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6张PPT)
第四章 光现象 章末复习
复习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第四章 光现象 章末复习
副标题:探索光的传播规律与现象本质
配图:光的反射与折射光路图 + 光现象知识框架图
备注:明确复习目标,涵盖本章核心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 2 页:知识网络构建
标题:光现象的核心知识脉络
光的传播: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速度:真空中\( c = 3 10^8 m/s \),空气中略小于真空中速度,水中为\( 3/4 c \),玻璃中为\( 2/3 c \)。
光的反射:
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逆性)。
分类:镜面反射(如镜面反光)、漫反射(如黑板反光)。
平面镜成像:
特点:正立、等大、虚像,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应用:成像(镜子)、改变光路(潜望镜)。
光的折射: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斜射时,空气中的角较大(垂直入射传播方向不变)。
光的色散与看不见的光:
色散: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热效应强)、紫外线(杀菌、荧光效应)。
配图:光现象知识思维导图(标注规律和实例)
备注:用网络结构展示光现象的逻辑关系,突出核心规律和应用
第 3 页: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标题:理解光的传播规律与现象
核心知识点:
传播条件:同种均匀介质(如空气、水、玻璃)中沿直线传播,介质不均匀时会折射(如海市蜃楼)。
光线: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理想化模型)。
典型现象解释:
影子:光沿直线传播时,物体挡住光线形成的暗区。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孔和光屏到孔的距离有关(如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日食和月食: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在同一直线时,光被遮挡形成的现象。
光速的理解:
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物理学基本常数之一。
不同介质中光速不同:\( v_{ } v_{ ° } v_{ ° } v_{ } \)。
易错点辨析:
“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沿直线传播”×(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像的形状与物体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
配图:小孔成像实验图 + 日食月食成因示意图
备注:通过现象分析强化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理解
第 4 页:考点二:光的反射
标题:反射定律与两种反射类型
反射定律的理解:
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可通过纸板实验验证)。
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因果关系,是反射角随入射角变化)。
光路可逆:若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入射,反射光线将逆着原入射光线射出。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对比:
类型
反射面特点
反射光线特点
实例
能否成像
镜面反射
光滑(如镜面)
平行光线反射后仍平行
镜子反光、水面倒影
能
漫反射
粗糙(如黑板)
平行光线反射后射向四面八方
能从各方向看到物体
不能
实验探究:
纸板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验证三线共面。
改变入射角多次实验: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易错点辨析:
“漫反射不遵循反射定律”×(漫反射同样遵循反射定律,只是反射面粗糙导致反射光线分散)。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成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果关系错误,入射角是因,反射角是果)。
配图:反射定律示意图 +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对比图
备注:通过实验和实例对比明确反射定律的内涵和两种反射的异同
第 5 页:考点三:平面镜成像
标题:成像特点与原理应用
成像特点的理解:
正立:像与物体的上下方向一致。
等大: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
虚像: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
对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关于镜面对称)。
成像原理:
基于光的反射定律,物体上的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
实验探究:
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用两支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实验环境较暗:使像更清晰。
应用:
成像:穿衣镜、化妆镜。
改变光路:潜望镜(利用两块平面镜两次反射改变光路)。
易错点辨析:
“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会变小”×(像与物等大,远离时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
配图:平面镜成像实验装置图 + 成像特点示意图
备注:通过实验分析强化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第 6 页:考点四:光的折射
标题:折射规律与常见折射现象
折射规律的理解:
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两线分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角度关系: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垂直入射: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均为 0°),传播方向不变。
光路可逆:光逆着折射光线入射时,折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射出。
常见折射现象及解释:
池水变浅:水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虚像,位置比实际浅。
筷子变弯:插入水中的筷子反射的光折射后,人眼看到向上弯折的虚像。
海市蜃楼:不均匀的空气使光发生多次折射形成的虚像。
易错点辨析:
“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取决于光从哪种介质射入哪种介质)。
“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实际位置”×(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位置比实际高)。
配图:折射规律示意图 + 池水变浅现象解释图
备注:通过现象分析强化对折射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第 7 页:考点五:光的色散与看不见的光
标题:光的色彩与不可见光的应用
光的色散:
定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牛顿发现)。
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不同色光的折射能力不同(紫光折射能力最强,红光最弱)。
三原色:红、绿、蓝(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可得到白光)。
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如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
