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1课 五四运动
核心素养目标
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通过学生喊出的口号和工人阶级发挥的作用,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感受五四运动中的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感悟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内涵。
1
3
2
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人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相与国体问题》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顾民国初期政治混乱的事件有哪些?
辛亥革命失败之后,袁世凯借机大举推崇孔孟思想,打出了“尊孔复古”的旗号,实际目的是为复辟帝制,“不过借祀孔之名,为收拾人心之具,帝制复活之实”。
——百度百科《尊孔复古》
背景: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 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 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袁世凯复辟帝制过程示意图
奉系
滇系
皖系
直系
桂系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复辟帝制
军阀割据
开始时间
兴起标志
主要人物
口号
重要阵地
内容
2、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民主与科学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一)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二)提倡民主和科学
(三)抨击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阅读教材第64、65页,完成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陈独秀
胡适
李大钊
鲁迅
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伦理学说
旧文化:指阻碍社会发展的旧思想文化体系
提倡追求个性自由、男女平等、人格独立等
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二)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Democracy(德先生)
Science (赛先生)
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三)抨击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过程: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结果:白话文和新文学逐渐普及开来,更多人接受了新思想。
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材料一:“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志》
材料二: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北大青年们最早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而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正是新文化运动的拥护者傅斯年、罗家伦等人。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先进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特点: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贰、五四运动的爆发
1、五四运动的背景
贰、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7年3月14日,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国宣战,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派出了14万名中国劳工参与协约国的后勤保障任务。这些中国劳工主要的任务就是背炮弹、运粮草、背伤员和尸体等苦力工作,甚至排地雷这种玩命的活也要中国劳工去做……
1918年,德国投降,一战结束,协约国取得了胜利。
战胜国在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巴黎和会。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也派代表参加。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当要求:
① 废除外国在华特权;
② 取消“二十一条”;
③ 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
拒绝
2、五四运动的爆发
过 程 时间
中心
形式
主力
结果
口号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阅读教材67、68、69页,完成五四运动爆发的概况
1919.5.4 - 6.3
1919.6.5-6月底
北京
上海
学生
工人阶级
集会、罢课、游行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大批学生被捕
直接目标得以实现:
放人、免职、拒签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贰、五四运动的爆发
2、五四运动的结果
释
免
拒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陆、章职务
③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贰、五四运动的爆发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的性质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2、五四运动的意义
材料一、五四运动最突出的思想贡献就是引进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验,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伟大,深入到工人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进一步传播,促进了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要求成立领导自己的政党。一个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应运而生。
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五四运动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全国青年要和人民大众结合在一块。
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④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贰、五四运动的爆发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40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1919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奋斗目标:资本主义
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4、五四运动的精神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应如何传承五四精神?
我们应树立远大理想,时刻关心国家命运、民族前途,担当时代责任;热爱祖国,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追求进步,敢于创新。
贰、五四运动的爆发
四、课堂小结
1.简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阵地与口号?
五四运动
2.新文化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3.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特点分别是什么?
4.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及口号分别是什么?
5.五四运动主力军与运动中心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五四运动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6.五四运动精神?
7.五四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五、习题演练
1.下图(来源: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8页)所反映的革新运动( )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拉开了中国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使人民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
五、习题演练
2.1919年8月,一位记者报道,“学生们已长期组织起来,计划去教育全国的民众和穷人的孩子。单单在上海,就开办了16所免费学校,使没有能力交学费的孩子可以读书。同样的行动正在全国各地广泛进行。”据此可知( )
A.护国战争维护了共和制度
B.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
C.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国民素质
B
五、习题演练
3.李大钊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契机,为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A.推动了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B.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D
4.某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对相关史事进行梳理,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公车上书→武昌起义→创办《青年杂志》
B.武昌起义→创办《青年杂志》→公车上书→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C.公车上书→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办《青年杂志》→武昌起义
D.创办《青年杂志》→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武昌起义→公车上书
五、习题演练
A