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背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细致刻画人物的方法。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学生,是农村中学的孩子,语文综合素质差,尤其是写作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普通的记叙文写作尚且及格,要想有文采生动地表达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通过课本的分析,课堂的写作训练,希望可以有效地提升。
3重点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细致刻画人物的方法。
仔细品味本文朴实的语言,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课前3分钟大屏幕播放歌曲《父亲》营造氛围。
导入:当黎明还未唤醒沉睡的大地,疲倦的我们还慵懒而娇气地躲在温暖的被窝里,睡眼朦胧中似乎又看到了那熟悉的背影,
当初春那温暖的斜阳还未完全驱散冬末的寒凉,那深沉而坚强的背影,正沐浴着朝霞的光辉,佝偻着腰,在故乡的土地上用汗水与勤劳尽情地挥洒着生命的热忱,
这就是我们的父亲,他用他那干枯苍老的手和精瘦的脊梁为他的儿女撑起一方晴空。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深情去品读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
活动2【讲授】课堂探究
1、教师配乐深情朗读课文。(多媒体配乐《秋日私语》)
2、概括文意。
学生自由朗读,概括文章内容。回答文意。
明确:通过描写父子车站离别,表现父子深情。(多媒体展示)
3.本文问题是“背影”,文中共写了四次“背影”,请从文中找出,分别说说他们的作用。
学生从文中寻找,分析作用。小组交流,明确答案,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难忘)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重现)背影
倒叙引起下文
细致描写,抒写真情
渲染情感
呼应开头,突出主题(多媒体展示)
4.文中四次出现的“背影”其中哪次最打动你,为什么?
学生仔细品读,从朴素而细致的描写中体会浓浓深情。交流想法,学习写作方法。
明确:第二次。描写中包含深情。
父亲穿戴(家境败落,与我穿戴对比)
走路姿势(年纪大,走路不稳)
攀爬动作(用词准确,刻画形象)(多媒体展示)
5.父亲对儿子的爱还表现在哪些细节中?
学生品读寻找,通过细节描写感悟父爱。
明确:父亲的五句话。(多媒体展示)
6.在给予儿子不尽关爱的同时,父亲在内心承受着怎样的巨大压力呢?作者能够理解父亲吗?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明确:(1)祖母去世,失业,还债,家境惨淡,父亲内心充满了悲痛与忧愁。
(2)儿子能理解父亲,通过儿子的四次流泪可以得知。(多媒体展示)
7、质疑解答。学过了本文你收获了什么 还有哪些没解决的问题?
师总结写法:多种描写手法的巧妙结合使文章描写的人物更鲜活。
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帮助解答。
8、拓展延伸。
泪眼婆娑中,一切都变得模糊,唯有那幅沉重而艰难的背影凝固在眼前。“背影”成了朱自清诠释父爱的最佳角度,在生活中,父亲给你的爱是怎样的,是一次送别,一个眼神,一句叮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说说你感受到的父爱。
生表达,师做小结修改。
活动3【活动】课堂小结
教师配乐朗读《当我老了》(多媒体配乐《殇》)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人生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同学们,趁我们还青春年少,趁我们的父母仍然身体康健,让我们从此刻起就满怀感恩珍惜亲情吧!
活动4【练习】课堂练习
修改大屏幕上的人物描写:他打开教室的门,走了进来。
活动5【作业】作业
深情回顾父亲或母亲给你的爱,以“父亲(母亲)的——”(横线上可以填背影、肩膀、手掌、白发······)为题,写一篇表现父母之爱的作文。500字以上,要注重细致的描写,要表达真情实感。
活动6【活动】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难忘背影
悲哀之泪
父爱子刻画背影
父子情深
感动之泪
子愛父
(描写细致)惜别背影
惜别之泪
(朴素见真情)
重现背影愧疚之泪
活动7【活动】课后反思
教学后记: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挚自然见长。“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于学生领悟文中渗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让学生走进深深的父爱,学会感恩身边给予我们关爱的每一个人:1、抓住背影、圈划品味,2、仔细分析、学习写法,3、连接生活、畅谈心声。通过探究学习,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从知识,方法,及情感上都有了较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