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2 加权平均数(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1.2 加权平均数(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1-11 15:4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3.1.2 加权平均数
副标题:考虑数据重要程度的集中趋势度量
背景图:展示不同权重的数据场景,如学科成绩中不同科目的学分占比、投票选举中不同选票的权重等,直观体现 “权” 对平均数的影响。
幻灯片 2:情境引入与概念对比
生活中的权重问题:
情境 1:某学生期末成绩中,数学占 40%、语文占 30%、英语占 30%,若该生三科得分分别为 90、85、80,如何计算最终成绩?
情境 2:某公司招聘时,笔试成绩占 60%、面试成绩占 40%,候选人笔试 85 分、面试 90 分,如何评估其综合表现?
与算术平均数的对比:算术平均数中每个数据的 “重要程度” 相同,而实际问题中数据的重要性往往不同,需引入 “权重” 来调整,由此产生加权平均数。
问题引入:如表,某小组同学的数学测验成绩及对应的次数,如何计算平均成绩更合理?引出 “加权平均数” 概念。
成绩(分)
80
85
90
次数
1
3
2
幻灯片 3:加权平均数的定义与 “权” 的含义
“权” 的含义:“权” 即权重,是衡量每个数据重要程度的数值,通常用比例、百分比或频数表示,记为\(w_1, w_2, ..., w_n\),且\(w_1 + w_2 + ... + w_n = 1\)(比例形式)或总频数。
定义:若 n 个数据\(x_1, x_2, ..., x_n\)对应的权重为\(w_1, w_2, ..., w_n\),则加权平均数\(\bar{x} = x_1w_1 + x_2w_2 + ... + x_nw_n\)。
计算公式:
比例形式:\(\bar{x} = \sum_{i=1}^{n} x_iw_i\)(\(\sum w_i = 1\))。
频数形式:\(\bar{x} = \frac{x_1f_1 + x_2f_2 + ... + x_nf_n}{f_1 + f_2 + ... + f_n}\)(\(f_i\)为频数,即权重的一种形式)。
幻灯片 4: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
包含关系: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特殊情况,当所有权重相等(\(w_1 = w_2 = ... = w_n = \frac{1}{n}\))时,加权平均数等于算术平均数。
示例:数据 3、5、7,权重均为\(\frac{1}{3}\),加权平均数\(= 3 \frac{1}{3} + 5 \frac{1}{3} + 7 \frac{1}{3} = 5\),与算术平均数一致。
区别:加权平均数中数据的贡献由其数值和权重共同决定,权重越大,对应数据对结果的影响越大。
联系:两者均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计算时都需用到数据的数值和对应的 “权重”(算术平均数中权重隐含相等)。
幻灯片 5: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频数形式)
适用场景:数据重复出现,用频数表示权重(如多次测验成绩、不同销量的商品价格)。
例题:用频数形式计算情境引入中小组的平均成绩(成绩 80 分 1 次,85 分 3 次,90 分 2 次)。
解答:总频数\(= 1 + 3 + 2 = 6\),加权平均数\(\bar{x} = \frac{80 1 + 85 3 + 90 2}{6} = \frac{80 + 255 + 180}{6} = \frac{515}{6} 85.83\)分。
步骤总结:1. 计算每个数据与对应频数的乘积;2. 求和得到总乘积;3. 除以总频数。
幻灯片 6: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比例形式)
适用场景:数据的重要程度用百分比或比例表示(如考试成绩占比、投票权重)。
例题:某学生期末成绩中,数学 90 分(40%)、语文 85 分(30%)、英语 80 分(30%),计算最终成绩。
解答:加权平均数\(\bar{x} = 90 40\% + 85 30\% + 80 30\% = 36 + 25.5 + 24 = 85.5\)分。
步骤总结:1. 将百分比转化为小数权重;2. 计算每个数据与对应权重的乘积;3. 求和得到加权平均数。
幻灯片 7:例题讲解 1(频数权重应用)
题目呈现:某商店销售三种品牌的饮料,单价分别为 3 元、4 元、5 元,销售量分别为 100 瓶、200 瓶、150 瓶,求该商店饮料的平均售价。
解答过程:
步骤 1:确定数据\(x_i\)为单价(3、4、5),权重\(f_i\)为销售量(100、200、150)。
步骤 2:计算总销售额:\(3 100 + 4 200 + 5 150 = 300 + 800 + 750 = 1850\)元。
步骤 3:计算总销售量:\(100 + 200 + 150 = 450\)瓶。
步骤 4:加权平均数\(\bar{x} = \frac{1850}{450} 4.11\)元 / 瓶。
结论:该商店饮料的平均售价约为 4.11 元 / 瓶。
幻灯片 8:例题讲解 2(比例权重应用)
题目呈现:某公司招聘,笔试、面试、实践操作成绩分别占 50%、30%、20%,候选人 A 三项得分分别为 80、85、90,候选人 B 分别为 85、80、85,谁更适合该岗位?