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如绿叶反射绿光,吸收其他色光)。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位于红光外侧,热效应强(应用:红外线取暖、遥感、夜视仪)。
紫外线:位于紫光外侧,化学作用强(应用:杀菌消毒、验钞机、促进维生素 D 合成)。
易错点辨析:
“白光是单色光”×(白光是复色光,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紫外线是紫色的”×(紫外线是不可见光,紫色光属于可见光)。
配图:光的色散实验图 + 红外线和紫外线应用示意图
备注:通过实验和应用实例强化对光的色散和不可见光的理解
第 8 页:典型例题解析(一)
标题:基础概念与现象判断
例 1: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水中倒影 B. 海市蜃楼 C. 小孔成像 D. 雨后彩虹
答案:C(解析:A 是光的反射;B、D 是光的折射)
例 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面反射遵循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
B.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C.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D. 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
答案:C(解析:A 漫反射也遵循反射定律;B 三线共面;D 反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
例 3:平静湖面映出岸边景物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倒影是景物的______(选填 “实像” 或 “虚像”)。
答案:反射;虚像(解析: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成虚像)
配图:例题情境示意图(标注光现象类型)
备注:强化基础概念辨析和生活现象的光现象类型判断
第 9 页:典型例题解析(二)
标题:光路分析与实验探究
例 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镜面成 30° 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为______°,若入射光线不动,镜面绕入射点顺时针转动 10°,则反射光线转动______°。
答案:60;20(解析:入射角为 90°-3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镜面转动 10°,入射角变化 10°,反射角也变化 10°,反射光线转动 20°)
例 5: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 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若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光屏上______(选填 “能” 或 “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3)不能;虚
配图:光路图标注图 + 平面镜成像实验示意图
备注:强化光路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的理解
第 10 页:易错点与难点突破
标题:避开认知误区与解题技巧
易错点归纳:
光的反射与折射混淆:如将 “水中筷子变弯” 误认为反射现象(实际是折射)。
平面镜成像特点理解错误:认为 “像的大小与距离有关”(实际像与物等大)。
折射角与入射角关系记错: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则大。
物体颜色判断错误: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由反射光决定。
难点突破:
光路作图:明确法线是虚线,反射 / 折射光线用箭头标注方向,角度大小关系正确。
平面镜成像作图:利用对称法确定像点,像用虚线表示。
现象解释:结合光的传播规律,说明 “看到的现象” 与 “实际物体” 的差异(如池底变浅是虚像)。
配图:易错点对比图(正确与错误判断) + 光路作图示例
备注:针对高频易错点辨析,提供难点问题的解题思路
第 11 页:综合检测题(一)
标题:基础巩固练习
选择题:
(1)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 镜花水月 B. 立竿见影 C. 海市蜃楼 D. 杯弓蛇影
(2)关于光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 km/s
B.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慢
D. 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
填空题: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传播,真空中的光速为______m/s。
(2)黑板 “反光” 是由于发生了______反射,而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由于发生了______反射。
答案与解析:
(1)C(A、D 是反射;B 是直线传播);(2)C(A 光速单位错误;B 真空中最快;D 与介质有关)。
(1)直线;3×10^8;(2)镜面;漫。
第 12 页:综合检测题(二)
标题:能力提升练习
作图题:
(1)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空气斜射入水中)。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A'B'。
实验题: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
① 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目的是______。
② 若将右侧纸板向后折转,反射光线______(选填 “能” 或 “不能”)在纸板上呈现,说明______。
简答题:
为什么在游泳池边看到的池水深度比实际深度浅?请用物理知识解释。
答案与解析: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用虚线画出 A'B'。
①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 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池底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因此感觉池水变浅。
配图:作图题示例图 + 实验装置图
备注:通过综合题型检验知识应用能力,涵盖作图、实验和现象解释
2024人教版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章末复习
第四章 光现象
a
i
T
u
j
m
i
a
N
g
知识框架
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
传播速度
光的反射
规律
现象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虚像和实像
平面镜的应用
凸面镜和凹面镜
光的折射
规律
现象
光现象辨识
光的色散
定义
色光的三原色
看不见的光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1)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月亮______光源。
(2)举例:太阳、萤火虫、LED灯等。
2.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光在____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径迹和方向的带有箭头的线段。光线是不存在的,而光是客观存在的。
不是
同种均匀介质
(3)举例:
①现象: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②俗语:一叶障目、坐井观天、立竿见影等。
③应用:日晷、激光准直、射击瞄准等。
3.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是________m/s,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______。
【提示】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真空
3×108
不同
例1 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小孔成像
B.手影
C.看到地平线下的太阳
D.激光束
C
光的折射
