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蒙古草原狼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深入品读,鉴赏精彩语句来把握小说中“狼”的艺术形象。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情味,感受作者对狼的情感态度。
情感目标:感受狼的风采,体会狼的智慧,领略动物身上的精神魅力,进而思考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关系。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品味,鉴赏精彩语句把握小说中“狼”的艺术形象;把握作者对草原狼的情感态度及小说主旨。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传达出的作者对于狼的态度,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狼。
3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姜戎的《蒙古草原狼》,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陈阵骑着大青马在山谷中偶遇狼群,被狼群杀气腾腾的架势吓得灵魂出窍,在大青马的勇气和智慧的牵引下,陈阵回复了理性与镇定,与狼斗智斗勇,最后击退了狼群。
从遇狼到退狼的整个过程中,作为线索人物的陈阵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恐惧——镇定——绝望——惊喜——震惊人狼的对峙不是在技术上的比拼,而是在心理上的较量。陈阵之所以会有如此复杂心理变化的原因正是狼的种种表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狼的形象特点。二、分析狼的形象
下面大家一起找一找文中有关狼的语句,表现了蒙古草原狼什么形象特点。“竟然出现了一大群金毛灿灿、杀气腾腾的蒙古狼。全部正面或侧头瞪着他,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写出了狼的眼神的犀利,表现出狼的凶猛。
“离他最近的正好的几头巨狼,大如花豹,足足比他在北京动物园里见的狼粗一倍,高半倍、长半个身子。” ——狼外形上高大、精壮,给人一种震慑力。“十几条蹲坐在雪地上的大狼忽地一下全部站立起来,长尾统统平翘,像一把把即将出鞘的军刀,一副箭在弦上、居高临下、准备扑杀的架势。——狼的敏捷、凶猛。“狼群中一头被大狼们簇拥着的白狼王,它的脖子、前胸和腹部大片的灰白毛发出白金般的光亮,耀眼夺目,射散出一股凶傲的虎狼之威。”——狼王的威严,也可见狼群的团结。“狼王正在伸长脖子向他身后的山坡瞭望,群狼都把尖碗形的长耳,像雷达一样朝着狼王张望的方向。所有的杀手都在静候狼王下令。”——狼的谨慎、多疑,
“大青马又走了几步,陈阵突然感到有一条狼向他身后的雪坡跑去,他意识到那一定是狼王派出的探子,想查看他身后有无伏兵。”——狼的聪明、谨慎、多疑。“陈阵敲出第一声,就把整个狼群吓得集体一哆嗦。他再猛击几下,狼群在狼王的率领下,全体大回转,倒背耳朵,缩起脖子像一阵黄风一样,忽地向山里奔逃而去。”——狼的敏捷、矫健。“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着草原狼军团的古老建制和队形,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狼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启发引导,在学生赏析的同时总结狼的特点(边整理边板书):精壮高大、敏捷矫健、凶猛威严、谨慎多疑、团结守纪。
三、鉴赏写作手法
思考:文章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狼的这些形象特点的?
明确:
外貌描写:“离他最近的正好的几头巨狼,大如花豹,足足比他在北京动物园里见的狼粗一倍,高半倍、长半个身子。”
“狼群中一头被大狼们簇拥着的白狼王,它的脖子、前胸和腹部大片的灰白毛发出白金般的光亮,耀眼夺目,射散出一股凶傲的虎狼之威。”
动作描写:“十几条蹲坐在雪地上的大狼忽地一下全部站立起来,长尾统统平翘”;“狼王正在伸长脖子向他身后的山坡瞭望”;“他再猛击几下,狼群在狼王的率领下,全体大回转,倒背耳朵,缩起脖子像一阵黄风一样,忽地向山里奔逃而去。”
比喻修辞:“像一把把即将出鞘的军刀”;“像雷达一样朝着狼王张望的方向”
夸张修辞:“全部正面或侧头瞪着他,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
对比:“足足比他在北京动物园里见的狼粗一倍,高半倍、长半个身子”。
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事物的反应来刻画形象。
大青马的反应:初遇狼群表现出的恐惧,与狼对峙过程中丰富的经验(对手强大自己才能更强大)
陈阵的反应:前所未有的惊恐。
教师总结:在刻画蒙古草原狼形象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比喻修辞、夸张修辞、对比手法以及侧面描写的方法,使草原狼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鉴赏好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自己的写作,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借鉴作者刻画形象的这些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修辞方法等表现手法,使自己的文章更生动,更富感染力。
四、合作探讨主旨
从遇狼到退狼的过程中,陈阵对狼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共同分析有怎样的变化?
