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强项令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封建社会的官吏制度,了解有关董宣的故事。2.了解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应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3.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过程与方法:五环阅读教学过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诵读感知法、讨论、归纳法、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的精神。引导学生用现代法制的眼光,分析董宣“格杀”家奴的是非,帮助学生树立现代法制观念。
2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2、人物形象及其刻画手法。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赏读入境
一、导入新课。俗话说“打狗看主人”,却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县令,竟敢当街拦住皇帝姐姐的车驾,将无故杀人而藏于车中的凶手当街“格杀”。他是谁,他的命运会怎样呢?
二、提问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生词
三、诵读课文,进入情境
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大体了解本文叙述的故事,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 那么课文又是怎样记叙故事的呢?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或让学生复述课文)
活动2【讲授】悟读品味
四、品味文本,领悟情感
1、讲讲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
2.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些变化?
3.董宣未经审判就“格杀”了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4、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5、汉光武帝为什么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这对表现董宣的品质有何作用?
6、课文反映了董宣的哪些优秀品质?采用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活动3【活动】研读展示
五、研读诗歌,合作探究
1.探讨课文主旨
2.总结自己的思路,倾听他人的回答,体会交流的快乐,在交流中你听到了哪些精彩的语言,记录下来吧!
活动4【活动】精读积累
这篇课文第一段故事性强,情感分明,把你认为值得积累的句子抄写在下面,并背诵全诗。相信你能做到!
活动5【练习】没读运用
六、拓展练习
董宣被光武帝刘秀敕为强项令,请你再从中国的历史中举出几位强项令的人物及事例,并谈谈强项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段
2.写一个片段: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个我们身边熟悉的人物,200字左右。
活动7【测试】小测验
一、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词。1、得 吏不能得( ) 请得自杀( )2、以 而以奴骖乘( ) 以刀画地( )3、被 布被覆尸( ) 流血被面( )4、因 因匿主家( ) 因敕( )二、 填主题。1、 范晔,_________朝___________史学家。在《董宣执法》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美誉来称董宣。2、 董宣“威武不能屈”,面对强权,他敢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以此让刘秀改变了主意。3、 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发生了重大改变由“_______”到 _____”,再到“______”。
课件16张PPT。 强项令董宣 范晔范
晔(398—445)南北朝宋史学家,著作《后汉书》。《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1.词语释义
匿:
得:
及:
格杀:
即:
乞:
纵:
楹:
被:
谢:强:
顿:
据:
臧:
敕:
悉:
班:
卒:
临视:
敝:
葬:藏
抓到,得到
等到
打死
立即
乞求
放纵
柱子
盖,覆盖
认错强迫
叩头
按,撑
同“藏”,隐藏
命令
全,全部
分发
死
察看,视察。
破旧的
安葬2、古今异义。
古义: 古义:
妻子对哭 使宣叩头谢主
今义; 今义:
悉以班诸吏 古义:
今义:
3 、通假字:
那驻车叩马:
臧亡匿死:妻子和儿子男子的配偶认错感谢分发班级通“扣”,拉住通“藏”,隐藏请简述故事情节老师要检阅你们自学的效果啦!1.读课文,讲讲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 6.课文反映了董宣的哪些优秀品质?采用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5.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从哪些字眼看出来?你怎样看待他的这些变化? 2.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3.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4.汉光武帝为什么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这对表现董宣的品质有何作用? 思考下列问题 读课文,讲讲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 1.记叙“董宣执法”的故事。
2.记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董宣秉公执法,他知道如审判湖阳公主家奴,必遭公主阻挠,或许就杀不了家奴,这样做,体现了董宣的当机立断,果敢英明。 董宣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汉光武帝为什么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这对表现董宣的品质有何作用? 因为刘秀发现,董宣死后,是用布做的被子盖尸体,只有妻子和儿子在相对哭泣,只有大麦几斗,破车一辆,家境非常贫困,由此可知,董宣生前非常廉洁。刘秀的这番话更加从侧面烘托出董宣的廉洁。 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从哪些字眼看出来?你怎样看待他的这些变化? 汉光武帝对董宣先是( ),表现在“召宣,欲捶杀之”。接着听了董宣的陈述后,改为( ),表现在“因敕,赐钱30万”。最后,当董宣死后,他( ),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由此可看出刘秀这个皇帝还是比较开明,知错能改,爱惜人才的。
“怒”“笑”“伤之”1、由第一段董宣格杀公主家奴这一件事可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由第二段又可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第一段是从( )方面来写董宣,通过对他的( )描写,并且运用( )和( )手法,写出了他( )的性格;第二段从( )写出董宣的( )品格。 (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廉洁)正面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侧面廉洁言行对比烘托课堂练习 课文反映了董宣的哪些优秀品质?采用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董
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廉洁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语言、动作)主旨 本文记叙了董宣秉公执法,力斩豪奴的故事和他平生清贫的生活,表现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和清廉为官,刚正做人的品格。美读运用: 董宣被光武帝刘秀敕为强项令,请你再从中国的历史中举出几位强项令的人物及事例,并谈谈强项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海瑞罢官;李白不事权贵;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
代表了中国人不畏权贵,宁死不屈的精神。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段
2.写一个片段: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个我们身边熟悉的人物,200字左右。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