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西风颂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结合本诗写作背景,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析本诗的的层次结构。3.学习体会本文的浪漫主义特点。4.具体掌握本诗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的写作特点。
2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诗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的写作特点。2、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西风颂
复习导入:我们已经体会感受了中国古代诗人的气魄与思想,这一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外国诗人的伟大情怀和情感历程,他就是英国著名抒情诗人雪莱。
活动2【讲授】西风颂
一、自主学习1、 全诗共5节,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至3节):这一部分是对西风的赞歌。第1节:对西风横扫山川大地进行赞颂。称颂西风 “既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
第2节:写西风君临天空。西风巨大而迅猛的激荡,使“流云像大地的枯叶一样被撕扯”,从而“成为雨和电的使者”, “将濒临的一年埋葬”。这一节把境界由地上扩展到了高空,用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对西风横扫天空的气势和力量进行了赞美。第3节:写西风对海洋的摇撼。
西风吹醒了南国的地中海,震惊了大西洋,使汹涌的波涛为它让路,深渊的草木也为之战栗。这一节将西风的强大威力由空中扫到海洋。第二部分(4至5节):在纵情抒写了西风横扫大地、激荡长空、摇撼海洋的威力后,诗人直接出来向西风说话。诗人将自己写入诗歌,同西风合为一体,把主观感情同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第4节:诗人尽管在人生路上受尽挫折,他仍然渴望西风能象举起水波、树叶、流云一样,使自己振奋起来,获得新的生命,因为西风的巨大召唤,诗人想起了自身的命运和自由的天性:“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服的生命,原是和你一样的:骄傲、轻捷而不驯。”第5节:诗人向西风发出祈愿,愿西风给予他“狂暴的精神”,吹落“枯死的思想”,“促成新的生命”,从而“把昏睡的大地唤醒”。这些层出不穷的比喻,表达了诗人投身于西风的巨大渴望,也显示了诗人信念的增强。诗歌最后两句充满激情,又富有哲理。在西风的激荡下,诗人在季节的轮换中看到了比死亡更强大的再生的力量,并奏响了他的“预言的喇叭”,展示了光明的前景,充满着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
二、合作探究1.这首诗在歌颂西风的同时,也描绘了很多自然的现象,其中包含了不少科学的因素,结合第二节,思考科学的知识经过诗人的想像,如何也有了“诗意”?
2、本诗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意义深远含蓄,请你谈谈第三节最后两段花草、树林的社会隐喻的意义?你能不能再找出与此类似的意象?(思考提示:例如第三节,写西风唤醒了地中海、震惊了大西洋,就很容易引起人们对现实的深思。当时,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不少处于被奴役、受压制的境况,而大西洋上的英伦三岛及其沿岸的法国正是推行殖民主义的霸权国家。诗中所写的“昏睡的地中海”、“汹涌的大西洋”,未必不反映了诗人对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关切,对奴役者的痛恨。)
总结提升这首诗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革命激情的抒发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西风作为革命力量的象征,既赞颂它对腐朽的旧势力的扫荡,又热情地讴歌它对新生事物的保护和促进作用,揭示出旧事物必将让位于新事物的客观规律,反映了诗人对反动腐朽势力的憎恨,对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1、诗歌第一节称颂西风 “既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既能横扫枯死的落叶,又能护送“有翼的种子”暗藏地下,只等春风吹起,万卉齐放。2、最后出现的那句著名格言,以反问句的形式出现,有什么好处?好像是直接对着读者发问,仿佛西风刹住了脚步,诗歌的内涵一下子变得无比隽永。
3、这首诗在歌颂西风的同时,也描绘了很多自然的现象,其中包含了不少科学的因素,结合第二节,思考科学的知识经过诗人的想像,如何也有了“诗意”?