解答过程:
候选人 A:\(\bar{x}_A = 80 50\% + 85 30\% + 90 20\% = 40 + 25.5 + 18 = 83.5\)分。
候选人 B:\(\bar{x}_B = 85 50\% + 80 30\% + 85 20\% = 42.5 + 24 + 17 = 83.5\)分。
结论:两人综合成绩相同,可进一步考核其他指标。
幻灯片 9:例题讲解 3(权重的灵活转化)
题目呈现:某学科成绩按作业 30%、测验 30%、考试 40% 计算,学生作业得 90 分,测验平均 85 分,若想总评达到 88 分,考试需得多少分?
解答过程:
设考试得\(x\)分,根据加权平均数公式:\(90 30\% + 85 30\% + x 40\% = 88\)。
计算:\(27 + 25.5 + 0.4x = 88\),\(0.4x = 35.5\),\(x = 88.75\)分。
结论:考试需得 88.75 分以上。
幻灯片 10:加权平均数的应用场景
教育评价:计算学生综合成绩(不同科目权重不同)、课程绩点(学分权重)。
经济决策:计算股票平均收益(投资金额权重)、商品综合价格(销量权重)。
绩效评估:员工绩效考核(各项指标权重不同)、比赛评分(评委打分权重或去掉极端值)。
统计调查:民意调查结果(样本权重调整)、指数计算(如 CPI 中不同商品权重)。
幻灯片 11:课堂练习 1(基础计算)
题目 1:数据 5、7、9 对应的权重分别为 2、3、5,加权平均数为______。
题目 2:某小组测验成绩:70 分 2 人,80 分 5 人,90 分 3 人,平均成绩为______分。
题目 3:某产品评分中,外观占 20%、性能占 50%、价格占 30%,得分分别为 85、90、80,综合评分为______。
幻灯片 12:课堂练习 2(综合应用)
题目 4:某班 40 人,一次考试中 20 人得 80 分,15 人得 90 分,5 人得 70 分,求全班平均成绩。
题目 5:某选秀比赛中,专业评委打分占 60%,观众投票占 40%,选手 A 获专业分 92、观众分 88,选手 B 获专业分 88、观众分 94,谁最终得分更高?
幻灯片 13:易错点辨析
易错点 1:混淆 “频数” 与 “权重比例”,如将频数直接当作权重计算,未除以总频数,导致结果错误。
易错点 2:权重总和不为 1(比例形式)或未正确计算总频数(频数形式),如比例权重相加超过 100%,需先调整权重。
易错点 3:忽略权重的实际意义,如在成绩计算中颠倒科目权重,导致结果与实际重要程度不符。
易错点 4:计算时单位处理不当,如价格单位与销量单位不匹配,未统一单位就计算总乘积。
幻灯片 14:课堂总结
核心概念:加权平均数是考虑数据重要程度(权重)的平均数,公式为\(\bar{x} = \frac{\sum x_iw_i}{\sum w_i}\)(频数)或\(\bar{x} = \sum x_iw_i\)(比例)。
“权” 的作用:权重越大,对应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越大,算术平均数是权重相等时的特殊情况。
计算方法:根据权重形式(频数或比例)选择对应公式,准确计算总乘积和总权重。
应用价值:更客观地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广泛应用于评价、决策、统计等领域。
幻灯片 15:课后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
(1)数据 10、20、30 的权重分别为 3、2、1,求加权平均数。
(2)某小组 10 人,英语成绩:85 分 4 人,90 分 3 人,95 分 3 人,求平均成绩。
拓展作业:某同学想在期末总评中获得 90 分,已知平时成绩占 30%(当前 85 分),若期末考试占 70%,期末需考多少分?
实践作业:调查家中近一周不同菜品的购买单价和数量,计算平均买菜单价(以购买数量为权重)。
2025-2026学年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3.1.2 加权平均数
第二十三章 数据分析
a
i
T
u
j
m
i
a
N
g
1.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会用组中值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体会“权”的意义,能计算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3.在理解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基础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学习重点:1.会求加权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
系和区别.会用组中值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
学习难点: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算术平均数,
那么什么叫算术平均数呢?
