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课件)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4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课件)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4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1-08 13:0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6.3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6.3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副标题:实验探究物质密度的测量方法
配图:液体密度测量实验装置图(天平 + 量筒) + 固体密度测量场景图(石块浸没在量筒中)
备注:突出 “实验操作” 主题,衔接上节密度的概念与公式,聚焦具体测量方法
第 2 页:回顾与引入
标题:从原理到实践
知识回顾:
密度公式:\( \rho = \frac{m}{V} \),测量密度需知道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
质量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体积测量工具:量筒(液体或不规则固体)、刻度尺(规则固体)。
核心问题:
如何准确测量液体的质量和体积?
不规则形状的固体体积如何用排水法测量?
实验中哪些操作会影响测量精度?如何减小误差?
配图:密度公式推导图 + 质量与体积测量工具实物图
备注:通过问题链明确实验重点,强调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 3 页:实验目标与原理
标题:明确实验的核心任务
实验目标:
学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能正确计算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并规范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误差的来源,掌握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
测量原理:
依据密度公式 \( \rho = \frac{m}{V} \),通过直接测量质量和体积,间接计算密度。
液体密度:测量一定体积液体的质量,代入公式计算。
固体密度:测量固体的质量和体积(规则固体用公式算体积,不规则固体用排水法),代入公式计算。
配图:实验原理示意图(质量测量→体积测量→密度计算的流程)
备注:强调实验的量化本质,明确质量和体积测量的关键地位
第 4 页:实验器材准备
标题:清点你的 “实验工具箱”
测量液体密度的器材:
托盘天平(带砝码)、烧杯(盛放液体)、量筒(测体积)、待测液体(如盐水、酒精)、胶头滴管(辅助向量筒移液)。
测量固体密度的器材:
托盘天平(带砝码)、量筒、待测固体(如石块、铁块等不规则物体)、细线(系固体用)、水、烧杯(装水)。
辅助工具:
抹布(擦拭洒落的液体)、坐标纸(记录数据)、镊子(取放砝码)。
配图:分类列出的器材实物图(标注每种器材的用途)
备注:按测量对象分类整理器材,培养规范实验的习惯
第 5 页: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以盐水为例)
标题:分步操作指南
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
步骤 2:测量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适量盐水的总质量\( m_1 \),记录数据(精确到 0.2g)。
步骤 3:测量部分液体的体积
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 V(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记录数据(精确到 1mL)。
步骤 4: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m_2 \),记录数据。
步骤 5:计算液体密度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m = m_1 - m_2 \)。
盐水的密度:\( \rho = \frac{m}{V} = \frac{m_1 - m_2}{V} \)。
配图:每步操作的示意图(标注数据记录位置和注意事项)
备注:强调 “差值法” 测液体质量的优势,避免烧杯残留导致的误差
第 6 页:测量液体密度的注意事项
标题:这些细节影响精度
量筒使用规范:
量筒需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底部相平(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倒入量筒的液体体积不宜过少(建议不小于 10mL),减小体积测量误差。
质量测量技巧:
先测总质量再测剩余质量,避免液体洒出导致的质量测量偏小。
若先测空烧杯质量,再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最后倒液体到量筒,会因烧杯残留液体导致体积测量偏小,密度计算偏大。
实验安全:
腐蚀性液体(如酒精)需小心操作,洒落立即用抹布擦拭。
天平使用前检查砝码是否生锈,游码是否灵活。
