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品质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6 品质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9 16:3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品 质 【英】 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福尔赛世家》和《现代喜剧》。他的作品以20世纪初英国社会为背景,剖析社会和道德问题。表面看似冷漠,实则爱憎分明。他虽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但关注和同情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塑造不少不幸的小人物,并给予深厚同情。约翰·高尔斯华绥走近大师 体味情感 时代背景:
《品质》写于1911年。作者描写的当时英国社 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 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 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说的主人公是格斯拉,在他身上发 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格斯拉是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因不肯降低品质,在与大公司的竞争中,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最后饿死了。1.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 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 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走进人物,品读形象。
老实执着 、严肃认真、不善交际
这些对衣着、神态、眼神的描写,突出他
刚从聚精会神的工作中醒来,从中我们可以推
测出格斯拉在工作时的那种忘我投入的精神状态。 2.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上身没有 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 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 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或者说,像一只在日 光中受了惊动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 言为心声
1.“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
2.“ 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说“他
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
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 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 ——过后你就会明白的”
对大公司只求时髦美观而不求质量的做法的愤慨。也有对大公司缺乏职业道德竞争下将要失业的无奈。同时,在无形中也反衬出了格斯拉 兄弟从不损人利已的高尚品质。 人物形象结合以上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概括格斯拉 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个坚守诚实和信誉的人;是一个手艺精湛、品质高尚的人。是一个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追求靴子的品质,
把握靴子灵魂的人;
是一个僵硬迟钝,缺少活力,专注工作、对顾
客及其负责的人;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
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经常断炊。工作废寝忘食,资金全用在制靴这件事上(自身原因)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亲自做。 品味人物的命运“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 大公司采用机器生产,产品丰富,式样时髦;大
公司利用广告吸引顾客、拉拢客源。
(社会原因 )探究小说主题: 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合作探究: 格斯拉被大公司竞争击垮了,那么他身上的品 质还值得学习不?为什么? 当然值得学习,格斯拉虽然穷困,但是恪守职业道德和职业尊严,对自己的人生追求总是要做到尽善尽美,只注意靴子的品质,不追求时髦。这些好品质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今天我们追求物质发展的同时,也不能以牺牲精神品质为代价,品质与社会的发展并不矛盾。有些企业片面追求外表和数量,虽然能得一时之利,久而久之也会失去信誉,终究是要被淘汰的,真诚做人,真心做事,才能得到消费者认可,才能获得永恒的利益。 一个穷苦的鞋匠,朴实得像块石头,一生中只做一件事:用尽心血,制作靴子,尽善尽美,死而无憾。他是手艺高超和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
拓展迁移:
请以《品质》的主人公格斯拉先生 为颁奖对象,写一段颁奖词。
作业:

用心观察你身边的人和事,书写“格斯拉”
式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