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练习
语 文
(时间: 150分钟, 总分: 150分)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共7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及所在学校、班级等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写在答题纸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 (2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小题。(5分)
枫叶褪去青涩,装点着 xuàn lì多彩的山川;土地倾尽所有,酝酿着令人欣喜的收获。九年级的我们如金秋的gǔ suì,在阅读中渐渐饱满。【A】只要你爱读书,你读过的每一行字,看过的每一句话,都将带你去到更加高远 liáo kuò的地方。只要你会读书,你从书中体会的每一个观点、明白的每一个道理,就会让你在【B】(跌宕起伏/此起彼伏)的人生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去读书吧,用书本的厚度,丰富自己的生活;去读书吧,用文字的温度,温暖漫长的人生。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3分)
(1) xuàn lì ▲ (2) gǔ suì ▲ (3) liáo kuò ▲
2.从分句间的关系来看,【A】处的划线句属于 ▲ 复句。(1分)
3.请你结合语境,为【B】处选出恰当的成语。 ▲ (1分)
4.“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学校将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2分)
(1)你们小组计划在班会上推荐“自强名句”,请你分别概括下面诗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2分)
①志向坚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②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③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中国从古至今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搜集和讲述他们的故事,可以让大家获得教益。以下是同学们根据整理的资料拟写的对联上联,请你完成下联。(2分)
上联:祖逖闻鸡起舞发愤图强
下联: ▲
(3)《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请完善读书卡上的内容。(5分)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意象 《我爱这土地》(节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的诗歌往往以“土地”和“① ▲ ”为主要意象。“土地”寄寓了诗人② ▲ 的情感。
体会情感 《黎明》(节选) 联系1937年的年代背景,我觉得这首诗歌
第 1 页 共 7 页
当我在那些苦难的日子,/悠长的黑夜,把我抛弃在失眠的卧榻上时/我只会可怜的凝视东方/……我永不会绝望,/却只以燃烧着痛苦的嘴/问向东方:/“黎明你怎不到来 ” 的感情是: ③ ▲
品味语言 《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从“含着笑”“洗”“提”“切”“掏”“扇”等神态、动作描写中可看出大堰河④▲ 、 ▲ 的美好品质。
(4)现今,“少年当自强”已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请围绕话题,就少年自强与国家的关系发表议论,
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50字左右)(3分)
5.为支持活动,小如梳理和探究诗文的意象和情感的关系,请帮助他完成下面笔记。(9分)
意象 诗文 蕴含情感
明月 ①露从今夜白, ▲ 。(杜甫《月夜忆舍弟》) 思乡怀亲
②浮光跃金, ▲ 。(范仲淹《岳阳楼记》) 处于人生顺境的喜悦
③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美好祝愿
草木 ④秋草独寻人去后,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惆怅伤感
⑤ ▲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对山水之美的赞叹
⑥ ▲ ,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羁旅之思
舟帆 ⑦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执着追求理想信念