配图:量筒读数错误与正确对比图 + 液体残留误差分析图
备注:针对关键操作细节进行误差分析,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
第 7 页: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步骤(以石块为例)
标题:用排水法测体积
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
同液体测量步骤 1,确保天平水平且平衡。
步骤 2:测量固体的质量
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 m,记录数据(若固体潮湿,需擦干后再测)。
步骤 3: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能浸没固体且不超过量筒量程),记录水的体积\( V_1 \)。
步骤 4:测量固体和水的总体积
用细线系住石块,缓慢将其浸没在量筒的水中(避免水溅出),记录此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 V_2 \)。
步骤 5:计算固体密度
石块的体积:\( V = V_2 - V_1 \)。
石块的密度:\( \rho = \frac{m}{V} = \frac{m}{V_2 - V_1} \)。
配图:每步操作的示意图(标注细线系法和浸没状态)
备注:强调 “排水法” 的核心是通过体积差计算固体体积,操作时防止水溢出
第 8 页:测量固体密度的注意事项
标题:避免这些常见错误
体积测量关键:
固体必须完全浸没在水中,若有部分露出水面,测量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
水的初始体积不宜过多,防止固体放入后水超过量筒量程;也不宜过少,确保固体完全浸没。
质量测量要点:
固体放入量筒前需擦干表面水分(尤其是从水中取出后测量质量时),否则质量测量偏大。
易吸水的固体(如木块、海绵)需用保鲜膜包裹后再测体积,避免吸水导致水体积变化。
特殊情况处理:
体积过大的固体:用大烧杯代替量筒,先测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放入固体后测排开水和烧杯的总质量,通过排开水的质量计算体积(\( V = \frac{m_{ ° }}{\rho_{ ° }} \))。
配图:固体未完全浸没的错误示意图 + 吸水固体包裹处理图
备注:针对不同固体特性提供解决方案,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9 页:数据记录与处理
标题:规范记录与计算
液体密度测量数据记录表:
烧杯和盐水总质量\( m_1 \)/g
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 m_2 \)/g
量筒中盐水质量 m/g
量筒中盐水体积 V/cm
盐水密度\( \rho \)/(g·cm )
\( m = m_1 - m_2 \)
\( \rho = m/V \)
固体密度测量数据记录表:
石块质量 m/g
量筒中水的体积\( V_1 \)/cm
水和石块总体积\( V_2 \)/cm
石块体积 V/cm
石块密度\( \rho \)/(g·cm )
\( V = V_2 - V_1 \)
\( \rho = m/V \)
计算示例:
液体:\( m_1 = 85g \),\( m_2 = 35g \),\( V = 50cm \),则\( \rho = (85-35)/50 = 1.0g/cm \)。
固体:\( m = 27g \),\( V_1 = 30cm \),\( V_2 = 40cm \),则\( \rho = 27/(40-30) = 2.7g/cm \)。
配图:填写完整的数据表示例 + 计算过程示意图
备注:强调数据记录的规范性和计算的准确性,保留必要的计算步骤
第 10 页:误差分析与实验改进
标题:让测量更准确
误差来源:
质量测量:天平未调平、砝码生锈或磨损、游码未归零。
体积测量:量筒读数时视线偏差、固体未完全浸没、液体残留或溅出。
系统误差:器材精度不足(如天平分度值过大)。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对同一物体测量 3 次,计算平均密度)。
规范操作:天平调平后再测量,量筒读数时保持视线水平,固体擦干后测量。
优化方案:测量液体时选用容积较大的量筒,测量固体时选用颗粒较小的物体(易浸没)。
实验改进案例:
测量易挥发液体(如酒精):快速完成测量,减少挥发导致的质量损失。
测量漂浮固体(如木块):用细针将固体压入水中至完全浸没,测量体积。
配图:误差来源分析图 + 改进操作示意图
备注:引导学生从误差分析中反思操作,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第 11 页:典例实验题分析
标题:实验操作与数据解读
例 1:某同学测量盐水密度时,步骤如下:① 测空烧杯质量;② 测烧杯和盐水总质量;③ 将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④ 计算密度。该方法测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
A. 偏大 B. 偏小 C. 相等 D. 无法判断
答案:A(解析:烧杯残留盐水导致体积测量偏小,密度偏大)
例 2:测量石块密度时,量筒中原水体积为 20mL,放入石块后体积为 35mL,石块质量为 45g,则石块密度为______kg/m 。
答案:3×10 (解析:\( V = 35-20 = 15cm \),\( \rho = 45/15 = 3g/cm = 3 10 kg/m \))
例 3:如何用天平、量筒和水测量冰糖的密度(冰糖易溶于水)?