开始时的极度的恐惧,想击退狼逃生打败狼,可以看出陈阵对狼是厌恶、憎恨的态度。
但陈阵最后呆住了。
大家一起探讨为什么最后“陈阵呆住了”,他对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狼群有序撤退的情形,急而不乱阵脚,即使是撤退,这一强大的团体仍然保持着它们的霸气与风范,所表现出的高度的组织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令陈阵非常的震撼,所以他“呆住了”。从中可以看出陈阵对狼的态度由厌恶、憎恨转变为敬佩。
本段出现在《狼图腾》这部作品的第一章,这次与狼的近距离接触,陈阵初步领略了狼的威势、智慧、神秘和魅力,领略了蒙古草原狼令人敬畏的一面,为后文陈阵开始观察狼,研究狼打下了基础。书中陈阵从恨狼、打狼到养狼到敬狼、爱狼,最后从狼身上获得了理性的认识。
整部作品都表现出了作者对草原狼的崇敬与赞美。
五、探讨狼图腾的意义
我们对狼一直存在一种误解,认为狼是凶残狡猾的动物,如蒲松龄笔下狡黠的狼,童话故事中的大灰狼,关于狼的成语大都是贬义的。但是蒙古草原人却把狼奉为自己民族的图腾,这是为什么呢?
图腾: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
演变到现在,图腾成为人们借鉴学习某种动物、植物身上的精神品质的代名词。
合作探讨:蒙古草原人为什么把狼奉为自己民族的图腾?
狼遇事机敏,处事果敢,善于智谋,坚毅顽强,团结一致,组织严密,纪律严明。这些曾经是13世纪蒙古军队征战欧亚的天然教官和进化的发动机,并且激励着祖祖辈辈的草原人。
同时,草原狼帮助蒙古牧民猎杀着草原不能够过多承载的食草动物,维护着草原生态系统平衡,为草原人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蒙古草原人把狼奉为自己民族的图腾。
六、总结升华
其实每一种动物都像狼一样具有着非凡的智慧和存在的意义,它们用它们的智慧启迪着我们,同时作为生态链的一份子,他们也与人类共同维护者生态系统的平衡。如果人类妄图破坏这种平衡,势必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就像《狼图腾》中写的,在利益的驱使下,外来的拓荒者利用现代武器杀狼,将仅存的草原狼驱赶到边境外。进而,大片的开垦草原土地,草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大片草原沙化,沙尘暴在全国肆虐。人类幻想征服自然的结果就是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狼及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
人并不凌驾于任何一种动物之上,我们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平等的,是大自然为我们提供各种资源才使我们得以世世代代繁衍。因而,我们摒弃狭隘的征服自然的观念,对自然应该怀着敬畏的态度,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共生共荣,这样才能在自然母亲的怀抱里和谐幸福的生活。
正如姜戎在《狼图腾》里说的:上天给了我们强壮的肉体,给了我们坚强的灵魂,给了我们生存的环境,给了我们空气、水、事物,给了我们一切,对此,在一生当中我们都怀着最深厚的敬意。
课件23张PPT。《狼图腾》故事情节梗概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大陆内蒙古最后一块靠近边境的原始草原。这里的蒙古牧民还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生态特点,他们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放养着牛、羊,与成群的强悍的草原狼共同维护着草原的生态平衡。他们憎恨着狼――狼是侵犯他们家园的敌人;他们同时也敬畏着狼――草原狼帮助蒙古牧民猎杀着草原上不能够过多承载的食草动物:黄羊、兔子和大大小小的草原鼠。他们同时也深深地崇敬着狼――草原狼是蒙古民族的原始图腾。狼的凶悍、残忍、智慧和团队精神,狼的军事才能和组织分工,曾经是13世纪蒙古军队征战欧亚的天然教官和进化的发动机。 正是蒙古民族的历史和神秘,草原的广阔和浪漫,将本书的主人公、一个叫陈阵的北京青年带进了草原。他亲眼目睹蒙古的女人和小孩与偷袭羊群的狼徒手搏斗。也曾误入狼群、并亲眼看见群狼怎样在头狼的指挥下,调兵遣将围猎几百只黄羊。但是,人却抢了狼储存的食物。