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袁世凯之
死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举国声讨中病逝
(图为影视图)
他死前取消帝制,却留不下完整的北洋政权
护国军刚打赢讨袁之战,却挡不住军阀拥兵自重的苗头
这位曾妄图称帝的大总统,为何在短短数月内从权力巅峰跌落?他的死亡,又为何会让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乱局?
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0课
制作:黎燕琳
自掘坟墓
——帝制复辟
一、自掘坟墓
结合教材,梳理袁世凯复辟帝制所做的准备?
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即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他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制为总统制。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轻信了元凶袁世凯,以至铸成大错”。——《致戴德律函》(1914年8月14日)
“辛亥革命所得,仅一共和之空名耳;按诸实际,民之无权,与尚未革命时相等也”。——《〈国民党恳亲大会纪念册〉序》
两则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共和制度名存实亡、民众权利未落实
对内独裁
第一步
第二步
谋正式总统
谋终身总统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被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一、自掘坟墓
袁世凯接受 “二十一条” 大部分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这一行为对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造成了怎样的损害?
对外出卖国家利益
袁世凯手批“二十一条”原稿
目的: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使日本进一步扩大了在华侵略权益。
第三步
谋日本支持
涉及地区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反动本质
一、自掘坟墓
想一想:“二十一条”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二十一条”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为后来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条件;同时,“二十一条”也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日情绪,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
中国代表外交总长陆征祥(1871-1949)
1915年5月二十一条签订现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进攻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胶州湾,占领青岛。
日本占领青岛
一、自掘坟墓
袁世凯准备登基当皇帝
袁世凯参加祭天仪式
绘制时间轴,梳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经过?
袁世凯称帝时制造的“中华帝国之玺”和“皇帝之宝”的印痕
1913年10月
1914年5月
1915年5月
1915年12月
谋正式总统
谋终身总统
谋日本支持
宣布恢复帝制
致命一击
——护国战争
二、致命一击
护国战争爆发的背景?
三次
从檄文内容看,袁世凯有哪些违背民主共和的表现?
进步党成员
①复辟帝制
②暗杀革命元勋
③破坏约法
④用金钱收买舆论
时间
二、致命一击
唐继尧
蔡锷
李烈钧
“我们兴师讨袁,所争者四万万同胞之人格。我们与其同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蔡锷
“上马能武,下马能文,诚不可多得之当代儒将。”。——孙中山
“若不能迅速使中国富强,超越欧美,傲视全球列强,那枉为二十世纪的中国男儿,生不如死!”。——唐继尧
二、致命一击
蔡锷认为袁世凯称帝违背了约法,背弃了誓言,违反了民意。他反对袁世凯称帝,号召讨伐袁世凯,以维护共和制度。
要求维护民主共和国体,拉开了反袁护国战争的序幕
二、致命一击
护国战争的经过与结果?
“今天假若有谁还胆敢播专制主义之余烬,起君主之篝火,不问其谁,“一律认为国家之叛逆、国民之公敌,而诛其人,火其书,殄灭其丑类,摧拉其根株,无所姑息,不稍优容,永绝其萌,勿使滋蔓””。——《李大钊文集》,(上卷),第4—6、175页。
李大钊认为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根本原因:违背民主共和潮流,失去社会基础
北洋军出身的将领
原因
胜利
余波难平
——军阀割据
三、余波难平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陕西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其他各省也被大大小小的军阀所控制,如云南、贵州被滇系军阀唐继尧所占,广东、广西被桂系军阀陆荣廷所占。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袁世凯死后的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因
军阀
危害
军阀混战时期:1916-1928年
军阀割据实质: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利益
三、余波难平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在地图上标出各派军阀的代表人物及控制区域
桂系
皖系军阀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
奉系军阀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植
直系军阀得到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
滇系
张作霖
冯国璋
曹锟
段祺瑞
三、余波难平
军阀战力排行榜
奉系——东北王
张作霖
兵力:50万
家当:五个航空队(300架飞机)三支舰队(30余艘战舰)坦克部队
皖系——北洋之虎
段祺瑞
兵力:30万
家当:炮兵部队、空军海军、兵工厂
滇军——云南王
唐继尧
兵力:15万
家当:法式装备、参加了徐州会战
军阀割据的特点: ①主要社会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②都各解握现代化的军队③都拥有自己的地盘,割据称雄一方,中央集权弱化,团都依附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余波难平
北洋军阀统治下四处逃亡的贫苦农民
军阀混战后残破的景象
士兵正在从废墟中搜索物品
战争中被毁坏的房屋
在战争的混乱中,房屋遭受洗劫
北京,等待领取救济品的饥民
军阀割据局面的影响:军阀割据混战,政局动荡;民众流离失所,经济遭到破坏;军队人数和军费增加,加重人民负担,人民困苦不堪。
三、余波难平
护法运动
有参与护法运动的志士慷慨陈词:“护法之举,乃为国家之未来,为民众之福祉,虽千万人吾往矣!”
目的
原因
时间
结果
三、余波难平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新气象
原因
①
②
表现
结果
课堂总结
复辟帝制与军阀割据
政治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统治统治
复辟帝制
护国战争
军阀割据
护法运动
经济
民国初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民主化
工业化
课堂演练
1.(17-18八年级上·吉林长春·期中)下列历史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2.(17-18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
D
课堂演练
3.(2025·天津河西·模拟预测)据统计,1900﹣1910年间,中国雇佣500以上工人的厂矿仅有156家。1912年,民族产业资本仅占10%,9.66%为官僚资本,80.28%为外国在华资本。1913年前,中国近代工厂仅有698家。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B.官僚资本阻碍民族产业发展
C.外国在华资本呈下降趋势 D.我国的民族产业发展不均衡
4.(2025·天津西青·模拟预测)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改良派等政治派别和团体分歧重重,但南京临时政府还是颁布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方针;继南京临时政府之后,北洋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法令和条例。这些政策允许一般商人开办实业,逐步废除了专制垄断。材料旨在说明( )
A.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思想的统一
B.辛亥革命后的政府较为重视发展民族经济
C.南京国民政府继承临时政府的“振兴实业”
D.社会环境的安定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