答案:用细沙代替水(或用保鲜膜包裹冰糖),用排水法测体积,其余步骤不变。
配图:例题情境示意图 + 关键步骤标注
备注:通过典型例题强化实验操作的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 12 页:实验总结与拓展实践
标题:巩固技能,拓展探究
实验总结:
液体密度测量:差值法测质量,直接读体积,公式\( \rho = (m_1 - m_2)/V \)。
固体密度测量:天平测质量,排水法测体积,公式\( \rho = m/(V_2 - V_1) \)。
核心原则:减小误差,规范操作,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拓展实践活动:
测量不同浓度盐水的密度,探究密度与浓度的关系。
测量家里食用油的密度,比较与水的密度大小。
用注射器代替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提高微小体积的测量精度。
思考题:
只有天平(无量筒)时,如何利用水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提示:利用水的密度已知,通过质量算体积)
配图:拓展实践活动示意图 + 思考题提示图
备注:通过拓展活动延伸实验技能,鼓励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
2024人教版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6.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a
i
T
u
j
m
i
a
N
g
情景导入
良种是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民选种有多种方式。例如,为了选出饱满的种粒,可以配制适当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将种粒浸没在盐水中并适当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清除水面漂浮的空粒、瘪粒,就可以选出较好的种子。
怎样测量盐水的密度呢
空粒、瘪粒漂浮在盐水表面
知识点一
量筒的使用
1.量筒
(2)量筒上的标度
①单位:量筒上的标度单位一般是mL(毫升)
1mL = 1cm3=10-6m3;1L=1dm3=10-3m3;1L=1000mL
②最大测量值:量筒最上面的刻度所对应的数值。
③分度值:量筒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体积为量筒 的分度值。
(1)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进行新课
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
2.量筒的使用方法
选:在测量前应根据被测物体的体积和测量精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量筒。认清量筒的标度:单位、量程和分度值。
放: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
若液面(例如水银面)为凸形,视线应与凸形液面的顶部相平。
读:
若液面(例如水面)为凹形,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底部保持水平。
记:记录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量筒的使用
俯视
读数偏大
仰视
读数偏小
3.量筒读数偏差分析
平视
读数正确
(1)被测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量程。
(2)在测量范围内,应选择分度值较小的量筒,目的是提高精确度,减小测量误差。
(3)不能用量筒测量对玻璃有腐蚀性的液体。
4.量筒的使用原则
例1 现有甲、乙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如图所
示甲的分度值是 mL,乙的分度值是 mL,若要量取35mL的水,应该选取 量筒。
解析:由图可知甲的分度值为2mL,乙的分度值为1mL,若要量取35mL的水,应该选取乙量筒。
2
1

实验一:测量盐水的密度
知识点二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的密度
天平、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实验思路:
(1)先测出盐水的质量和体积;
(2)通过公式 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把盐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③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
则盐水密度的表达式 。
实验过程:
方案甲
方案乙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②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
盐水密度表达式: 。
[小组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加合理呢?
方案甲中,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时,有一部分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使测量的盐水的体积偏小,因此得到的数据有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偏大。
方案乙相比于方案甲更合理,因为尽管少量的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但不会影响量筒中盐水质量的测量。因此,测量的结果更准确。
实验结果:
杯和盐水的质量m1/g 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将测量的数据及计算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形状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
直接用刻度尺测出相关长度,再利用体积公式计算体积。如正方体体积V=a3,长方体体积V=abc,圆柱的体积V=πr2h。
2.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
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位置V1,再将固体用细线系住慢慢放入量筒并浸没在水中,记下水面位置V2,则被测固体的体积V=V2-V1
排水法
天平、砝码、量筒、烧杯、小石块
实验思路:
(1)先测出不吸水的小石块的体积和质量;
(2)通过公式 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①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
③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2。
则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 。
实验结果:
石块质量m/g 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 量筒中水和石块的体积V2/cm3 石块的体积V(=V2-V1)/cm3 石块的密度ρ/(g·cm-3)
将测量的数据及计算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蜡块密度比水小,不会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思考:
沉坠法(助沉法)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石蜡、小石块、细线
(2)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
(3)用细线将小石块和石蜡拴住(石蜡上,石块下),先将小石块浸没量筒水中,读出液面对应刻度为V1;
(4)再将它们共同浸没在量筒水中,读出液面对应刻度为V2;
(5)密度表达式: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蜡的质量为m;
针压法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石蜡、细钢针
(2)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液面对应刻度为V1;
(3)将石蜡放入量筒中,用钢针将其压住,使石蜡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出液面对应刻度为V2;
(4)密度表达式: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蜡的质量为m;
埋沙法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细沙、石蜡
(2)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细沙,摇匀且使细沙表面平整后,记下体积V1;
(3)放入固体后再摇晃量筒,使细沙埋住固体且细沙表面平整,记下此时体积V2;
(4)密度表达式: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蜡的质量为m;
测量体积较大,不能放入量筒中的物体密度
可以借助一个大容器,先将大容器装满水(水齐瓶口),放入固体,用另一个容器承接溢出的水,然后用量筒测量出水的体积即为固体的体积。这种特殊测量法叫做“溢水法”。
例2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泉水密度”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矿泉水,读出矿泉水的体积V;
(3)将量筒中矿泉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矿泉水和烧杯总质量m2。
则矿泉水密度的表达式ρ矿泉水= 。
A.将量筒中部分矿泉水倒入烧杯中,测
出矿泉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由于无法将矿泉水从量筒中倒尽,测出的矿泉水密度误差较大。经过思考,小明在仍用步骤(1)、(2)的基础上,只对步骤(3)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改进后步骤(3)分为两步,请你写出改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读出量筒中剩余矿泉水的体积V′。
知识点1 量筒的使用
1.(1)如图甲所示是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此量
筒的最大测量值是____,分度值是___ 。
使用量筒时,应将量筒放在______桌面上。若
按照图甲中的视线读数,会使测量结果______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正确读数是
____ 。
50
1
水平
偏大
22
(2)某同学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丙所示,则石
块的体积是____ 。若该石块吸水,则测得石块的体积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5
偏小
(3)选项中为实验室四种不同规格量筒的局部图,如需要一次性较准
确量出体积为 的酒精,选择哪一种规格的量筒较为合适( )
