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气化(课件)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5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3.1气化(课件)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5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1-08 12:4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3.3.1 汽化
副标题:探究液态到气态的变化
姓名:[授课教师姓名]
日期:[具体日期]
幻灯片 2:引入
生活现象展示:展示湿衣服晾干、水烧开后壶嘴冒 “白气”(汽化后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洒在地面的水逐渐消失、游泳后上岸感觉凉爽的图片。
提问引导:这些现象中,水都从液态消失了,它们变成了什么状态?为什么湿衣服能晾干?水烧开时为什么会有大量气泡冒出?这些过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幻灯片 3:汽化的定义
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本质分析:
汽化过程中,液态物质的分子获得能量,摆脱分子间的束缚,变成气态分子扩散到空气中。
例如:水烧开时,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湿衣服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后被空气带走。
能量变化:汽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与液化(气态变液态,放热)过程相反。
图示说明:用箭头图示展示汽化的状态变化(液态→气态)及吸热特点。
幻灯片 4:汽化的两种形式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汽化现象。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对比表格:
| 汽化形式 | 发生温度 | 发生位置 | 剧烈程度 |
|---|---|---|---|
| 蒸发 | 任何温度 | 只在表面 | 缓慢 |
| 沸腾 | 一定温度(沸点)| 表面和内部 | 剧烈 |
图片展示:左侧展示湿衣服晾干(蒸发),右侧展示水沸腾(沸腾)的图片,直观对比两种形式。
幻灯片 5:实验探究 —— 水的沸腾
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石棉网、秒表、硬纸板(盖在烧杯上,减少热量损失)。
实验装置图:展示实验装置的组装示意图,标注各器材名称和作用。
幻灯片 6:水的沸腾实验步骤与现象
实验步骤:
按装置图组装器材,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温水,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不接触烧杯底和壁。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和观察到的现象。
当水沸腾后,继续加热 2 - 3 分钟,记录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少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部分水蒸气液化),温度计示数不断升高。
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水蒸气聚集),到水面破裂释放出大量水蒸气,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
注意事项:
烧杯上加盖硬纸板可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加热时间。
加热时用外焰加热,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幻灯片 7:蒸发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蒸发的特点:
蒸发吸热:液体蒸发时需要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如游泳后上岸感觉凉爽,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
蒸发致冷:利用蒸发吸热可以降低温度,如夏天在地面洒水降温、用酒精擦身体给高烧病人降温。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如温水比冷水干得快)。
液体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如将衣服展开晾比团起来晾干得快)。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用电风扇吹湿衣服干得快)。
实验验证:展示对比实验图片(如不同温度的水蒸发快慢、不同表面积的水蒸发快慢)。
幻灯片 8:沸腾的特点与沸点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标准大气压下常见液体的沸点:
水:100℃
酒精:78℃
煤油:150℃左右
水银:357℃
沸腾的特点:
沸腾时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等于沸点)。
沸腾的剧烈程度与加热强度无关,只与液体是否达到沸点和能否持续吸热有关。
应用说明:高压锅通过增大锅内气压,提高水的沸点(超过 100℃),使食物更快煮熟。
幻灯片 9:沸腾图像分析
图像特点:图像分为两段,AB 段为沸腾前,温度随时间升高;BC 段为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等于沸点)。
示例:以水的沸腾图像为例,标注 AB 段(沸腾前,吸热升温)和 BC 段(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明确沸点的位置。
图像展示:展示水的沸腾温度 - 时间图像,结合实验数据说明图像各段的含义。
幻灯片 10:蒸发和沸腾的应用
蒸发的应用:
晾晒衣物:利用增大表面积和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分蒸发。
冰箱制冷:冰箱内的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降低冰箱内的温度。
海水淡化:通过蒸发海水,再将水蒸气液化,获得淡水。
沸腾的应用:
做饭烧水:利用水沸腾时的高温煮熟食物。
工业蒸馏:通过加热使液体沸腾,分离不同沸点的混合物(如石油蒸馏)。
医疗消毒:利用沸水的高温(100℃)杀灭细菌和病毒。
幻灯片 11:汽化吸热的应用与现象解释
应用实例:
夏天在教室地面洒水降温:水蒸发吸热,降低室内温度。
运动员受伤后,用冰袋冷敷:冰熔化吸热,同时冰袋表面的水蒸发也吸热,增强降温效果。
空调制冷:制冷剂在室内蒸发器中蒸发吸热,带走室内热量。
现象解释:
夏天吹电风扇感觉凉爽:电风扇加快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吸热,使人体温度降低。
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沙漠地区水分少,白天缺少水分蒸发吸热,温度升高快;夜晚缺少水分液化放热,温度降低快。
幻灯片 12:课堂互动 —— 区分蒸发和沸腾现象
现象展示:展示以下现象图片:
雨后路面逐渐变干。
水壶中的水被烧开,产生大量气泡。
用酒精棉球擦手后,手感觉凉爽。
煮饺子时,水沸腾后饺子浮在水面。
互动任务:让学生判断每个现象属于蒸发还是沸腾,并说明判断依据(温度、位置、剧烈程度)。
总结点拨:1、3 为蒸发,2、4 为沸腾,强调两种汽化形式的核心区别。
幻灯片 13:汽化与液化的联系
水循环中的汽化与液化:
地面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