⑧ ▲ ,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59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6~10题。(21 分)
范仲淹主要生平经历表
经历 诗文摘录
27岁 苦读及第 公生二岁而孤。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 (选自宋·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27岁 任职参军 公为广德参军,日报其狱①,与太守争是非。守数以盛怒临公,公未尝少挠,归必记其往复辨论之语于屏上。比去,至字无所容,贫止一马,鬻②之,徒步而归。 (选自宋·汪藻《范文正公祠堂记》,有改动)
第 2 页 共 7 页
30岁 被贬出京 答梅圣俞灵乌赋③ 范仲淹 危言④迁谪向江湖,放意⑤云山道⑥岂孤。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恤⑦赋灵鸟。
51岁 守备边防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于庆州城大顺⑥以据要害,夺贼地而耕之。又城细腰、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自边制久隳⑨,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 (选自宋·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有改动)
57岁 贬官邓州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选自《岳阳楼记》)
【注释】①狱:案件。②鬻(yù):卖。③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针砭时弊,被贬出京。梅尧臣(梅圣俞)写了一首《灵乌赋》,劝他不要多事,表达对他的担忧。灵鸟:能预言吉凶的乌鸦。④危言:说正直的话。⑤放意:纵情恣意。⑥道:路上。⑦恤:忧虑。⑧大顺:城名,即大顺城。⑨隳(huī):毁坏。
6.同学们研讨《答梅圣俞灵乌赋》一诗,请你完成下列任务。(6分)
(1)范仲淹创作这首诗的原因是 ▲ 。(2分)
(2)这首诗共四句,其中有两句用的是反问语气。请任选一句,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该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A.放意云山道岂孤 B.吉凶何恤赋灵乌
7.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归 必 记 其 往 复 辨 论 之 语 于 屏 上
8.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 ) (2)比去,至字无所容(▲ )
(3)诸路皆用以为法 ( ▲ ) (4)先天下之忧而忧 ()▲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浪线句的意思。(3分)
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
10.后人多以“第一”评价范仲淹。请结合诗文资料卡,谈谈范仲淹为何得到如此高的赞誉。(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1~14小题。(15分)
材料一:
①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的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中说:“诵习一字,当识音形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汉字之于文章书写的幽微妙趣不言自明,因此,提升汉语书写的着力点应该聚焦于文字的推敲。其实,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篇章无一不是推敲文字的结果,如贾岛“两句
第 3 页 共 7页
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欣喜而泣,困惑于到底是“僧敲月下门”好,还是“僧推月下门”好,黄庭坚的“无一字无来处”等,这都是古代汉语书写者在提高语言表达力和审美力方面的执着态度和普遍共识。
② 推敲汉字是洗磨出华彩篇章的有效途径,这一点在清代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清代朴学繁荣的直接动因是在官方主导下对汉字音、形、义的全方位盘点,编纂出诸如《说文通训定声》《经籍纂诂》《佩文韵府》等一系列大部头工具书,这种对汉字的字形、词义、音韵的系统性整理,让文学创作有了依“据”的自觉。桐城派“古文义法”中对“雅洁”的提倡,翁方纲的“肌理说”等理论的提出都受到文字训话、古籍校勘的影响,方苞说:“考据训诂之事与辞章之事,未可判为二途。”清代乾嘉学派在汉字上所做的基础工作势必会对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张潮的《虞初新志》、钱泳的《履园丛话》等笔记小说的创作产生影响。毫不讳言,这些作品中一大部分在叙事抒情的艺术性方面并非上品,但在遣词造句方面却堪称一流,正如毛际可为王晫的《今世说》的序言中说:“昔典五一代清言流弊,而本朝综合名实,不尚虚无。集中单词只简,清英渊雅。”正是这种对文字的极端考究,清代文学才能在严酷的文字狱背景中展现出灼灼其华的样貌。
