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巩乃斯的马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能力目标:根据特定情景,把握词句的深刻含义和语言的感彩。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马的形象中所倾注的强烈的情感底蕴和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2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生活的时代和作品的写作背景时间跨度较大,教师讲解时一定要交代清楚本文写作的时代特色,便于学生理解本文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领会这种壮观的景象给予人们的力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
在以前的课程当中,我们已经学习积累了很多与马有关的很多成语和诗词,现在请同学们说出有关马的成语或诗词(戎马精神,马到成功,万马奔腾等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看看在这位生活在新疆的作家笔下的马有什么不同与其它马之处.。
活动2【讲授】二、 作者简介
周涛,原名周小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及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等。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迁徙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喜爱。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系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活动3【活动】三、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探讨总结生词难词,然后各小组提出总结的词语,与其他各组共享学习,最后师生间共同解决字词问题,完成互动。
活动4【活动】四、讨论
1.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这部分写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有感情朗读。
(2)速读课文,联系下文想一想:这部分没有对马的描写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课文以浓笔重彩,描绘了巩乃斯马奔的壮阔图景。)
2.第二部分:
(1)教师朗读。
(2)自由朗读这部分,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品一品其中的精妙,与小组同学交流。
(3)集体展示交流。(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
(4)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怎样描写暴雨中马群的?
活动5【讲授】五、课文解读
(一)总体把握:1、熟读课文,有表情地朗读描写马奔的两个场面。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马的见解。(二)内容探讨:1、课文是怎样揭示巩乃斯的马的性格的?明确:(1)比较;(2)以浓笔重彩,描绘了两幅巩乃斯马奔的壮阔图景;(3)展开联想,揭示马与人类的艺术和历史生活的密切联系。(4)描写与议论、抒情并用。2、理清作者思路,
按此思路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说出各部分的大意。明确:第一部分通过比较,指出“马”是“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第二部分通过两个马奔的典型场面,表现出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第三部分展开联想,表达对马的品性和精神的赞美与喜爱。
3、第一部分中,作者用了哪些动物与马对比,这些动物各自的和共同的缺点是什么?既然写马,为什么要借其它动物和马对比?明确:牛安贫知命,骆驼畸形丑陋,毛驴难当大用。它们都反映了生命对强者的屈服,是俘虏,是仆役。而马则以其不受羁绊呈现了全部的生命魅力。马不同于这些动物,它除了实用功能,更有精神上的意义。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激发人们去追求生命的自由境界。4、把第二部分划成三个层次,并写出大意。明确:第一层:写雪夜骑马狂奔的场景。第二层:对马的观察、思考及其带来的艺术享受。第三层:写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5、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并朗读。①马能给人勇气,给人以幻想,这也不是笨拙的动物所能有的。在巩乃斯后来的那些日子里,观察马渐渐成了我的一种艺术享受。明确:马的狂奔与人的情感的宣泄合拍,生命的强力冲动抗拒着当时阴暗低沉的社会生活气候。在压抑痛苦的环境中,马奔使作者重温到人生自由的快乐。了解了这层含义,就不难理解作者何以把观察马作为一种艺术享受了。②哦,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给予了我!弄得我直到今天听到马蹄踏过大地的有力声响时,还会在屋子里坐卧不宁,总想出去看看,是一匹什么样儿的马走过去了。明确:作者从马的形象中找到了人的精神,在普通压抑的年代里隐秘而不屈地保持了个人的真诚感受,始终与精神麻木相对抗。
活动6【测试】六、小结学生讨论及本次学习
两段描绘的夏日雨中群马狂奔的场面,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赞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们的眼里。它们自由,它们奔放。作者这样就将对马的描写和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马的赞美和对自己追求自由的情感从而得到自然的流露。借助于特定的物来表现特定的情感,让读者在对物的感知过程中,自觉地理解文章主题,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活动7【作业】七、课后作业布置
广泛欣赏以马等充满力与美的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包括诗文、绘画、雕塑、摄影,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思考不同的艺术种类在表现动物之美时有什么异同之处。
课件13张PPT。巩乃斯的马周 涛巩乃斯草原巩乃斯草原
周 涛 1946年
3月15日出生,现代
著名散文家,散文界有
“南余北周”的说法。从文中找出关于马的性格与精神的议论的相关语句。 1、马能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这也不是笨拙的动物所能有的。
3、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它毫无凶暴之相;它
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化身,
是崇高精神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 2、为了保证这群马的品种不至于退化,就不能搞“指定”,也不能
看谁和种公马的关系好,也不能凭血缘关系接班。 文中具体描写关巩乃斯的马有几个场面?1、雪夜纵马狂奔
2、种公马率领群马游移
3、暴雨中马群奔突三个场面 写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大运动,当时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边疆、农场去生活、劳动,而1970年,作者周涛也来到巩乃斯草原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文革”间上山下乡的知青共1600多万人,一代人的青春被集体荒废。作者身在此列。当时社会政治气氛压抑,人人自危,正常的社会生活被严重异化,人们内心压抑而痛苦。
第一个场面:4-7自然段
思考:此部分在作者的感受中可以看到马的什么特点?找出对马的狂奔和人的心情的描写的词语。
自由、能够驾驭自己的命运,具有强大的生命的力量。
马的狂奔:奔驰、起伏、跳跃、喘息
人的心情: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痛快舒畅
第三个场面:14-16自然段
思考: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表现了马的什么生命的特征?
雄浑壮阔
面: 涌出来、山洪奔泻似地汇聚、争先恐后、 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点: 有的……尖兵;有的……大将;小马……; 牧人……毫无声响
表现了马的酣畅痛快、崇高壮烈的生命境界。
作者的本意是写马,却抑牛贬骆驼损毛驴,其用意是什么?(提示:作者为什么不喜欢牛、骆驼和毛驴?)
对比——引出马,赞美马保持着自由的 生命力。
牛总是有点落后的象征,骆驼是沙漠的怪胎,毛驴是个黑色幽默派的小丑 ,作者之所以这样贬,是为了赞马,因为他对马的酷爱、珍惜。
重点语句鉴赏
牛从挽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们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马跟牛、毛驴、骆驼不同,它独具艺术价值。从历史来看,马的历史,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联着。骏马与武士与英雄以及今天的军人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曾创造出许多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从文化来看,我们有许多关于马的故事,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龙马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