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云。
云中的小水滴变大后落下形成雨,完成水循环。
生活中的汽化与液化:
冰箱制冷循环: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
水壶烧水:液态水沸腾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 “白气”(小水滴)。
图示展示:用简易流程图展示水循环中汽化和液化的联系。
幻灯片 14:课堂小结
核心知识点回顾:
汽化定义:液态→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两种形式:蒸发(任何温度、表面、缓慢)和沸腾(沸点、表面和内部、剧烈)。
蒸发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蒸发吸热致冷。
沸腾特点: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沸点与气压有关。
汽化与液化的关系:相反过程,吸放热相反,共同参与物质循环。
幻灯片 15:当堂检测
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的是( )
A. 水烧开时产生大量气泡 B. 夏天,洒在地面的水很快变干
C. 锅中的水经过一段时间后变少 D. 冬天,湖面结冰后体积变大
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 B. 水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
C.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D. 水沸腾时只有表面发生汽化
填空题:
汽化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它们都需要______热量。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____,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
简答题: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在太阳暴晒下的湿衣服比在阴凉处的湿衣服干得快?
幻灯片 16: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完成课本上关于汽化的练习题,绘制水的沸腾图像并标注各段的状态和温度变化特点。
实践观察:在家中观察水沸腾的过程,记录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观察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高原地区水的沸点为什么低于 100℃,以及这一现象对当地生活的影响,写一段简短的说明。
2024人教版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3.3.1气化
第三章 物态变
a
i
T
u
j
m
i
a
N
g
复习回顾
物质常见三种状态:
固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液态
气态
熔化
凝固
吸热
放热
思考: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否也能发生转化呢?
情境导入
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出空气后将袋口扎紧,向塑料袋倒热水,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再向塑料袋倒冷水,又有什么变化?
进行新课
倒入热水,塑料袋鼓起来
液态酒精
气态酒精
汽化
知识点一
汽化和液化
倒入冷水,塑料袋变瘪
气态酒精
液态酒精
液化
结论:
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知识点二
沸腾
在上面两种情况下,水在物态变化上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
前者较为缓慢,后者较为剧烈
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
1.汽化的两种形式
2.沸腾的概念
①在一定温度下
②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③剧烈的
④汽化现象
观察水沸腾的过程,将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水温升高了,思考:
①如果持续加热,水的温度是不是会越来越高?
②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
3.探究水的沸腾
(1)实验目的:
  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和温度的变化特点。
(2)实验器材: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温度计
纸盖
烧杯
酒精灯
铁架台
石棉网
(3)实验步骤:
①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温度计示数和水中气泡的变化;
②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继续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
③仿照晶体的熔化曲线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水沸腾实验
1
3
2
6
4
5
7
8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4)结果记录:
(5)分析数据:
现象1: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的变化
沸腾前,气泡自下而上逐渐变小
沸腾时,气泡自下而上逐渐变大
现象2: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的变化
1
3
2
6
4
5
7
8
A
B
C
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确定的温度
AB段(沸腾前):水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C段(沸腾时):水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现象3:水在沸腾时撤掉酒精灯,是否还能继续沸腾
加热时,水沸腾
加热结束,沸腾停止
注:实际上,因为石棉网有余温,水还会继续吸热,所以停止加热后还会沸腾一会。
沸腾条件:达到沸点后,不断吸热。
(6)实验结论:
液体沸腾的条件:
(1)液体沸腾的温度要达到沸点;
(2)液体要不断吸热。
液体沸腾的特点:
(1)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2)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 沸点/℃ 液体 沸点/℃
液态铁 2750 酒精 78
液态铅 1740 液态氨 -33
水银 357 液态氧 -183
液态碘 184 液态氮 -196
甲苯 111 液态氢 -253
水 100 液态氦 -269
一些液体的沸点(标准大气压)
4.沸点
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气压/标准大气压 0.5 1.0 2.0 5.0 10
沸点/℃ 81 100 121 152 179
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液体上方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在火上加热。
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注意观察纸锅是否燃烧。
想想做做
知识点三
蒸发
观察衣服晾干的过程,思考以下问题:
①晾晒衣服需要温度达到沸点吗?
