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统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4 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 统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4 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8 22:4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品李诗豪情 寻奋进通途
行路难(其一)
李白
一、导入新课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是常建笔下一条弯曲而清幽宁静的小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是岑参笔下蕴含着恋恋不舍之情的别友之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陆游告诉我们,身处困境时,不要灰心,也许下一个路口就会出现柳暗花明的境地。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行路难》,看看诗人李白的人生之路是怎么样的?他做出了什么样的抉择呢?
二、知人论世
李白出生于商人家庭,自小博览群书,是个少年天才,对弹琴、舞剑都十分精通。15岁立志要辅佐帝王,20岁时,希望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遭到婉拒。24岁时,仗剑出蜀、辞亲远游。27岁时,入赘许家。30岁开始,一直行走于拜谒途中。42岁,供奉翰林。44岁,被唐玄宗“赐金放还”。56岁,李白投靠永王。他57岁时,永王兵败,李白获罪。62岁,李白因病去世。
三、诗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写下了此篇《行路难》。本诗为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时所作。
四、共学探究
活动一:朗读诗歌
1.齐读诗歌,读准字音。
投箸zhù 冰塞sè川 歧qí路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李白
2.听范读,把握节奏,注意感情和抑扬变化。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再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看图片,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1.诗人的“路,难行”,体现在哪些句子上?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路,难行!
活动二:品读诗歌
面对美酒美食却难以下咽,内心苦闷、茫然。
仕途上遭遇艰难险阻,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2.本诗中运用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诗人发出怎样的感慨?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这两句诗是运用姜尚垂钓时遇周文王而得到重用的故事、伊尹受商汤重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的故事,表达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仕途不顺,运用反复手法,表达诗人对前途渺茫的感慨。
路难,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诗运用典故,引用宗悫的“乘长风破万里浪”,比喻作者终将会实现远大的政治理想。
3.“行路,难”,最后,作者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活动三:再读诗歌
这首诗,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无心享用,内心苦闷
心羡先贤,有所期待
面对现实,愤懑迷茫
憧憬未来,自信乐观。



五、归纳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遭遇挫折时思想上的痛苦与悲愤,抒写了诗人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也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在悲愤中不失豪迈,在失意中仍充满信心的诗人李白。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积极乐观,坚韧奋进的新时代青少年。当我们遭遇人生挫折时,也应该乘风破浪,继续前进,愿你们的人生,犹如五月的鲜花,向阳而开。
六、课堂练习
(1)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 , 。”这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2)李白的《行路难》中运用比喻手法,象征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生动形象地描写“行路之难”的诗句是: , 。
(3)李白《行路难》中体现诗人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 , 。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根据题目提示,默写出相对应的诗句。
2.情境题:中国诗歌网正在举办“李白十大经典诗句”评选活动。如果让你从《行路难》(其一)中推荐一句诗作为候选诗句,你会选择哪一句?理由是什么?
经典
六、课堂练习
因为这两句诗运用比喻手法,“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生动形象写出了作者仕途的艰难。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因为这两句诗运用典故,运用姜尚垂钓时遇周文王而得到重用的故事、伊尹受商汤重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因为这两句诗运用典故,引用宗悫的“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句子,表达作者终将会实现远大的政治理想的自信心。
3.关于李白的诗句,你积累了多少?请写一写。
六、课堂练习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送友人》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七、作业布置
1.准确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本课练习题。
3.自学《行路难》(其二)和《行路难》(其三)。
行路难(其二)
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簪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行路难(其二)译文
人生之路本如青天般广阔无垠,唯独我却被困在命运的桎梏中,找不到出路。我耻于追随长安城中那些纨绔子弟,整日沉迷于斗鸡走狗的赌局,为蝇头小利争得面红耳赤。我宁愿像冯谖那样,抱着长剑悲歌,诉说怀才不遇的苦闷,也不愿卑躬屈膝,在权贵门前摇尾乞怜,那样的生活,实在违背我的本心。我仿佛看见韩信在淮阴市井中受尽讥笑,又仿佛听见贾谊在汉朝宫廷里,被公卿大臣们忌恨排挤。他们空有满腹才华,却只能屈居人下,这何尝不是我的写照?你可曾听说,昔日燕昭王为了招揽贤才,亲自为郭隗执帚开路,谦恭下士,毫无猜忌?剧辛、乐毅被他感动,倾尽心血,以死相报,助燕国成就一番霸业。可如今,燕昭王的尸骨早已被荒草掩埋,那座曾让天下贤士心驰神往的黄金台,也早已无人打扫,落满尘埃。这世间的路,为何如此艰难?我该何去何从?罢了,罢了!既然这世道容不下我,不如归去,归去!
行路难(其三)
李白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行路难(其三)译文
有耳朵也别学许由去颍川洗耳,为求清白之名,却落得世人讥笑;有嘴巴也别学伯夷、叔齐去首阳山采蕨菜充饥,坚守孤高气节,最终饿死山中,又有什么意义?真正通达之人,懂得藏起锋芒,混迹于尘世,以无名为贵,何必非要与云月比高洁?我细数古往今来的贤能之士,那些功成名就后仍贪恋权位、不肯隐退的,最终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尸体被抛入吴江;屈原忠君爱国,却遭谗言陷害,最终投身湘水;陆机才华横溢,却难逃宦海风波,被诬陷杀害,临终前叹息:“故乡华亭的鹤鸣,我再也听不到了。”李斯官至丞相,却因贪恋权位,未能及时抽身,最终被腰斩于市,临刑前对儿子说:“多想再和你一起,牵着黄狗,出上蔡东门,追逐狡兔,可如今,这简单的愿望也成了奢望。”你看那吴中的张翰,人称通达之人,秋风起时,他忽然思念起江东的莼菜羹、鲈鱼脍,便毅然辞官归乡,说:“人生在世,贵在活得自在,何必为了身后的虚名,而羁绊于千里之外的官场?”不如学那张翰,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欢愉,生前能饮一杯美酒,便已足矣,又何必去追求那身后千载的虚名?
八、板书设计
无心享用
内心苦闷
心羡先贤有所期待
面对现实愤懑迷茫
憧憬未来自信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