③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汉字不仅是汉语创作的载体,也是汉语创作的根本。因此,在当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新时代文学创作的普遍诉求中,文学创作者应该充分发挥汉语的优质功能,以“写好中国字”为目标,自觉担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让汉语书写以全新的面貌承担起展现中国当代文学审美气韵和精神光辉的职责。
材料二:
从阿尔法狗与世界第一的棋王柯洁对弈开始,人工智能就一直是热门话题。英国《金融时报》曾预言,直至21世纪末,我们熟悉的职业中有七成被自动化技术取代,机器人会成为你我的同事。在2035年,智能机器人将为人类广泛使用,作为工具和伙伴,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前段时间《纽约客》杂志的一张最新封面,让网友们忧心忡忡。在这张图片上我们看到,机器人在马路上行走,人类则瘫坐在地上行乞。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这幅画面不禁让我们想到自己的未来————人工智能除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却也让不少行业面临被取代的窘境。
材料三:
人类智能不过是文明的成果,源于社会与历史的心智积淀,而文学正是这种智能优势所在的一部分。文学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娱乐(比如下棋),就在于文学长于传导价值观。好作家之所以区别于一般“文匠”,就在于前者总能突破常规俗见,创造性地发现真善美,守护人间的情与义。而技术主义者恰恰在这方面严重缺失,他们一直梦想着要把感情、性格、伦理、文化以及其他人类表现都数据化,收编为形式逻辑,从而让机器人的生物性与人格性更强,使其创造力大增,最终全面超越人类。但他们忘了,人类智能千万年来早已演变得非同寻常。其中一部分颇有几分古怪,倒像是“缺点”。比如,人必有健忘,但电脑没法健忘;人经常糊涂,但电脑没法糊涂;人可以不讲理,但电脑没法不讲理,即不能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这样一来,即便机器人有了遗传算法(GA)、人工神经网络(ANN)等仿生大招,人工智能也难以与人相近,人的感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地一锅煮的能力,有时候竟让2+2=8或者2+2=0甚至重量+温度=色彩的特殊能力,等等,都有“大智若愚”之效,足以让机器人迷糊。
材料四:
① 2023年美国出版的《自然》杂志介绍了人类与机器人的一场“较量”。人工智能与21名资深皮肤科医生开始了同场竞技:比试区分鳞状上皮细胞癌和良性脂溢性角化病,以及区分恶性黑色素瘤和良性痣。在这场比试中,人类败下阵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可完全取代医生。那些分布在患者手指、头皮上的黑色素瘤,难以用照片记录,而且人工智能对一些特殊病灶也难以辨认。
第 4 页 共 7 页
②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观看手机中的天气预测。在天气预测中,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过手机的 GPRS 系统,定位到用户所处的位置,再利用科学算法,对覆盖全国的雷达图进行数据分析来预测天气。这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己所在地的天气走势,收到的天气预报能精准到分钟和所在街道。
③ 人工智能在车联网的应用将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比如,外出购物时,车主启动汽车后,将同步开启车载智能系统,车主只需要告知系统所需要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汽车的智能系统将根据出行路线、交通路况、目的地的评价情况,自动推荐最合适的消费场所。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代在官方主导下对汉字音、形、义的全方位盘点,对清代朴学的繁荣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
B.当下的文学创作者应该自觉担负起展现中国当代文学审美气韵和精神光辉的职责。
C.英国《金融时报》曾预言,我们熟悉的职业中有七成会被自动化技术取代,机器人可能成为你我的同事。
D.多名皮肤科医生在与人工智能的比试中败下阵来,但并不代表着人工智能完全取代医生。
