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最先与最后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杂文的一般性常识,感受鲁迅杂文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2、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路理解作者唤醒国民意识、积极进取的写作意图。
3、赏析作者犀利、极具讽刺性的语言。
4、结合作者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
2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华盖集》中的一篇杂文。由古人赛马“不为最先,不耻最后”的妙法说起,联想到国人的为人处世之道,指出赛马的妙法不幸被国人“奉为处世金针”,处处照用,于是不敢改革,缺少韧性的战斗精神。文章旨在激起国人的进取心,唤醒青年人勇敢地站起来,成为“中国将来的脊梁”,创造一个有希望的世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重点:对作者思想观点的深入理解。
难点:对本文语言特点的分析。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作者导入
引导学生简介作者,重点回顾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进而引出鲁迅先生的很多杂文都当时的国人开了一剂良方,那么今天我们所学的文章要为国人开一剂什么良方呢?再进而引入本文。
活动2【活动】读文
1、点名朗读,师生纠错。
2、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读课文:
从头两段看,鲁迅先生为国人诊断出什么病?
活动3【活动】说文
1、学生独立思考后探讨交流。
2、点名回答,教师引导点拨后引出:面对这样的病情鲁迅先生摆出了什么证据?(从什么现象或事件中看得出来)学生在回答后顺势引出21教育网
⑴这样的病症会导致怎样的结果?(有什么危害)
⑵由此作者开出了怎样的药方?(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⑶作者为什么要开出这样的方子?(中国将来的脊梁是什么人?为什么?)
⑷你认为这个方了怎样?
活动4【活动】疑文
鼓励学生针对本节分析的内容大胆质疑,师生作答。
教师质疑: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活动5【活动】悟文
引导学生谈学习此文的收获和感悟。(重点从现实生活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鲁迅先生的语言入手引导)。
活动6【作业】读后感
结合本文与自己的感想写一篇读后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