算器,精确到 1°),并计算沿斜坡向上走 50 米时,水平前进的距离。
实践层(拓展):
观察生活中的坡度场景(如小区坡道、自行车道、堤坝),用卷尺测量其垂直高度和水平宽度,计算实际坡度,并与设计标准(如无障碍坡道坡度不大于 1:12)对比,分析是否符合规范;
设计一个小型 “水坝” 模型,给定坝高 10 厘米,要求迎水坡坡度不大于 1:3,背水坡坡度不大于 1:2,计算坝顶宽和坝底宽的合理尺寸,画出设计图并标注关键数据。
2025-2026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4.4.3坡度问题
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
a
i
T
u
j
m
i
a
N
g
如图,从山脚到山顶有两条路 AB 与 BC,问哪条路比较陡?
如何用数量来刻画哪条路陡呢?
A
B
C
观察与思考
α
l
h
i= h : l
1. 坡角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 α .
2. 坡度 (或坡比)
坡度通常写成 1 : m 的形式,如 i = 1 : 6.
如图所示,坡面的铅垂高度 ( h ) 和水平长度 ( l ) 的比叫做坡面的坡度 (或坡比),记作 i, 即 i = h : l .
坡面
水平面
与坡度、坡角有关的实际问题
知识回顾
3. 坡度与坡角的关系
即坡度等于坡角的正切值.
α
l
h
i= h : l
坡面
水平面
显然,坡度越大,坡角 α 就越大,坡面就越陡.
1. 斜坡的坡度是 ,则坡角 α =___度.
2. 斜坡的坡角是 45° ,则坡比是 _____.
3. 斜坡长是 12 米,坡高 6 米,则坡比是_______.
α
l
h
30
1 : 1
练一练
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 6 m,坝高 23 m,斜坡 AB 的坡度 i = 1 : 3 ,斜坡 CD 的坡度 i = 1 : 2.5 , 求(1)求坝底宽 AD 和斜坡 AB 的长(精确到0.1m ); (2)斜坡 CD 的坡面角 α(精确到 1°)
典例精析
分析:由坡度 i 会想到产生铅垂高度,即分别过点 B、C 作 AD 的垂线;
垂线 BE、CF 将梯形分割成 Rt△ABE,Rt△CFD 和矩形 BEFC,则 AD = AE + EF + FD, EF = BC = 6 m,AE、DF 可结合坡度,通过解 Rt△ABE 和 Rt△CDF 求出;
斜坡 AB 的长度以及斜坡 CD 的坡角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解 Rt△ABE 和 Rt△CDF.
解:(1)分别过点 B、C 作 BE⊥AD,CF⊥AD,垂足分别为点 E、 F,由题意可知
BE = CF = 23 m ,EF = BC = 6 m.
在 Rt△ABE 中
在 Rt△DCF 中,同理可得
在 Rt△ABE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2) 斜坡 CD 的坡度 i = tan α = 1 : 2.5 = 0.4,由计算器可算得 α = 22°.
= 69 + 6 + 57.5 = 132.5 m
答:坝底宽 AD 为 132.5 米,斜坡 AB 的长约为 72.7 米.斜坡 CD 的坡角 α 约为 22°.
铁路路基的横断面是四边形 ABCD,AD∥BC,路基宽 BC = 9.8 m,高 BE = 5.8 m,斜坡 AB 的坡度 i1 = 1 : 1.6,斜坡 CD 的坡度 i2 = 1 : 2.5,求:底宽 AD 和斜坡的坡角 α 和 β (精确到 1°);
解: 过 C 作 CF⊥AD于点 F,得 CF = BE,EF = BC,∠A = α,∠B = β.
练一练
A
D
B
C
i2 = 1 : 2.5
5.8
9.8
α
i1 = 1 : 1.6
β
F
E
∴AE = 1.6×5.8 = 9.28 (m),DF = 2.5×5.8 = 14.5 (m).
∴AD = AE + EF + DF = 9.28 + 9.8 + 14.5 ≈ 33.6 (m).
答:铁路路基下底宽为 33.6 m,斜坡的坡角分别为 32° 和 21°.
A
D
B
C
i2 = 1 : 2.5
5.8
9.8
α
i1 = 1 : 1.6
β
F
E
h
α
α
l
)
l
h
)
与测坝高相比,测山高的困难在于:坝坡是“直”的,而山坡是“曲”的,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探究归纳
我们设法“化曲为直,以直代曲”. 我们可以把山坡“化整为零”地划分为一些小段,如图表示其中一部分小段,划分小段时,注意使每一小段上的山坡近似是“直”的,可以量出这段坡长 l1,测出相应的仰角 α1,这样就可以算出这段山坡的高度 h1 = l1 sin α1.
h1
α1
l1
在每小段上,我们都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利用上面的方法分别算出各段山坡的高度 h1,h2,…,hn,然后我们再“积零为整”,把 h1,h2,…,hn 相加,于是得到山高 h.
以上解决问题中所用的“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做法,就是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它在数学中有重要地位,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方法归纳
h1
α1
l1
解直角三角形有广泛的应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关知识.例如,当我们要测量如图 1 所示大坝的高度 h 时,只要测出仰角 α 和大坝的坡面长度 l,就能算出 h = l sin α,但是,当我们要测量如图 2 所示的山高 h 时,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这是由于不能很方便地得到仰角 α 和山坡长度 l.
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图 1
图 2
解:作DE⊥AB,CF⊥AB,
垂足分别为E、F.
由题意可知
  DE=CF=4 (米),
CD=EF=12 (米).
在 Rt△ADE 中,
1. 一段路基的横断面是梯形,高为 4 米,上底的宽是 12 米,路基的坡面与地面的倾斜角分别是 45°和 30°,求路基下底的宽 (精确到 0.1 米, , ).
45°
30°
4 米
12 米
A
B
C
D
E
F
在 Rt△BCF 中,同理可得
因此 AB=AE+EF+BF ≈ 4+12+6.93 ≈ 22.93 (米).
答: 路基下底的宽约为 22.93 米.
(米).
(米).
45°
30°
4 米
12 米
A
B
C
D
E
F
2.如图,某拦河坝截面的原设计方案为:AH∥BC,坡角∠ABC=74°,坝顶到坝脚的距离 AB=6 m.为了提高拦河坝的安全性,现将坡角改为 55°,由此,点 A 需向右平移至点 D,请你计算 AD 的长 (精确到 0.1 m).
1.[2024·泉州实验中学月考]某区域平面示意图如图,点O在河的一侧,AC和BC表示两条互相垂直的公路.
【点拨】如图,作OM⊥BC于M,ON⊥AC于N.
∵AC⊥BC,
∴四边形ONCM为矩形.∴ON=MC,OM=NC.
返回
【答案】D
2.[2023·通辽]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72°方向,距离灯塔100 n mile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40°方向上的B处.这时, B处距离灯塔P有多远?(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sin 72°≈0.95,cos 72°≈0.31,tan 72°≈
3.08,sin 40°≈0.64,cos 40°≈0.77,
tan 40°≈0.84)
返回
3. 为了美化环境,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市政府在三角形花园ABC边上修建了一个四边形人工湖泊ABDE,并沿湖泊修建了人行步道.如图,点C在点A的正东方向170米处,点E在点A的正北方向,点B,D都在点C
的正北方向, BD长为100米,点B在
点A的北偏东30°方向,点D在点E的
北偏东58°方向.
(1)求人行步道DE的长度(结果精确到个位);
返回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是:
(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去解直角三角形;
(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
(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