例2 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池水映明月
B.形影紧相依
C.潭清疑水浅
D.镜子正衣冠
B
光的折射
平面镜成像
光的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点二
光的反射
1.定义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______回去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举例
水面倒影、平面镜成像等。
反射
法线
3.光的反射定律
(1)五要素
(2)三线共面: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
(3)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______。
(4)两角相等: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4.光路特点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______。
同一平面内
两侧
等于
可逆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光路图
反射面
反射光
现象
共同点 反射面光滑
反射面粗糙、凹凸不平
平行光入射时,反射光仍平行射出
平行光入射时,反射光向四面八方反射
只在某一方向上能看见亮光
在各个方向都能看见物体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例3 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
(1)实验时,把纸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 ,光线AO的入射角大小为 ;
ON
40°
(2)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得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30° 45° 60°
反射角 30° 45° 60°
等于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选填“同一平面” 或“不同平面”)内;
(4)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 。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同一平面
B
知识点三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______。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
(2)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
(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4)平面镜成____像。
也可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
3.应用
(1)成像;
(2)__________。
反射
相等
相等
垂直
虚
对称
改变光路
凸面镜 凹面镜
图示
特点
应用
4.凸面镜和凹面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
汽车后视镜、路口的反光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获得平行光或聚集能量
太阳灶、汽车前灯反光装置
例4 小滨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他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 的位置。
像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A的像。如图甲所示,小滨拿另一支外形相同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未点燃
(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结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且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相等
(4)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5)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其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虚
不变
知识点四
光的折射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__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内 ;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_____;
斜射
偏折
同一平面
两侧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
(4)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
(5)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_____;
(6)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_____。
小于
大于
不变
可逆
光现象 定义 传播介质 传播方向 举例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3.三种光现象对比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射到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
同种均匀介质
不变
一叶障目;坐井观天;影子;日食;激光准直
同种介质
改变
汽车后视镜;自行车尾灯;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同种密度不均匀的介质或两种介质
斜射时改变;垂直时不变
海市蜃楼;潭清疑水浅;彩虹;铅笔在水中“折断”
例5 为了研究光从空气斜射入各种透明介质时折射角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同学利用激光笔、玻璃、水、量角器等进行实验探究。他先让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分别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又让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重复上述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实验序号 入射角 折射角
1 30° 22°
2 45° 32°
3 60° 41°
实验序号 入射角 折射角
4 30° 19°
5 45° 28°
6 60° 35°
表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
表二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4、5、6中的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的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随着入射角的增
大,折射角也会随之增大,但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
实验序号 入射角 折射角
1 30° 22°
2 45° 32°
3 60° 41°
实验序号 入射角 折射角
4 30° 19°
5 45° 28°
6 60° 35°
表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
表二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实验序号 入射角 折射角
1 30° 22°
2 45° 32°
3 60° 41°
实验序号 入射角 折射角
4 30° 19°
5 45° 28°
6 60° 35°
表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
表二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中的数据
可知:当光从空气中以相同入射角斜射入不同介质中时,折射角不同;