学生活动一 【一起探究】
假期里,小红和小惠结伴去买菜,三次购买的西红柿价格和数量如下表:
单价/(元/千克) 4 3 2 合计
小红购买的数量/kg 1 2 3 6
小惠购买的数量/kg 2 2 2 6
从平均价格看,谁买的西红柿要便宜些?思考小亮和小明的下列说法,你认为他俩谁说得对,为什么?
学生活动一 【一起探究】
小亮的说法:
每次购买的单价相同,购买的总量也相同,平均价格应该也一样,都是
小明的说法:
购买的总量虽然相同,但小红花了16元,小惠花了18元,所以平均价格不一样,小红买的西红柿要便宜些.
实际上,平均价格是总花费金额与购买总量的比,因此,
从平均价格看,小红买的西红柿要便宜些.
学生活动二 【例题分析】
例1 某学校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规定体育科目学期成绩满分100分,其中平时表现(早操、课外体育活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3:2:5计入学期总成绩.甲、乙两名同学的各项成绩如下:
学生 平时表现/分 期中考试/分 期末考试/分
甲 95 90 85
乙 80 95 88
分别计算甲、乙的学期总成绩.
在解决例1中的具体问题时,思考:
(1)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2)按照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平均数,对排名次序有影响吗?
(3)你认为哪种平均数进行排名更合理些.
学生活动三 【一起探究】
完成课本第7页的做一做
某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要进行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外语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四项测试,各项测试均采用10分制,两名选手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测试项目 专业素养 综合能力 外语水平 临场应变能力
测试成绩 /分 甲 9.0 8.5 7.5 8.8
乙 8.0 9.2 8.4 9.0
(1)如果按四项测试成绩的算术平均数排名次,名次是怎样的?
(2)如果规定按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外语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四项测试的成绩各占60%,20%,10%,10%计算总成绩,名次有什么变化
解:(1)甲、乙的各项成绩的算术平均数分别为:
比较算术平均数,乙排名第一,甲排名第二.
解:(2)甲、乙的加权平均数成绩分别为:
比较加权平均数,甲排名第一,乙排名第二.
学生活动四 【例题分析】
例2 从某学校九年级男生中,任意选出100人,分别测量他们的体重.将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结果如下表:
完成课本第10页例2
体重x/kg 44≤x<50 50≤x<56 56≤x<62 62≤x<68 68≤x<74
频数 9 21 34 23 13
计算这100名男生的平均体重.
返回
B
1.
从一组数据中取出a个x1,b个x2,c个x3组成一个样本,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是(  )
返回
2.
A
[教材P8习题A组T1变式]有8个数的平均数是11,另外有12个数的平均数是12,那么这20个数的平均数是(  )
A.11.6
B.2.32
C.23.2
D.11.5
返回
3.
B
[2024南充中考]学校举行篮球技能大赛,评委从控球技能和投球技能两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计,然后再按控球技能占60%,投球技能占40%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选手李林控球技能得90分,投球技能得80分,则李林的综合成绩为(  )
A.170分 B.86分
C.85分 D.84分
返回
4.
D
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下表:
则这些队员的平均年龄是(  )
A.13岁 B.14岁
C.14.5岁 D.15岁
年龄/岁 13 14 15 16 17 18
人数/人 2 6 8 3 2 1
返回
5.
B
已知甲、乙、丙三种酒精的浓度分别为18%,25%,40%,现将2 kg甲种酒精、2 kg乙种酒精、1 kg丙种酒精混合,则混合酒精的浓度为(  )
A.21.5%
B.25.2%
C.27.7%
D.30%
返回
6.
85.8
[2024德阳中考]某校拟招聘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设置了笔试、面试、试讲三项水平测试,综合成绩按照笔试占30%,面试占30%,试讲占40%进行计算,小徐的三项测试成绩如图所示,则她的综合成绩为________分.
7.
[2024福建中考]已知A,B两地都只有甲、乙两类普通高中学校.在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A地甲类学校有考生3 000人,数学平均分为90分;乙类学校有考生2 000人,数学平均分为80分.
(1)求A地考生的数学平均分;
(2)若B地甲类学校数学平均分为94分,乙类学校数学平均分为82分,据此,能否判断B地考生数学平均分一定比A地考生数学平均分高?若能,请给予证明;若不能,请举例说明.
返回
返回
8.
C
[2025张家口校级月考]某校学生期末操行评定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进行,五方面依次按2∶3∶2∶2∶1的比例确定成绩,小明同学本学期五方面得分如图所示(单位:分),则他的期末]操行成绩为(  )
A.7分 B.8分
C.9分 D.10分
1.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