12.材料一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13.结合材料四,简要概括人工智能在哪些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请再列举一个人工智能在生活中使用的例子。(4分)
14.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作家会被AI创作所取代吗?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5~19题。(23分)
稻田叙事(节选)
周华诚
① 田里已然是一片金黄。
② 稻穗低垂,大地正把成熟的香气播散在人间。成群的麻雀,从稻田上空呼啦啦地掠过,又呼啦啦地停歇,起起落落之间,仿佛是鸟儿们庆贺丰收的盛典。
③ 老曾在这个季节开始变得忙碌,他的绝活是“喝彩”,传承自他的祖辈。农村有喜事要操办,上梁、进屋、嫁女、娶亲、过大寿、宴亲朋,都要有人喝彩,喝彩声一起,热闹喜庆:“天地开场,日月同光,今日黄道,鲁班上梁————”
④ 老曾是万千喜事的现场见证人,是乡村生活变化的亲历者。这次,我们预约了老曾,请他到稻田里为大地丰收喝一嗓子彩。“这个事好啊!”老曾满口答应下来,“祖祖辈辈在土地上讨生活,土地待我们不薄,很少有人想到为大地喝彩。”
⑤ 开镰的这一天,老曾立于稻田之间,丰收的稻浪在他面前摇摆,他手举一个酒壶,连饮三杯粮食烧,开嗓喝道:
⑥“福也!福也!福也————”
⑦ 田间早已围满了农人、乡亲,以及城里来的朋友们,大家齐声应和:“好啊——”
⑧ 这一嗓子,是喝彩的“起”,喝彩师要把这一声彩头传递给稻谷、麻雀、山川溪流、传递给所有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农人。接下来,一连串的喝彩是一首献给土地、献给粮食的最朴素的赞美诗:
⑨ 稻谷两头尖,天天在嘴边,粒粒吞下肚,抵过活神仙……
⑩ 这一天,大家都成了“稻友”,跟着老曾一起在田埂上游走,心里那个欢乐啊,一个个好像重新变
第 5 页共 7 页
成了孩童!“孩童”们把稻田变成了游乐场。
接下来,这群“孩童”要在稻田里竖一个巨大的稻草人————这片稻国不仅仅生长粮食,还生长想象、生长快乐。在丰收的时节,我们有了大把的稻草,就想着做一个巨大的稻草人开心一下。
稻草人的设计师是城里的赵老师。经过几个晚上的思索,挥动画笔,“唰唰唰”,渐渐勾勒出一个潇洒不羁的稻草人大侠形象。
在扎稻草人的稻田现场,很多人聚在一起,不知从何下手。赵老师将大家召集起来,拿着设计图开始讲解,宽檐帽、蛋挞裙、流苏披风等,对每一个技术要领都分解到位,对每一个任务分工都定位到人。“小稻友”们也参与进来,大家以家庭为单位,领到了各自的任务。
在为稻草人扎裙摆时,这一家子配合得如此默契————妈妈整草,爸爸捆线,再将其固定到骨架上,逐个排布,两个小孩则是田埂上两只忙碌的小蜜蜂,一会儿理稻草,一会儿找麻线,到处都是她们俩的可爱身影。
“一、二、三,一、二、三……”十几个汉子抬着稻草人穿过稻田,金黄的稻穗拂过他们的身体,其他人都在边上加油鼓动。稻田里终于竖一个巨大的稻草人!
“福也!福也!福也————”
老曾的喝彩歌谣,也在稻田与天空之间激荡起情感的力量。
这座巨大的稻草人立在天地之间,像是一个守护者。
制作稻草人,不就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的故事吗?
这年秋天,我们把水稻田的大米搬到了城市,在繁华的城市中心,开展了新米展示活动。一筐筐的金黄,装点出秋的喜悦。几十位旧友新知一齐会聚于这片“田野”,空气中飘动着谷物成熟的香气……
又一次,更多的“稻友”们相见了。
(选自2024年第3期《人民文学》,有删改)
15.小如根据文章的情节,为本文配了一首小诗,请你帮他补全。(6分)
稻田叙事
大地正把成熟的香气播散在人间
像一个守护者,见证着丰收的盛典
他见证着① ▲
见证着“孩童”在田埂欢乐地游走
见证着设计师勾勒出稻草人的大侠形象
见证着② ▲
大地也来到繁华的城市,见证着
③ ▲
16.请从用词、修辞、句式等任一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3分)
经过几个晚上的思索,挥动画笔,“唰唰唰”,渐渐勾勒出一个潇洒不羁的稻草人大侠形象。
17.请你为此句设计朗读,并阐述理由。(可从重音、停连等角度设计)(4分)
两个小孩则是田埂上两只忙碌的小蜜蜂,一会儿理稻草,一会儿找麻线,到处都是她们俩的可爱身影。
18.文中多次写到老曾的喝彩,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写的作用。(4分)
19.同学们就“城市与乡村的关系”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请根据全文及资料链接,谈谈你对二者关系的看
第 6 页共 7 页
法,并阐述理由。(6分)
资料链接: 2013年回村看望父母时,我发现熟悉的乡村正在消逝。2014年我辞掉城里的工作决定回家种田,发起了“父亲的水稻田”项目,邀请生活在城里的人走进乡村,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乡村日常。到现在,这件事做了十年了,“在稻田与街巷、乡野与城市之间,创造一种自由的流动”,我希望自己能一直做下去。 ————周华诚
