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08 11:2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共和道路上的逆流与分裂
壹 复辟帝制:民主曙光下的专制反扑
贰 捍卫共和的正义之战:护国运动
叁 强权下的民不聊生:军阀割据
复辟帝制:民主曙光下的专制反扑

一、复辟帝制:民主曙光下的专制反扑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的准备:
一、复辟帝制:民主曙光下的专制反扑
一、复辟帝制:民主曙光下的专制反扑
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地主权,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为后来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条件;
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日情绪,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
3.对外出卖国家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中国政府须聘请日本人为顾问
想一想:“ 二十一条 ” 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一、复辟帝制:民主曙光下的专制反扑
中华帝国
第五步:准备登基
一、复辟帝制:民主曙光下的专制反扑

捍卫共和的正义之战:护国运动
材料:天祸中国,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锷等身受国恩,义不从贼,今已严拒伪命,奠定滇、黔诸地方,为国婴守,并檄布四方,声罪致讨...... --蔡锷《致各省将军巡按使等电》(1915年12月)
阅读材料,分析蔡锷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蔡锷认为袁世凯称帝违背了约法,背弃了誓言,违反了民意,他反对袁世凯称帝,号召讨伐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度。
二、捍卫共和的正义之战—护国运动
二、捍卫共和的正义之战—护国运动
二、捍卫共和的正义之战—护国运动

强权下的民不聊生:军阀割据
袁世凯死后的中国
四分五裂
三、强权下的民不聊生:军阀割据
派系 军阀代表 势力范围
直系 冯国璋 曹锟 直隶/江苏
江西/湖北
皖系 段祺瑞 安徽/浙江
山东/福建
奉系 张作霖 东北
滇系 唐继尧 云贵
桂系 陆荣廷 两广
晋系 阎锡山 山西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 增加92万人
军费 1916~1918 增加5000多万元
(1)导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日益增长的军队人数和军费开支,使中国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三、强权下的民不聊生:军阀割据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思考:袁世凯帝制失败的原因
(1)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2)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护国运动的开展等,各地讨袁势力的强大。
(4)“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引起众怒。
逆流必败
当世界面临“变革机遇”时,中国因内乱错失发展时机,反而沦为列强博弈的牺牲品
帝制复辟 民主逆流
护国运动 民心向背
军阀割据 国家裂变
从“帝制”向“共和”转型——为后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爆发埋下伏笔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