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项羽之死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7 项羽之死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9 16:5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项羽之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能梳理知识点,能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习本文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等的分析能概括人物形象。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力争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的、策略的讨论,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提高对历史人物的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用历史的眼光评价项羽的性格与命运。
2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但是由于人生阅历和年龄等限制,所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会有失偏颇,进而影响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所以本课重点放在情节的分析上,试图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使学生有直观直接的阅读体验。
3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归纳人物形象。
难点:用历史的眼光评价项羽的性格与命运。
4教学过程
一、导语:
秦二世的残暴,让饱受苦难的人民奋起抗争。陈胜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各路英豪纷纷响应。项羽,横空出世,巨鹿一战,群雄皆服;分裂天下,号为“霸王”,叱咤风云,显赫一时。惜楚汉相争,落得个兵围垓下,乌江自刎的结局,让人扼腕叹息,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与司马迁一起认识这位悲剧英雄——项羽。(板书《项羽之死》)
二、预习检测:(参见大屏幕)
1.了解作者——司马迁
2.了解出处——《史记》
三、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四、学生熟读并参照书下注释自译课文。
五、分组合作交流翻译。
六、师生共译课文,落实重点字词。
第二学时
合作探究:(分组研究预习成果,全班交流探究所得。)
1.研读第一段:
(1)这部分中包含了哪几个连续事件?
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泣数行下
(2)结合相关文本分析项羽形象。
相关文本:处境:兵围数重,兵少食尽,四面楚歌。
正面描写:(项羽)大惊——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泣数行下(动作)
自为歌曰(垓下歌):(语言)
侧面衬托: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形象:可见项羽此时已是英雄末路,面临失败绝境,他疑惑,愁闷,痛苦,虽不甘心但又无力改变,虽不舍爱马和爱人却也无可奈何,重情重义却不得不承载生离死别的痛苦。小结:无情未必真豪杰,数行泣声中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情者项羽,霸王别姬演绎英雄与美人的最后一次道别。(板书:霸王别姬——情)
2.
研读第二段:
(1)这一段包含了几个场景
溃围南出——阴陵失道——东城快战——三胜皆伏
(2)根据项羽的处境、行为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分析其形象。
处境:兵力相差悬:800-100多-28—26骑对5000-数千人
陷入困境:田父欺骗-陷大泽中-被汉追及;项羽自度不得脱,谓“天之亡我”。
行为:溃围南出,快战突围——有军事指挥才能,镇定从容,指挥若定,有大将风范。
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
如:
“愿为诸君快战”——自信勇敢、有英雄气概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自信自负但不知自省、自责。
“大呼驰下,汉军披靡”——骁勇善战,所向披靡(侧面衬托)
“嗔目叱之,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气势迫人,勇猛无敌(侧面衬托)
“复斩一都尉,杀数十百人”——武艺超群,英勇威猛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得意自负,豪迈勇武(侧面衬托)
项羽形象:虽身陷重围,但勇猛无畏,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用快战三胜证实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彰显了英雄的勇武精神。
小结:此段司马迁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勇猛的英雄形象,“拔山盖世”的豪杰之气概展露无遗。(板书——东城快战——勇)
3.诵读并研习第三段:
(1)这一段包含了哪几个情节片段?
乌江拒渡——赐马亭长——赠头故人——自刎而死
(2)项羽为何不愿渡过乌江,宁愿自刎而死?
项羽笑曰: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②“我何面目见之?独不愧于心乎?”
后人评说: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3)此段中的项羽是怎样的一个人?
拒渡——自责愧疚、知耻重义
赐马——重情重义、心地仁善
赠头——蔑视死亡、镇定从容
自刎——不忍耻苟活、慨然赴死
项羽形象:虽有一线生机却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选择自刎乌江,随着乌江渡口的那一道长剑血光,项羽的悲剧命运划上了一个令人遗憾的句号。而他临大难而镇定,绝不忍耻苟活、重义知耻、舍生取义的圣者之勇却永留我们心间。(板书:乌江自刎——义)
(三)提升探究:文中项羽将其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天之亡我”,将其归咎为命运不济。结合相关资料说一说项羽为什么会落得个兵败身死的结局?(要求有理有据,结合课文和相关史料均可。)(参见幻灯出示相关资料)
(四)扩展迁移:
图文了解项羽一生,全面总结人物形象。
项羽形象:
项羽是农民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力拔山、气盖世,声名显赫一时,但也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的匹夫,特别是秦王朝被灭后,他目光短浅,策略失误,加之烧杀抢掠,逐渐丧失民心。他既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又有儿女情长(项王别姬);既仁爱恻隐(思民苦),又残暴无情(坑杀战俘,火烧咸阳);既义重如山(与部下同甘苦,财共享),又吝啬小气(官印迟迟不分给功臣);有时果毅决断(杀宋义自立),有时又优柔寡断(鸿门宴)。总之,司马迁巧妙运用多种手法把项羽性格中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中,不虚美,不隐恶,又有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五)读写训练:以“我心中的项羽“为题,写下你对这个历史人物的认知和评价。(不少于100字)
结束语:
悲哉!项羽,一代枭雄,生命终结于乌江河畔,空留江水长流,壮歌悲吟!壮哉!项羽,一世豪杰,尊严凌驾于死亡之上,临大难不苟活,万古传颂!正如海明威所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板书设计:
项羽之死
司马迁
霸王别姬——情
东城快战——勇————————悲剧英雄
乌江自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