(4)从上述实验分析,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各种透明介质时,折射角的大小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
(5)在上述实验研究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叫 。
1、4(2、5或3、6)
介质的种类
入射角的大小
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五
光的色散
1.色散
太阳光是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____、____、____。
红、橙、黄、绿、蓝、
靛、紫
红
绿
蓝
3.紫外线与红外线
红外线 紫外线
位置
特点
应用
位于光谱中红光之外
位于光谱中紫光之外
热作用强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红外线夜视、红外线加热、遥控器
验钞机、杀菌、合成维生素D
例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色光是单色光
B.色光的三原色是指红光、黄光、蓝光
C.白光是七色光中的一种
D.任何颜色的光都可以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复合而成
D
随堂演练
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分析与描述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站在湖水边,看到“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我们实际看到的是鱼儿的实像
C.缤纷的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
D.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进行遥控的
C
2.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的大小为40°
B.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
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D.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D
3.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 )
A.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
B.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
C.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
D.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
C
4.小欢用针孔照相机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______(选填“正立” 或“倒立” )、缩小的______(选填“虚像”或
“实像” )。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____(选填“大”或“小” )。
倒立
实像
大
5.如图所示,物体AO放置在水平面上,A′O是AO在平面镜中的像,且A′O垂直于AO。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大小。
解:如图所示
6.如图太阳光与地面成30°角斜射过来,要使光线沿竖直方向反射入井中,求作:①反射光线;②平面镜的位置。
解:如图所示
7.如图所示,水下有一条鱼位于A点,A′为水面上的观众看到鱼的像的位置,B处有一个光源,请你在图中画出点B发光照亮A点的光路图。
解:如图所示
易错分类集训
易错点1 不能准确辨析光现象
1.同学们看到:①水中的鱼,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③岸边的树在水中
的倒影,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⑤潭清疑水浅,⑥池水映明月。在上
述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______;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______;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______。(均填序号)
②④
③⑥
①⑤
易错点2 反射时的旋转问题
2.一束阳光照射到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 ,转动平面镜,使光
束与镜面的夹角增至 ,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与原来相比
( )
B
A.减少了 B.减少了 C.减少了 D.减少了
易错点3 有关水中“倒影”,不理解物距和像距与水深无关
3.大桥下,河中水深,桥上一路灯距离平静的水面有 ,但下大
雨后,河中的水面上涨了 ,此时该路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___
。
23
易错点4 不会分析移动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问题
4.如图所示,平面镜 直立在水平地面上,一
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则( )
B
A.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铅笔的像也会向上移动
B.将沿点逆时针转动 ,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下
C.铅笔向右移动时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D.把一块木板放置在平面镜后,铅笔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像
易错点5 不会分析看折射光路
5.在空碗中放一枚硬币,站在刚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处,如图甲所示,
慢慢往碗中倒水,又可以看到碗中硬币了,如图乙所示。这种现象可以
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
C
A. B. C. D.
6.下列选项中能表示水中的潜水员看到岸上树木的正确光路图是( )
A
A. B. C. D.
核心考点巩固
考点1 光的直线传播
1.[2024内江]安装电梯时,安装工人常常在电梯井底放置一台激光垂
准仪,射出一道竖直激光,使电梯轨道与它平行,就能保证轨道又正又
直,其利用了( )
A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2.[2024广西]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光比声音传播速度慢
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考点2 光的反射
3.[2024湖北]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
B
A.阳光下日晷的
影
B.水中小鸟的倒影
C.筷子在水面“弯
折”
D.白光分解为七色
光
4.[2024南阳期中]如图是科学家首次拍摄到的距离地球5 500万光年
的黑洞照片,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所创立的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光年
是______单位,黑洞强大的引力连跑的最快的光都无法逃脱,因此黑洞
本身______(填“是”或“不是”)光源,边缘的可见光是由于黑洞周围物
体高速旋转落入黑洞,产生摩擦振动而造成的。
长度
不是
5.[2024深圳改编]巴黎奥运会期间,达达同学去巴黎旅游,发现奥运五
环被挡住看不见,这是因为光沿______传播,埃菲尔铁塔无灯的栏杆被
人看见是因为栏杆______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直线
反射
6.[2023绵阳]如图甲所示,塔式太阳能电站把地面上多个平面镜反射
的太阳光汇聚到塔顶,从而利用太阳能发电。如图乙所示,某塔式太阳
能电站的一块平面镜在塔的东边,下午某时刻,从西向东的太阳光以与
水平方向成 角射向这块平面镜,反射光线与水平方向成 角,则
反射角的度数是_____,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度数是_____。