为了报复人的贪婪,狼利用冬季风雪和夏季蚊灾的掩护,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偷袭军马群的残酷而壮烈的战役。于是人又被激怒了。来自于农耕民族的干部不顾蒙古牧民的反对,开始了大规模的围猎狼群的战斗。狼在死亡前的尊严和牺牲精神震撼了陈阵。陈和他的朋友亲自掏了一窝小狼,并且养了其中的一只。他要通过一只小狼的成长,探索狼的习性和狼的哲学。陈阵发现狼是动物中唯一不可驯服的、十分神秘的动物。进而又发现蒙古民族不仅将狼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崇拜的对象,而且,死后又将自己的尸体放到狼出没的地方,实施“天葬”。蒙古牧民相信狼会将他们的灵魂带上“腾格里”。 陈阵和他的来自于北京的青年朋友,因为狼的缘故和牧民融为一片。但是,他们无法阻挡来自于农耕文化和文革时期的错误政策对草原生态的破坏。他们首先用现代武器杀狼,将仅存的狼驱赶到边境外。进而,大片的开垦草原土地。几年以后,草原上鼠害横行,大片的草原沙化。在作品的最后,也就小说的尾声,来自于蒙古草原的沙尘暴已经遮天避日地肆虐北京,浮尘甚至飘过大海,在日本和韩国的天空游荡……《蒙古草原狼》
姜戎陈阵心理的变化: 初遇狼群大青马的引领下发现狼王派了探子想到了击打钢镫的办法后亲眼目睹狼群的撤退恐惧镇定绝望狂喜震惊找出文中有关狼的语句,分析蒙古草原狼的形象特点。距他不到40米的雪坡上,在晚霞的天光下,竟然出现了一大群金毛灿灿、杀气腾腾的蒙古狼。全部正面或侧头瞪着他,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离他最近的正好是几头巨狼,大如花豹,足足比他在北京动物园里见的狼粗一倍、高半倍、长半个身子。
十几条蹲坐在雪地上的大狼忽地一下全部站立起来,长尾统统平翘,像一把把即将出鞘的军刀,一副弓在弦上、居高临下、准备扑杀的架势。狼群中一头被大狼们簇拥着的白狼王,它的脖子、前胸和腹部大片的灰白毛,发出白金般的光亮,耀眼夺目,射散出一股凶傲的虎狼之威。他感到狼王正在伸长脖子向他身后的山坡瞭望,群狼都把尖碗形的长耳,像雷达一样朝着狼王张望的方向。所有的杀手都在静候狼王下令。 陈阵敲出第一声,就把整个狼群吓得集体一哆嗦。他再猛击几下,狼群在狼王的率领下,全体大回转,倒背耳朵,缩起脖子像一阵黄风一样,忽地向山里奔逃而去。连那条探狼也放弃任务,迅速折身归队。 但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着草原狼军团的古老建制和队形,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狼的形象特点: 精壮高大、敏捷矫健、凶猛威严、谨慎多疑、智勇机敏、团结守纪。文章刻画狼的形象,用了哪些方法?外貌描写
1.金毛灿灿、杀气腾腾的蒙古狼;2.大如花豹;3.它的脖子、前胸和腹部大片的灰白毛。动作描写
1.忽地一下全部站立起来;2.伸长脖子向他身后的山坡望;3.全体大回转,倒背耳朵;4.忽地向山里奔逃而去。比喻修辞
1.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2.像一把把即将出鞘的军刀;3.像雷达一样朝着狼王张望的方向;4.缩起脖子像一阵黄风一样。夸张修辞
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对比手法
足足比他在北京动物园里见的狼粗一倍、高半倍、长半个身子。 侧面描写
1.大青马恐惧的神情、丰富的经验。
2.陈阵恐惧的神情。“陈阵呆住了”。狼群有序撤退的情形,急而不乱阵脚,即使是撤退,这一强大的团体仍然保持着它们的霸气与风范,所表现出的高度的组织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令陈阵非常的震撼。陈阵对狼的态度由厌恶、憎恨转变为敬佩。本段出现在《狼图腾》这部作品的第一章,这次与狼的近距离接触,陈阵初步领略了狼的威势、智慧、神秘和魅力,为后文陈阵开始观察狼,研究狼打下了基础。书中陈阵从恨狼、打狼到养狼到敬狼、爱狼,最后从狼身上获得了理性的认识。蒙古草原人为什么把狼奉为图腾?合作探讨 狼遇事机敏,处事果敢,善于智谋,坚毅顽强,团结一致,组织严密,纪律严明。这些曾经是13世纪蒙古军队征战欧亚的天然教官和进化的发动机,并且激励着祖祖辈辈的草原人。草原狼帮助蒙古牧民猎杀着草原不能够过多承载的食草动物,维护着草原生态系统平衡。敬畏自然,
与自然界万物共生共荣上天给了我们强壮的肉体,给了我们坚强的灵魂,给了我们生存的环境,给了我们空气、水,给了我们一切,因此,在一生中我们都怀着最诚挚的敬意。 ——姜戎《狼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