三(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生命的长河中,每个人都在经历和转变,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彰显生命。有的人选择积极进取,不断进步。他们从弱小走向强大,从浅显走向深刻,从平凡走向伟大;有的人选择徘徊犹豫,消极堕落,他们从卓越走向平庸,从积极走向颓废,从辉煌走向黯淡。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向上,积极成长。
请以“逆风也很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②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运用
1.(1)绚丽 (2)谷穗 (3)辽阔
2.条件
3.跌宕起伏
4.(1)②坚韧不拔 ③勇于探索
(2)示例:勾践卧薪尝胆励志复国
(3)①太阳 ②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与眷恋 ③对黎明的热切期盼、对光明的执着追求 ④勤劳善良、淳朴宽厚
(4)示例:少年自强是国家强盛的根基。少年肩负未来使命,唯有自强方能担当重任,助力国家繁荣,故少年当以自强筑牢国家发展之基。
5.①月是故乡明 ②静影沉璧 ③千里共婵娟 ④寒林空见日斜时 ⑤野芳发而幽香 ⑥槲叶落山路 ⑦直挂云帆济沧海 ⑧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阅读理解
(一)范仲淹相关诗文阅读
6. (1)范仲淹因针砭时弊被贬出京,梅尧臣写《灵乌赋》劝他不要多事,他以此诗回应,表明自己的忠信之志。
(2)示例一:选 A 句。“岂” 表反问,意为 “难道”,加强语气,强调自己虽被贬江湖、纵情云山之间,但并不孤独,凸显其坚守忠信、内心坦荡的品格。
示例二:选 B 句。“何” 表反问,意为 “何必”,强化情感,表明自己平生以忠信自许,不必为吉凶祸福而忧虑,展现出他刚正不阿、无所畏惧的气节。
7. 归 / 必记其往复辩论之语 / 于屏上
8. (1)忍受 (2)等到 (3)效法、效仿 (4)在…… 之前
9. 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都脱离叛军,为中原朝廷效力。
10. ①勤奋苦读,志向坚定:年少孤苦却刻苦求学,终苦读及第,始终怀揣理想。②刚正不阿,坚守原则:任职时与太守争辩案件是非,不退缩;针砭时弊被贬,仍坚守忠信。③治军有方,战功卓著:守备边防时,筑城垦田,整顿军队,让敌军不敢侵犯。④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提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思想,体现高尚的家国情怀。
(二)材料阅读
11. C
12. 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列举贾岛推敲诗句、黄庭坚 “无一字无来处” 的例子,引用相关言论,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篇章是推敲文字的结果,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13. 改变生活的方面:①医疗领域,辅助医生诊断皮肤病;②天气预测,提供精准到分钟和街道的天气预报;③出行与消费,车载智能系统推荐合适的消费场所,提高出行效率。
示例: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可帮助人们查询信息、控制智能设备,便捷生活。
14. 不会。文学创作需推敲文字,注重意美、音美、形美,这需要创作者的审美与执着;且文学长于传导价值观,好作家能创造性发现真善美,守护情与义。而人工智能缺乏人类的感悟、直觉、灵感等特殊能力,难以具备这些文学创作的核心特质,故无法取代作家。
(三)散文阅读
15. ①老曾在稻田为丰收喝彩 ②众人分工协作扎起巨大稻草人 ③新米在城市展示,旧友新知相聚共享喜悦
16. 示例:运用拟声词 “唰唰唰”,生动写出赵老师绘画时的流畅快捷;“潇洒不羁” 一词赋予稻草人鲜明个性,表现出设计师的创意与想象力,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
17. 朗读设计:重音落在 “忙碌的小蜜蜂”“一会儿”“到处” 上,“一会儿理稻草,一会儿找麻线” 之间稍作停顿。理由:“忙碌的小蜜蜂” 是比喻,重音突出小孩的活泼勤劳;“一会儿…… 一会儿……” 停顿后更能体现小孩动作的连贯频繁,“到处” 重音强调小孩活跃的身影,贴合句子展现的童真童趣。
18. ①结构上,前后呼应,开头为丰收喝彩,中间扎稻草人时再次喝彩,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②内容上,点明丰收的主题,增添乡村喜庆氛围,体现农人对土地的感恩与热爱;③情感上,传递出人们对生活的喜悦与憧憬,深化文章内涵。
19. 城市与乡村是相互联结、彼此滋养的关系。乡村为城市提供粮食、自然气息与精神慰藉,如文中稻田的丰收成果走进城市,让城里人感受乡野乐趣;城市则为乡村带来创意、人气与发展机遇,如城里的设计师、游客走进乡村,参与稻草人的制作,助力乡村文化传播。二者相互流动、互补共生,共同构成美好的生活图景。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