诗人的想像虽然大胆,但事实上也遵循了一些科学常识,如暴雨的形成,来自水气的蒸腾、凝结,伴随着云层之中“电”的作用等。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和想像,对自然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混乱、撕扯、纠缠等词的使用,也强化了一种动荡的感觉,破碎的云朵也像落叶那样,正在挣脱那些看不见的“枝干”。在下面的诗行中,诗人运用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想像,将飘落在空中的云气,比喻成“狂女的飘扬的头发”。所谓“狂女”,原文是“Maenad”,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在古代的绘画中,她有着怒发披散的形象。狂怒的形象,四散的长发,恰恰准确地表现了乱云飞渡的自然奇景,也暗示出大自然的神秘和危险。4、本诗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意义深远含蓄,请你谈谈第三节最后两段花草、树林的社会隐喻的意义?你能不能再找出与此类似的意象? 第三节最后两段关于海底植物的描述,明显带有一种社会隐喻的意义,它们都隐喻着社会中那些腐败的、重染疫疠的势力和事物,与此类似的还有第一节中以落叶象征腐朽、残败的旧势力,又把落叶形容成“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是重染疫疠的一群”,形象丑恶,不堪一击,有如“鬼魅碰上巫师,纷纷逃避”。 既形象生动,又蕴含象征意义和强烈的感彩。 5、第四节中“我跌在生活的荆棘上,我流血了”这句话在这一诗节中的作用? 这句话解释了作者热烈赞颂西风并“这样焦躁地要和你争相祈祷”的原因,点出了诗人当时艰难痛楚的处境,从而给诗歌增添了更深刻感人的现实因素。
课堂小结:诗歌的力量不仅来自于非凡的想象、情感的宣泄与表达,更来自于思想的深刻与心灵的触动。
布置作业:活动策划:诗歌朗诵比赛每班选出三个朗诵节目,自选朗诵篇目,形式不限(配乐独诵、双人颂、合颂等),时间不超过5分钟。
活动3【活动】西风颂
诗歌朗诵比赛每班选出三个朗诵节目,自选朗诵篇目,形式不限(配乐独诵、双人颂、合颂等),时间不超过5分钟。
活动4【作业】西风颂
阅读雪莱的《云》,谈谈它在写作手法上与《西风颂》有何相似之处?
活动5【测试】西风颂
举例说明这首诗是怎样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的?
活动6【练习】西风颂
1、诗歌的第四节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概括。2、这首诗的第五节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诗中“西风”这一形象具有什么意义?
课件20张PPT。 西风颂
(英)雪莱作者介绍:
雪莱:(1792—1822)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1822年7月8日,诗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风雨,溺水而亡。
主要代表作:《致云雀》、《西风颂》、《自由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写作背景: 《西风颂》是雪莱“三大颂”诗歌中的一首,写于1819年。这首诗是诗人“骄傲、轻捷而不驯的灵魂”的自白,是时代精神的写照。当时,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英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正同资产阶级展开英勇的斗争,捣毁机器和罢工事件接连不断。1819年8月,曼彻斯特八万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反动当局竟出动军队野蛮镇压,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彼得卢大屠杀事件。雪莱满怀悲愤,写下了长诗《暴政的假面游行》,对资产阶级政府的血腥暴行提出严正抗议。拿破仑帝国的解体也大大促进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1819年1月,终于响起了武装起义的战争。写作背景: 在意大利和希腊,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雪莱的《西风颂》发表不久,这两个国家也先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面对着欧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形势,雪莱为之鼓舞,为之振奋,诗人胸中沸腾着炽热的革命激情。这时,在一场暴风骤雨的自然景象的触发下,这种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立刻冲出胸膛,一泻千里,化作激昂慷慨的歌唱。这时诗人正旅居意大利,处于创作的高峰期。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骄傲、轻捷而不驯的灵魂”的自白,是时代精神的写照。诗人凭借自己的诗才,借助自然的精灵让自己的生命与鼓荡的西风相呼相应,用气势恢宏的篇章唱出了生命的旋律和心灵的狂舞。?