考点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7.[2024湖南长沙]戏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瑰宝。戏剧演员对着平面镜
画脸谱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7题)
A.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 B.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
C.演员面镜时像变大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8.[2024广元]一只小蜜蜂悬停在平静的湖面上方,它向下看,看到下
方有一个与自己相同的“同伴”,于是它飞向湖面迎接“同伴”,在此过程
中( )
A
A.“同伴”向它迎来 B.“同伴”离它而去
C.“同伴”逐渐变小 D.“同伴”真实存在
9.[2024成都]夜幕降临,横跨成都锦江两岸的安顺廊桥灯火璀璨,桨
声灯影里,夜色让人陶然而醉,正所谓“锦江灯月遥相近,烟火市井三
千年”。如图,水中“灯影”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若锦江水面上涨,
水中“灯影”到水面的距离变____。
反射
小
(第9题)
考点4 光的折射、色散
10.[2024四川巴中]诗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对自然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其中看到水中的“游鱼”比实际位置浅,
这是( )
C
A.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
C.光的折射现象 D.光的色散现象
(第11题)
11.[2024广元]“追梦”学习小组的同学用激光
笔发出一束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景如图,
图中 为入射光线,____为折射光线;保持
入射点 不动,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缓慢旋
转入射光线至图中虚线 位置,反射角将
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变小
考点5 光现象作图
12.如图所示,若太阳光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为了使反射光竖直
向下射出,应怎样放置镜面?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第12题)
[答案]
13.[2024自贡]如图所示,是某一发光点在平面镜里的像,是 发
出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的一点,请在图中找到 的位置,并完
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第13题)
[答案]
14.[2024湖南]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 从空气斜射入湖水中大致方向
的折射光线。
(第14题)
[答案]
考点6 光现象实验探究
15.[2024长春]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中:
(1)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将附有量角器的半圆形白纸板竖立在
平面镜上。使一束光贴着纸板分别沿、、 入射,在纸板上观察
到的光路如图甲所示,说明反射角______入射角。光束绕 点顺时针
转过 后的反射角为____度。
等于
30
(2)图甲中,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入射,反射光沿 射出,说明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
(3)图乙中,要在右侧纸板上看到反射光,需将右侧纸板向____
(填“前”或“后”)折。
可逆
前
16.[2024常州]小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为顺利完成实验, 应选择____________
(填“透明玻璃板”或“平面镜”),并将其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透明玻璃板
竖直
(2)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前面,将外形相同、没有点燃的蜡烛
在后面移动,直至与 的像完全重合,重合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
___。此时,蜡烛 所处的位置即为像的位置。
像与物大小相等
(3)改变蜡烛 的位置,重复步骤(2),可得三组像与物的位置,如
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为判断平面镜成像的虚实,用光屏替代蜡烛 ,然后______
(填“直接”或“隔着 ”)观察光屏上有无像,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平面
镜所成的像是____(填“实”或“虚”)像。
直接
虚
中考新考法提升课
(第1题)
1. [2024乐山]中华
典籍《周礼·考工记》中有“识日出
之景,与日入之景”的记载,这是一
种通过日出、日落时细杆的影子进
行辨方正位的方法,如图所示。这
种方法依据的是( )
C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2. [2024重庆]下列关于白居易的《暮江吟》中描述的
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B
A.一道残阳铺水中——水中的“夕阳”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半江瑟瑟半江红——江面呈现出红色是江面反射红光的原因
C.可怜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夜空的弯月是自然界中的光源
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珠特别明亮是白光发生了色散的原因
3. [2024淄博]小明将只有一面开口的魔箱面向同学,
把纸币从顶部的投币口放入(图甲),纸币竟不翼而飞。打开魔箱,原
来里面有一块镜子(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第3题)
A.魔箱中的镜子是凸面镜 B.看到的魔箱中的竖直方格是实像
C.镜子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D.魔箱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4. 如图甲所示, 之间是太阳光经三棱镜色散后在屏上
得到的彩色光带。将电子温度传感器分别放在、 两点外侧,测得温
度随时间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曲线①对应的是______线,曲线
②对应的光线具有比较显著的________。
紫外
热效应
5. [2024临沂]小明在某购物中心前,可以看到玻璃幕墙
中自己的像,进入购物中心后,又可以透过玻璃幕墙看到外面的街景。
心存疑惑的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该商店的玻璃幕墙使用了一种具有
单面透视作用的镀膜玻璃。他用一块 厚的镀膜玻璃和两支相同的
中性笔等器材探究镀膜玻璃成像的特点。
(1)如图甲所示,让玻璃板的镀膜面向前并把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
面的白纸上,让中性笔 的笔尖紧贴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面无论怎
么移动中性笔,都不能让与 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
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2)如图乙所示,让中性笔 离开玻璃板一小段距离,在玻璃板后移动
中性笔,直至与 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既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又可以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将光屏放在中性笔 的位置,
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中性笔 的像。
确定中性笔的像的位置
不能
(3)让中性笔远离玻璃板时,中性笔 应______(填“远离”或“靠近”)
玻璃板,才能与中性笔 的像完全重合。
远离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