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升华和凝华(课件)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5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4升华和凝华(课件)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5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1-08 12:5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3.4 升华和凝华
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3.4 升华和凝华
副标题:物态变化的特殊形式
配图:干冰升华冒 “白气” 或樟脑丸变小的示意图
备注:简洁明了,引出本节主题
第 2 页:复习回顾
标题:温故知新 —— 物态变化回顾
前面学习的物态变化形式:
熔化(固态→液态)、凝固(液态→固态)
汽化(液态→气态)、液化(气态→液态)
思考:固态能否直接变为气态?气态能否直接变为固态?
配图:物态变化三角关系图(补充固态与气态的箭头留白)
第 3 页:什么是升华?
标题:升华 —— 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特点: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吸热)。
生活实例:
樟脑丸放在衣柜中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冬天冰冻的衣服在 0℃以下也能晾干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用于人工降雨、舞台烟雾
配图:左图樟脑丸变小过程,右图干冰升华舞台效果
第 4 页:什么是凝华?
标题:凝华 —— 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特点: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放热)。
生活实例:
冬天早晨的霜(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窗玻璃上的冰花(室内水蒸气遇冷玻璃凝华)
灯泡用久后内壁变黑(钨丝升华后又凝华)
配图:左图霜的特写,右图窗玻璃冰花图案
第 5 页:升华与凝华的对比
标题:升华和凝华的异同
过程
变化方向
吸放热情况
实例举例
升华
固态 → 气态
吸热
干冰消失、樟脑丸变小
凝华
气态 → 固态
放热
霜的形成、冰花出现
重点强调:两者均跳过 “液态”,直接完成状态变化,是互为逆过程。
第 6 页:升华的应用
标题:升华现象的实际应用
人工降雨:
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冰晶变大后下落形成雨。
食品保鲜:
运输海鲜时放干冰,干冰升华吸热保持低温,防止食物变质。
舞台效果: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 “白雾” 效果。
配图:人工降雨示意图 + 舞台烟雾效果动图
第 7 页:凝华的危害与利用
标题:凝华现象的影响
危害:
深秋或初春的霜冻会冻伤农作物(水蒸气凝华放热,但低温导致植物细胞结冰)。
利用:
人工造雪:在低温环境中,向空气中喷水雾,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雪花。
冷冻干燥技术:先将食物冷冻,再使水分升华去除,保留营养(如冻干水果)。
配图:左图霜冻后的农作物,右图人工造雪机工作场景
第 8 页:课堂小实验
标题:观察升华与凝华现象
实验:碘的升华与凝华
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碘粒、玻璃盖片。
步骤:
烧杯中放少量碘粒,加热烧杯底部,观察碘粒变化(固态→气态,紫色碘蒸气)。
停止加热,在烧杯口盖玻璃片,观察玻璃片底部变化(气态→固态,黑色碘晶体)。
现象分析:加热时碘升华吸热,冷却时碘蒸气凝华放热。
注意:碘蒸气有毒,实验需在通风处进行,避免直接吸入。
配图:实验装置图 + 碘升华(紫色蒸气)和凝华(黑色晶体)对比图
第 9 页:典例分析
标题:例题解析
例 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冰棍冒 “白气”
C. 秋天草上结霜
D.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答案:D(解析:A 是熔化,B 是液化,C 是凝华,D 是升华)
例 2:解释 “灯泡用久后内壁变黑” 的原因。
答案:灯泡钨丝通电发热升华成钨蒸气,关灯后钨蒸气遇冷内壁凝华成固态钨,附着在灯泡内壁形成黑斑。
第 10 页:课堂总结
标题:本节知识梳理
核心概念:
升华:固态→气态,吸热
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生活实例:樟脑丸变小、霜、冰花、干冰应用等。
关键区别:与熔化 / 凝固、汽化 / 液化的本质是是否经过液态。
思维导图:以 “固态 - 液态 - 气态” 三角关系图标注升华和凝华箭头
第 11 页:课后作业
标题:巩固练习
填空题:
冬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的霜是______现象,需要______热。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______(填物态变化)吸热的性质。
简答题:
为什么北方冬天窗花总是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
实践题:
观察家里的樟脑丸,记录它 1 周内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第 12 页:拓展阅读
标题:趣味知识 —— 干冰的 “魔法”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温度低至 - 78.5℃,升华时不会留下液体,因此被称为 “干冰”。除了常见应用,干冰还可用于:
清理工业设备上的油污(升华时的冲击力带走污渍)
制作 “烟雾冰淇淋”(使奶油快速凝固并产生烟雾效果)
配图:干冰清理设备图 + 烟雾冰淇淋成品图
以上分页内容涵盖概念讲解、实例分析、实验操作、习题巩固等模块,结合图文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本质及应用。
2024人教版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3.4升华和凝华
第三章 物态变化
a
i
T
u
j
m
i
a
N
g
复习回顾
气态
液态
固态
汽化
吸热
熔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凝固
放热
思考: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化吗?
情境导入
封闭的玻璃容器中有少量碘颗粒,将容器放入热水中,容器中有什么变化?取出容器,容器中又有什么变化?
进行新课
知识点一
升华和凝华
固态的碘受热后,固态碘直接变成了气态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升华吸热
冷却时碘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华放热
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一直冰冻的衣服是怎么晾干的?
固态冰
升华
气态水蒸气
柜子里的樟脑球是怎么消失的?
固态樟脑球
升华
气态
雾凇的形成
霜的形成
固态小冰晶
气态水蒸气
凝华
(遇冷)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表面出现“冰花”
固态小冰晶
气态水蒸气
凝华
(遇冷)
思考:“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窗内侧还是外侧?
冬天室内温度比室外高,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小冰晶,所以出现在玻璃窗内侧。
用久的日光灯会变黑
气态钨蒸气
固态钨丝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固态钨颗粒
升华、凝华的应用
干冰:二氧化碳的固体 ,容易升华,有致冷作用
冷藏食物
消防灭火
舞台烟雾
干冰的用途:
人工降雨
用高射炮或飞机在天空中撒下干冰,干冰会升华吸热,使云层中的温度急剧下降,从而使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者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落到地上便形成雨。
物态变化 初态 末态 吸、放热 举例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归纳


