赏析 《西风颂》(一)
啊,狂野的西风,你这秋日生命的气息,??????你没有形体,却把一切枯叶横扫,??????犹如巫师吓得鬼魅纷纷溃离,??????褐黄,墨黑,棕灰,与猩红,??????一群群染满瘟疫:哦,是你——??????驾车把生翼的幼种,向黑暗的冬床遣送,??????让他们躺在那儿,寒冷而低迷,??????个个如同坟墓中的尸体,直到??????你那碧蓝的春姑娘向着睡梦中的大地??????吹响她的号角(吹拂着幼嫩的芽蕾,??????犹如牛群羊群在空中觅食),??????让山峦与原野充满鲜活的色彩和芳菲:??????狂野的精灵,你四处游荡;??????是摧残者,也是捍卫者;听啊,听!????? 第一部分,以“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领起,既为全诗定下一个激昂的调子,又以速描式的笔法几笔勾画出西风的精神风貌。接下去以四节的篇幅描写西风对大地的冲击: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希望的种子被“你”送吹到冬床上,只等春天到来,昏醒的一切从梦中惊起,漫山遍野,将是姹紫嫣红,芳香扑鼻!诗人最后以“不羁的精灵啊,你无处不行/破坏者兼保护者”总束第一部分,为西风的形象再次描上浓浓的一笔。 (二)???? 你乘着气流,穿过高空的一片混乱,??????浮云被扯散,像大地的枯叶一般,??????挣脱天空和海洋交错的树干,??????成为雷雨和闪电的使者:洒落在??????你波涛汹涌的碧蓝海面,??????犹如盛怒的狂女飘散开来???????耀眼的蓬发,从遥远而朦胧的地平线边缘,??????一直飘到天穹顶端,??????那步步逼近的暴风雨的锁链。??????你唱着垂死前的挽歌,而这厚重的黑夜???????将是那巨大陵墓的穹顶,??????那里你的千钧之力正在聚集,??????从你那浑然的气势中,将迸涌??????黑色的雨,迸涌火焰,迸涌冰雹:啊,听! 第二部分,诗人转换视点,转写西风吹卷下天空的变化:天空因为“你”而喧哗;流云像大地的碎叶一样被撕扯,有如狂女的头发,在“你”青色的气浪上到处垂挂,从至高的天顶一直到漠漠的天涯;“你”又把蒸气凝聚,如此坚实浩大,使夜厦的顶盖承受着“你”的全部重压,最终在厦顶轰然爆炸——黑雨、电火和冰雹一齐迸发! (三)?????? 你把那蓝色的地中海,??????从夏日之梦中唤醒,他在这里??????被澄澈的水流拍打入睡,??????在巴亚海湾的浮石岛边,??????梦见了古老的宫殿和尖塔,??????在水光日影中摇颤,??????遍地的青苔,遍地的花朵??????芳香迷人,这感觉却无法描绘!??????为了让路给你,大西洋的汹涌波涛??????轰然开裂,而那大洋深处,??????海底的花卉和泥染的林木,???????枝叶寥寥,已然干枯,??????听闻你的声音,他们顿时惊恐失色,??????颤抖中花枝零落:啊,听!???????????? 第三部分,转写海洋。地中海万顷碧波,正沉醉于往日的风景如画和香气弥漫,“你”一下把它的美梦吹断;大西洋为“你”让路,劈裂成波的峡谷,浪的深渊;那海底的苔花泥藻一个个惊慌失措,吓得打颤!诗人以豪迈奔放的激情,任想象自由地驰骋,以三大部分15节诗的篇幅,诉诸于多种感官抒写出了西风的狂暴、迅疾、无所畏惧。赞美他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残枝败叶,赞美他以磅之气驱散空中的流云,召来冰雹、大雨和闪电,为黑暗的世界唱出葬歌;赞美他把大海唤醒,掀起汹涌的海浪,震撼海底的花草树木。他是破坏者,同时又是保护者,他到处播种生命的种子,催促万紫千红春的到来。这是自然的风暴,也是革命的风暴!诗人预言了自然的风暴,也预言了革命的风暴!由此,诗的最后两部分抒发了诗人的革命豪情,由自然之景描写转入抒发感情。(四)????? ?如果我是枯叶,你会将我举起;??????如果我是流云,我就与你共舞;??????如果我是浪花,在你的威力下喘息,??????分享着你强健的脉搏,只是自由??????稍逊于你,哦,不受羁绊的你!??????如果我青春年少,便可太空遨游,??????并与你为伴。