②阴天、冬天可以晾干衣服吗?
③衣服晾干的过程剧烈吗?
不需要
可以
不剧烈
1.蒸发的概念
①在任何温度下
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③缓慢的
④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讨论:
①夏天晒衣服和冬天晒衣服,哪个时候衣服干得快?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②晒衣服的时候,展开的衣服比团着的衣服,哪个干得快?
③湿衣服挂在通风处和不通风处,哪个干得快?
实验结论:
蒸发快慢受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等因素的影响。
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3.蒸发吸热
酒精蒸发时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
实验结论:
沸腾 蒸发
不同点 温度条件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相同点 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的比较
沸点
任何温度
液体内部和表面
只在液体表面
剧烈
缓慢平和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知识点1 汽化和液化
1. 如图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
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观察到塑料袋鼓起来了,这
是由于酒精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把袋子从热水中拿出来,
会立刻瘪下去,因为袋内__________(填“空气”或“气态酒精”)发生了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汽化
气态酒精
液化
2.露珠的形成属于( )
D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3.秋天的清晨,每当太阳升起后,大雾逐渐消散,大雾消散属于( )
C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知识点2 沸腾
4.小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
点”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放陶土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
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实验时,应当先调整固定______(填“铁圈”或
“铁夹”)的位置。
铁圈
(2)为了完成探究,除了图甲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增加的器材是
______。
秒表
(3)当水温升到时,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
数据如下表,请将表格中空格处内容填写完整。
________ __ 0 0.5 1 1.5 2 2.5 3 3.5 4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时间/
(4)实验时,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如图乙中的___
(填“”或“ ”),此时气泡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汽化
(5)由表可知,水在沸腾前,温度__________,水在沸腾后,温度
__________,水的沸点为____ ,此时外界的大气压______(填“低于”
“等于”或“高于”)标准大气压。
不断升高
保持不变
99
低于
(6)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___,观察水
是否继续沸腾。
熄灭酒精灯
(7)探究结束后,有一个学习小组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水的温度与时
间的关系曲线,请你指出其中的错误线段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错误;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知识点3 蒸发
5.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C.蒸发是放热过程,而沸腾是吸热过程
D.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
6.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是因为吹气加快了水面上方的__________,
从而加快了开水的______。
空气流速
蒸发
7. 为了适应环境,植物分布有一定规律。北方生长大量
的针叶林,针叶林叶子细小可减小______________,减慢水分蒸发,以
适应干燥的环境;南方生长大量的阔叶林,阔叶林叶子宽大,可______
(填“加快”或“减慢”)水分蒸发,蒸发时会______(填“吸热”或“放
热”),以适应高温的环境。
液体的表面积
加快
吸热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蒸发吸热的是( )
A
A.吃冰棒可以解热
B.把湿衣服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晒干
C.夏天从游泳池刚上岸的人被风一吹感觉很冷
D.医生往发烧病人的头上擦些酒精来缓解病情
9. 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C
A.未加热前,纸锅里的水会发生汽化现象
B.将纸锅中的水换成沙子,加热时纸锅会被点燃
C.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点
D.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纸的
着火点
10. 如图,坎儿井是干旱地区的
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的一种地
下水利工程。其主要是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
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经过暗渠引出地表,
A
A.当水温很低时,井水不会蒸发
B.竖井一般较深,水温较低,能减慢蒸发
C.利用暗渠来输送井水,可避免阳光照射,减少蒸发损失
D.竖井井口较小便于封盖,既能减慢蒸发,也能使风沙难以侵入
以满足用水需求。关于坎儿井,说法错误的是 ( )
11.室内温度为 ,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
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
B
A. B. C. D.
12.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从青蒿这种植物
中提取青蒿素时,不用水煮而是放在乙醚中煮,这是因为乙醚的______
低(乙醚的凝固点为,乙醚的沸点为 );当乙醚沸腾后,
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______(填“会”或“不会”)升高,避免由于温度
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在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____
(填“能”或“不能”)用酒精(酒精沸点 )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沸点
不会

13.“隔水炖法”是中餐常用的煮食法,即把汤料和
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
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
腾后,发现盅内的汤水不能沸腾,原因是
(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相同)( )
D
A.炉火太小 B.汤水太多,煲中的水太少
C.汤水没有达到沸点 D.汤水不能从煲中的沸水中吸热
汽化
液化
液 态
沸腾
蒸发
吸热
放热
气 态
两种方式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两种方法
课堂小结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