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麻雀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麻雀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8 13:1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麻雀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麻雀》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单元核心目标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直接指向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课文节选自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文章是“把事情写清楚”的典范,情节紧凑,叙述有序,细节生动。
【学情分析】
心理特征: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他们好奇心强,情感丰富,容易被生动的故事和形象所感染,具备一定的共情能力。
知识结构:已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但在如何有条理地叙述、如何抓住细节把内容写具体方面,仍需重点引导。他们对动物有天然的亲近感,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教学目标】
1. 认识“嗅、奈、煞”等生字,会写“嗅、呆、奈”等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庞大”等词语,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并初步运用“按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方法,并体会如何通过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品味文中描写老麻雀英勇无畏的精彩语句,感受语言文字所营造的紧张、感人的氛围,体会母爱的伟大与崇高。
3.通过课文学习,感受超越物种的母爱力量,懂得敬畏生命、感恩父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是如何把麻雀与猎狗相遇、对峙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
难点:理解老麻雀“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的原因,体会其行为的伟大,并与习作实践相结合。
【教学设计思路】
以“探秘作家写作法宝”为总任务情境,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初探故事,理清顺序 → 聚焦细节,品味法宝 → 升华情感,领悟主旨 → 学以致用,跨界迁移”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探故事,理清“顺序”法宝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视频/图片导入:播放一段动物父母保护幼崽的短视频或展示一组图片。
2. 谈话激趣:同学们,无论是人还是动物,父母的爱都是最无私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去看一场发生在猎狗、小麻雀和老麻雀之间的,惊心动魄的对决。
3. 出示任务:今天我们要化身“写作小侦探”,去探秘大作家是如何把这件事写得如此扣人心弦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自主读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生字新词。
2. 字词闯关:通过游戏化方式检查生字词(如“词语连连看”、“生字小老师”),重点指导“嗅”、“庞”的书写。
3. 梳理顺序:
①提问:“写作侦探”的第一个任务:请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这个故事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结果怎样?
②学生自读勾画。
③交流反馈,引导概括:
起因:猎狗发现被风吹落的小麻雀。
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与猎狗对峙。
结果:“我”唤回猎狗,小麻雀得救。
板书“写作法宝一:按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三)聚焦“经过”,感受情节
1. 合作学习:同桌合作,找出描写猎狗、小麻雀、老麻雀在“经过”部分表现的句子。
2. 初步对比:通过朗读,初步感受猎狗的“庞大”与“攻击性”,小麻雀的“弱小”与“无助”,老麻雀的“紧张”与“勇敢”,为下节课深入分析做铺垫。
(四)课堂小结与作
1. 小结:今天我们找到了作家的第一个写作法宝——按事情发展顺序写。这让故事的条理非常清晰。
2. 作业:
①熟读课文,思考:老麻雀为什么让你感动?
②用“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向家人复述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聚焦细节,领悟“母爱”与“写法”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内容:我们理清了故事的顺序,今天我们要深入“案发现场”,探寻作家把经过写具体的第二个法宝。
(二)品读细节,探寻“法宝”
核心问题:老麻雀是如何与庞大的猎狗对峙的?作者是怎样把这种“强大的力量”写具体的?
1. 聚焦老麻雀,品读动作神态:
① 默读批注:默读第4、5自然段,用“____”画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神态的词语,并批注你的感受。
②交流汇报:
a.动作:“飞下”、“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
品析:“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说明了什么?(速度快、决心坚定、义无反顾)
b.神态:“浑身发抖”、“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品析:“浑身发抖”是因为害怕吗?(既是害怕,更是愤怒和决绝)
③朗读指导:指导学生通过重读关键词、变化语速(由快到慢,由强到弱)来读出紧张感和老麻雀的英勇无畏。
④板书“写作法宝二:抓细节(动作、神态)”。
2. 探究内心,理解伟大:
①引发思辨:老麻雀明明很害怕,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它不知道这样做是徒劳的吗?(引导学生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母爱,这种爱让它战胜了恐惧。)
②句式训练:因为它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因为______,所以它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因为______,所以它绝望地尖叫,准备着一场搏斗。
③跨学科链接:讨论:在生活中,你的父母是如何保护你、爱你的?从老麻雀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恩父母,敬畏生命。)
(三)对比阅读,强化写法
1. 出示一段平淡的改写:“老麻雀飞下来保护小麻雀,猎狗走开了。”
2. 对比讨论:和原文相比,你觉得哪段写得好?好在哪里?
3. 总结:正是有了具体的动作、神态描写,才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老麻雀内心的恐惧与勇敢,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
(四)学以致用,写作迁移
1. 创设情境:请你运用今天学到的两个“写作法宝”(按顺序、抓细节),写一个生活中的小片段。
①情境一(照顾宠物):当你心爱的小猫/小狗生病时,你是如何照顾它的?
②情境二(家庭场景):妈妈下班回家非常疲惫,你是如何做的?
2. 学生练笔。
3. 分享与点评:邀请1-2名学生分享,师生围绕“是否按顺序写”、“是否有生动的细节”进行点评。
(五)课堂总结与拓展
1. 总结:屠格涅夫用他敏锐的观察和生动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一场爱的奇迹。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学到的写作法宝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让你的故事也栩栩如生。
2. 拓展作业:
①观察一种你身边的小动物(如蚂蚁、小鸟),记录下它的一天或一个有趣的行为,写一篇“动物观察日记”。
②为《麻雀》这篇课文画一幅连环画,或者为最感动你的场景配一幅插图。
③小组合作,查找关于“动物母爱”的感人故事或纪录片片段(如“帝企鹅日记”),制作一份主题小报,在班级“爱与生命”主题园地中展示。
【板书设计】
麻雀
按顺序写;起因 经过 结果
抓细节写; 动作 神态
揭示主题; 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