那时,若超过???????你飞速的步伐,也算不得奇迹,??????我也不至如现在这般焦灼,??????苦苦乞求。哦,请把我托起,??????像海浪,像落叶,像浮云一样,将我托起!??????我跌落于生活的荆棘,鲜血淋漓!??????这被岁月的重负羁绊压制的灵魂,??????竟与你这般相像:高傲、机敏、桀骜不驯。 诗作的第四部分,诗人以“唉,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领起,连用几个假设,表达出诗人对现实、对自己的不满,“我跌在生活底荆棘上,我流血了”;“这种岁月的重轭所制伏的生命/原是和你一样的:骄傲、轻捷而不驯”。这脱口而出的诗句是诗人发自肺腑的心声!(五)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音乐将染有树林和我的深邃的秋意:虽忧伤而甜蜜。呵,但愿你给予我狂暴的精神!奋勇者呵,让我们合一!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第五部分在意义上延承第四部分,又有一些递进。因为对现实、对自己不满,所以诗人便祈求西风“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给予我“狂暴的精神”!“让我们合一”!吹起我枯死的思想,并把我的预言向世界传送: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遥远吗?诗作在诗人对革命与未来美好的展望中戛然而止,读罢令人卓立风发,倍受鼓舞! 写作手法
1.寓思想情感于格式
《西风颂》形式复杂,结构精巧,且音韵独特、格调激昂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这种独特的“格式”促使了诗歌的升华,读来使人感到“格式”和“意义”之间完美和谐的统一,令人回味无穷。 首先,全诗系以五首十四行诗组成。一般的十四行体适宜于表现一个完整、单纯的观念或情绪,因此往往单独存在,或者构成组诗,但各部分仍有相当鲜明的独立性。然而,《西风颂》却把五首十四行体紧密地组成一首抒情诗,各部分密切依赖而不可分割,实属罕见。根据对当时雪莱所用几个笔记本的研究,最初他所采用的是无韵素体诗,几经修改,才成为目前的形式。由此,我们已然能够多少领略诗歌中“格式”和“意义”的密切联系。 2.押韵:
此诗行格律与但丁的“三行体”极为相似。三行体是但丁根据民间诗歌中一种流行的格律创制的,每行包括六个音步,即每节中一三行押韵,第二行与下节中的一三行押韵。它可以被联想有“出入三界”之意,因为把诗韵用线相连,可以看到绵延的一个个“十”字,引导诗人从地狱到炼狱、 以炼狱到天堂的攀升。《西风颂》采用这一格式,则使人联想到西风的恢弘气势。由于三行体连锁韵连绵不绝,雪莱采取了双行偶句结束诗节,进一步加强了整首诗的节奏,似乎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强信念和其乐观的精神,读来铿锵激昂,使人顿感西风的气势磅礴3.寓政治现实于创作
《西风颂》创作之时诗人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此时,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面对欧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形势,雪莱为之鼓舞,为之振奋,胸中沸腾着炽热的革命激情。4.寓意义于外景
雪莱给诗的定义是:“生命的形象表达在永恒的真 理中的是诗。”《西风颂》就是雪莱诗歌创作的典型, 他用外界的生命形象,通过象征手法展示永恒的真理。西风既是自然界的风,更是革命风暴,它象征着一种势不可挡的精神力量。 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雪莱的《自由颂》,仔细品味其创作风格。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