铁块变成铁水、冰雪消融
滴水成冰、铁水铸钢件
酒精降温、洒水的地面变干、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
露水的形成、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眼镜片变模糊
樟脑丸变小、用久的灯丝变细、结冰的衣服变干
霜、冰花、雾凇的形成,冰箱内侧形成的白色小结晶
知识点二
水循环
水蒸气


液化
放热
凝固
放热
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
熔化
吸热
凝华
放热
水的三态联系:
知识点1 升华和凝华
1.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慢慢“消失”了。樟脑片发生的物态变
化是( )
A
A.升华 B.液化 C.凝华 D.汽化
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B
A.立春时节冰雪消融 B.霜降时节霜挂枝头
C.寒露时节露珠晶莹 D.冬至时节千里冰封
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D
A.冰雪消融
B.薄雾消散
C.朝露晶莹
D.雪人变小
4.雾凇是北方冬天常见的美景,该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分
别是( )
A
A.凝华;放热 B.凝固;放热 C.液化;吸热 D.熔化;吸热
5. 如图所示,严寒的冬天窗户的玻璃上结了美丽的冰花。关
于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的形成需要吸热
C.冰花在玻璃窗的室外一侧 D.冰花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6.哈尔滨冰雪节的冰雕作品连续一个月放置在 以下的环境中展示,
其体积和质量会逐渐变小,这是因为该冰雕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
名称)现象,该现象需要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升华
吸热
7.有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然后经过特殊冷却装置,
高温碳蒸气又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变成碳粉的过程要
____热。
升华
凝华

知识点2 水循环
8.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在
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
水,通过______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水蒸
汽化
凝华
升华
熔化
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液化成小水珠,有的_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
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
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冰山上
的积雪______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积雪______后变成水,汇入
江河,流入大海。(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水的储量很大,不需要节约用水
B.世界上没有几个缺水的国家
C.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不必节约用水
D.地球上的淡水总量仅约占总水量的 ,许多国家都缺乏与人类生活
密切相关的淡水资源,其中包括我国在内
10.自然界中的云、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
成的,它们的形成过程都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放出
11.[2025北京师大附中期中]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
片是用一种特殊碳材料制作的。其主要特征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
当温度升高到 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
时开始升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这种碳材料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
B.这种碳材料的熔点是
C.这种碳材料沸点是
D.这种碳材料只会以固态的形式存在
(第12题)
12. 如图所示是用滚烫的开水在零下
以下时“泼水成冰”的壮丽景观。关于“泼水成冰”的
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A.用滚烫的开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B.“泼水成冰”现象中的冰是由泼出去的水直接凝固而成
C.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
D.和“泼水成冰”的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霜的形成
(第13题)
13.[2024沧州期中]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
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
如图所示。已知甲是液态水,则( )
D
A.乙是冰 B.丙是水蒸气
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 D.由丙到乙是升华过程
14. 小明想探究美丽的树挂是怎么形成的。他将冰块放入空易
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发现易拉罐的底部有
白霜生成。加盐可使冰的熔点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
白霜的生成是______现象。
低于
凝华
15.随着科技的发展,“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
是将干冰播撒在大气中,干冰会迅速______并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有
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冰晶在下落过程中______成小水
滴,形成降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升华
熔化
16.碘锤是在密封的玻璃管内装入少量固态碘。
(1)如图甲,小丽同学将碘锤放入热水中,玻璃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管。
升华
(2)小勇同学认为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实验现象更明显。小丽
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 ,水的沸
点是,酒精灯的外焰温度可以达到 以上。小丽认为,如果
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
还可能会______并且______。(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熔化
汽化
(3)将图甲中的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玻璃管中紫色的
碘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固态的碘,这个过程碘蒸气需要
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凝华
放出
升华
凝华
固 态
霜、
雾凇、
冰花等
吸热
放热
气 态
现象
碘升华、干冰升华、樟脑球变小等
现象
课堂小结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