C
A. B. C. D.
知识点2 测量液体的密度
2.[2024泰安]在“用天平和量筒测
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操作过程如
下,请回答问题: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
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

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
天平平衡。
(2)继续进行实验:
①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为 ;
②把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____ ;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
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3)根据测量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 。
(4)细心的小明同学发现,在步骤②中有少量盐水倒在了量筒外面,
测得盐水的密度比真实值偏____(填“大”或“小”)。
1.03

知识点3 测量固体的密度
3.小明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
密度。
(1)用调好的天平称小石块的质量,
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
为_____ ,接着他在量筒中倒入
的水,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
28.4
2.84
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_ 。
(2)以下操作会导致石块密度的测量值偏小的有___(填字母)。
A
A.读取量筒示数时俯视液面
B.先测石块的体积后测石块的质量
C.石块放入量筒时有部分水溅起附在筒壁上
4.[2024南阳三模]小李在做“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时,用天平测物体
的质量,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物体的体积,用这种方法较准确测量
以下物体密度,合理的是( )
C
A.一枚订书针 B.一粒大米 C.一枚小石块 D.一个大土豆
5.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盐水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
瓶的质量;②在矿泉水瓶里装满盐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
③计算盐水的密度;④用天平测出矿泉水瓶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
⑤倒一部分盐水到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 。要求测量盐水密度的误差
较小,这些混乱的步骤中可省去的是( )
A
A.① B.② C.④ D.⑤
6.如图所示是小强设计的测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及操作示意图:
(1)将小强的设计方案调整后,经过计算,牛奶的密度 __________
____ 。
A.测出空杯子的质量为 (如图A);
B.将一袋牛奶倒一部分在空杯中,测得总质量为 (如图B);
C.将杯中的牛奶再倒入量筒中,测得其体积为 (如图C);
D.计算出牛奶的密度 。
(2)由于往量筒中倒牛奶时不可能倒尽,因此按他设计的步骤测出的
牛奶密度值将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只要调整一下操作顺序就
可以减小误差,调整后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字母)。
偏大
7.小新为了解玛瑙石的密度,将两块不同大小
的玛瑙石带到实验室,准备用天平、量筒、
烧杯和水等器材进行如下操作:
(1)小新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小玛瑙石的质量
时,所用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其质量为____ 。
58
(2)将小玛瑙石放入装有 水的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
小玛瑙石的体积为____ ,计算出小玛瑙石的密度是__________

20
(3)小新想用同样方法测出大玛瑙石的密度,当他用天平测出大玛瑙
石的质量 后,发现大玛瑙石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于是聪明的小新进行
了如图丙所示的操作:
①将大玛瑙石浸没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标记水面位置后取出大玛瑙石;
②在量筒中装入适量水,记下水的体积为 ,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至
______处;
标记
③记下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 ;
④大玛瑙石的密度表达式为 _ 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⑤此方法测出大玛瑙石的密度可能比实际密度______(填“偏大”或“偏
小”)。
偏小
课堂小结
1.量筒的使用
若液面(例如水面)为凹形,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底部保持水平。
若液面(例如水银面)为凸形,视线应与凸形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量盐水的密度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